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15年新高!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肉實在是太多啦!莫非是羊不好吃?

2023年02月16日 23:04

,這個被人們戲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只數量預計將創15年來新高,在2023年增長到7885萬頭。這意味著澳大利亞人與羊群數量比會達到1:3。

這個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結果竟然也會出現「人羊大戰」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澳大利亞的羊確實佔世界上的1/4,不過能獲得這個稱號靠的可是盛產羊毛的綿羊,而在澳大利亞泛濫並引發「人羊大戰」的卻是野山羊。

在經歷了多年的嚴重乾旱之後,澳大利亞全國的羊只數量在2020年下降到6400萬頭,此後出現了反彈。

為何「人羊大戰」會一觸即發?澳大利亞的野山羊泛濫成災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野山羊又給澳大利亞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為什麼不引進大型食肉動物來解決入侵動物泛濫的問題呢?

我們經常也會看到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肉,難道是野山羊不好吃嗎?

今天和小澳就來看看這些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肆意妄為的野山羊。

野外的山羊,開始不受限制的啃食植物。山羊的食性很廣,什麼食物都能吃上幾口,什麼樹皮、樹枝嫩葉啥都能吃上幾口,那些長得比較高的藤次灌叢牧草也不在話下,而且吃得數量還很多。

澳大利亞人對付這些入侵物種很拿手的就是通過懸賞的方式,這樣才能號召更多的人力去獵殺野山羊。

不過在澳大利亞有太多的入侵動物需要獵殺,最開始人們還興緻勃勃地參与獵殺活動,但時間久了多少有些乏味。

實際上「人羊大戰」會失敗還是因為很多澳大利亞人獵殺野山羊的力度還不夠大,要是放在,那這些野山羊估計早就已經被大量獵殺來變成羊肉串了。

不僅如此,一般新生的野山羊在3-5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而後繁殖,每兩年差不多可以生3胎,每胎能有2隻小羊羔。所以一年之內看到野山羊祖孫三代在一起生活的場景,十分常見。

但是澳大利亞人卻沒有這樣做,難道是因為野山羊不好吃嗎?對於澳大利亞人來說,確實有這部分原因,不過並不完整。這些野山羊是被放養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根據統計,澳大利亞有20%的人不吃野生動物,15%的人偶爾吃。

由於野山羊一直在野外生存,活動範圍很廣,因此肌肉會更發達,其肉質也會比綿羊和家養山羊的肉質更硬。要是放在中國,那野山羊的銷量肯定很好,不過在澳大利亞很少有人會吃這麼有嚼勁的食物。

而且前面我們也提到,要捕殺一隻野山羊的成本很高,那麼野山羊的肉鐵定也賣得很貴。我們通常看到的那些很便宜的,很多都是綿羊肉。在澳大利亞,綿羊的數量大約有17億隻,且產肉量很足,成本也比較低。

近年來,維州綿羊只數量一直在增加。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高級市場信息分析師Ripley Atkinson說,預計其他州羊肉產量也會增加。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羊肉出口國,其次是

據 Ray White Rural 全國牲畜經理 Paton Fitzsimons 稱,近期乾旱結束后牛價高企導致許多養牛者轉向養羊以維持現金流。

「在乾旱之後,人們只是沒有經濟能力重新養牛,」他說。

「他們想繼續前進……所以他們進入了杜泊羊,他們又回到了美利奴綿羊身上。

由於紐西蘭羊只總數在下降,因此澳大利亞在世界羊肉市場的份額或許將增加。

另一個好消息是:澳大利亞很有可能承包的羊肉。美國的農民似乎不太喜歡綿羊。

在這裏,綿羊在該國一些最好的牧場上放牧,而在美國,它們被限制在更邊緣的地區。美國的羊肉和羊肉產量仍在萎縮,但這對澳大利亞羊肉生產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目前約有 46% 的美國綿羊庫存處於乾旱狀態,難怪羊群和羊羔產量正在萎縮。羊群下降並不全是因為乾旱。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羊群數量幾乎一直在下降。

自 2000 年以來,美國的繁殖母羊群已經減少了 32%,因為農作物和牛已經蠶食了羊群。美國農業部最新調查顯示,到 2023 年 1 月 1 日,繁殖母羊數量為 287 萬頭,比 2022 年下降 1.7%。

從這個角度來看,澳大利亞最新的繁殖母羊數量,從 2021 年開始,為 3760 萬頭。美國的繁殖母羊群是澳大利亞同等規模的 7.6%。

不過,羊肉在美國人的飲食中只佔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奢侈品,牛肉、雞肉、豬肉是美國餐桌上的主食。無論如何,3.32 億人吃一點羊肉,就需要超過 300 萬隻羊肉。因此,隨著羊肉產量下降,澳大利亞對美國的羊肉出口增長。

去年對美國的羊肉出口創歷史新高,因為我們的羊肉比美國便宜,而且經濟狀況良好。乾旱和經濟惡化導致美國活羊肉價格下跌,影響了 2023 年初對我們出口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年夏天較低的銷售場地價值。

預計明年,也就是2024年,澳大利亞的羊只數量的增長幅度將有所放緩,增幅預計為1%,即75萬頭,使羊只總數達到7950萬頭。

*以上內容轉載自發現,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