澳洲醫生警告:今春花粉症來勢洶洶!患者更多、癥狀更重,亞裔新移民成最高發人群
澳洲醫生Zac Turner透露,今年春天的花粉症患者會比往年更多,患者的癥狀也會更嚴重。
他告訴媒體,占悉尼和墨爾本樹木總量近70%的倫敦梧桐樹,可能是引起當地花粉症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
花粉症是對花粉、草籽等植物的過敏反應,這種反應通常發生在花粉或草籽接觸到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或喉嚨時。
人們會表現出過敏性鼻炎的癥狀,有的人常年癥狀明顯,但絕大多數人為春季季節性發病,9-11月份是癥狀最嚴重的時候。
花粉症的癥狀包括咳嗽和打噴嚏、流鼻涕或鼻塞、眼睛發癢發紅或流淚、喉嚨、鼻子、嘴巴或耳朵發癢、頭痛和疲倦等。
Turner說:「梧桐樹是開發商的熱門選擇,因為它們生長迅速且耐污染。但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春天一到,梧桐樹會釋放出大量毛絮。」
即使是不易過敏的人,也可能患上這種疾病。而那些容易過敏的人通常會出現更嚴重的癥狀,
如哮喘、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等。
Turner補充道,梧桐樹的孢子是澳洲醫院接受肺移植手術人數猛增的原因。
「如果你患有哮喘或嚴重過敏症,哪怕只吸入一種孢子,你的不良反應最終都可能把你送上肺移植手術台。」
2006年,澳洲各大醫院進行了85台肺移植手術,這一數字在2021年上升到了171台。
近期,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出現花粉症癥狀的人數激增。
Google的花粉症搜索趨勢也創歷史新高,與五年前相比,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搜索量翻了一番。
醫學教授Paul Hunter認為,疫情隔離和全球變暖可能加速這一趨勢。
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和有限的社交是更多人患上花粉症的原因,還有證據表明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導致了花粉季節的延長。
一種被稱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的觀點認為,人們的免疫系統之所以對花粉等過敏原更加敏感,是因為我們接觸的細菌越來越少了。
另一種理論認為,人們在新環境中更易患上花粉症,比如從城市搬到有更多花粉的鄉村,或是從農村搬到污染更多的城市。
而此前澳洲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近年來亞洲移民受到雷暴哮喘的影響最為嚴重,部分原因是他們在到達澳大利亞三年後會出現嚴重的花粉症,而原因至今未知。
比如:2016年11月,全澳有14000人因哮喘住院,並有10名維州居民去世,急救服務不堪重負,這一重大衛生事件也被載入澳洲史冊,並促使維州隨後設立了雷暴哮喘預警系統。
其中,維州突發哮喘的病人以印度和東南亞人種為多數,在住院人數中佔到39%,而去世的10人中,有6人屬於東南亞種族。
下圖四人都為2016年11月因雷暴哮喘去世的病人,都是年輕人,很是可惜。
在這場雷暴哮喘中,還有一名華裔男子也不幸去世。
那麼為什麼華人來澳洲幾年後容易得花粉症?
小微曾經和一些澳洲本地中醫西醫聊過,試著做一些分析,
很多出現癥狀的華人會覺得很冤枉。「為什麼我之前在國內沒有任何過敏史,來了澳洲會患上花粉症?為什麼我們華人患病比例比當地人高那麼多?」
事實就是,移民比在澳洲出生的本地人更易患花粉症。
花粉症是身體免疫系統對花粉刺激的反應,需要在澳大利亞生活數年才會逐漸發展為花粉症。原因如下: 因為植被和物種的不同,對新移民來說,踏上這邊土地,呼吸道接觸的是當地特有的草籽,花粉,這樣一些顆粒物,對身體來說,是新的抗原。
在第一年接觸時,誘發免疫細胞產生抗體,而當第二或者第三年同樣的季節,身體遭遇到同樣的顆粒物后,與之前產生的抗體結合,會馬上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這就是花粉症癥狀的出現。
最後,春天已經來到,各位記得多加防範,別被花粉症找上門。
醫生Zac Turner也有個小建議:易過敏人士也可以在鼻子周圍塗抹凡士林以吸附花粉,戴上寬邊眼鏡防止花粉進入眼睛,定期洗衣服並及時在室內吸塵和除塵。
另外,出門前也可以查看一下當天的花粉指數:網址:https://www.melbournepollen.com.au/
*以上內容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