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說|局勢將變!外資「搶奪」 澳洲新能源巨頭Origin

2023年03月31日 6:01

大家好,我是博滿澳財的首席投資官魏睿昊。

本周一,也就是3月27號晚間,加拿大私募巨頭Brookfield和EIG牽頭組成的銀團,宣布與能源巨頭 Energy達成了187億的併購協議,這為Brookfield進入能源市場業務鋪平了道路,Brookfield表示,他們會再拿出200億澳元的「真金白銀」,幫助澳大利亞加速實現「碳中和」。

有意思的是,在這樁收購案中還有著名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Temasek)的身影(見下圖)。《金融評論報(AFR)》認為,這意味著全球投資者對澳大利亞清潔能源轉型所創造的機遇投下了信任票

Brookfield官宣收購協議順利簽署

毫無疑問,在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全球大背景之下,澳大利亞能源行業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一方面是本地的能源企業可能在主動或者被動地進行艱難轉型,另一方面,大量的海外資本和新能源方面領先的公司在湧入澳大利亞市場。

究竟什麼樣的本地的或者海外的能源企業,能夠在這一場能源行業的大洗牌中勝出?我們又什麼機會可以參与其中?這是本周《首席說》想跟大家探討的內容。

海外爭相布局澳洲新能源行業

澳大利亞無論是光照條件還是風能,都有著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而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是全球新能源發電最主要的方式,相關技術也是非常成熟,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看好澳大利亞的新能源行業。

目前,參与澳大利亞的新能源市場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像Brookfield這樣,通過資本併購入主澳大利亞本地能源企業;第二種則更加直接,許多海外新能源公司「一步到位」落地澳大利亞,上馬發電項目。

最近,全球第一大風電供應商(風電開發商)、來自丹麥的?rsted就非常高調地宣布進軍澳大利亞風電市場,將在的海域建設一個發電容量為5吉瓦(500萬千瓦)的離岸風電項目。

圖/企業官網

當前,全球領先的風電技術來自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投資澳大利亞的風電企業往往來自於北歐地區,其中丹麥就有三到四家公司,包括這一次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Orsted。

除此之外,還有挪威、荷蘭和英國等等國家的企業。而亞洲的資本,包括中國的一些電力公司,也進入到了澳大利亞風電市場,比如說在州,就有中國電建運營的風力發電廠

離岸風力發電的建設成本並不低,但是澳大利亞為什麼能夠吸引到海外風電企業的投資呢?

一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風力發電資源非常豐富,由於海洋風力的持續性遠遠好於陸地,因此大規模的風力發電項目往往會建設在海洋之上。另一個原因就是澳大利亞本地能源公司的轉型速度比較慢,加上離岸風電成本高周期長,因此給了外資很好的進入機會。

澳洲新能源轉型將改寫行業版圖

說到澳大利亞本地能源企業的轉型,雖然起步比較慢。但是目前幾家比較大型的能源公司,像Origin、AGL和Energy Australia,都已開始向這個方向主動前進。在Brookfield入主Origin之後,澳大利亞能源企業的轉型無疑會進一步加速。

這既是一次能源行業的大洗牌,同時也是一場國際競爭。參与這次競爭的不只有澳大利亞的本地企業,還有大量的海外資本和海外能源企業,因此我們預計,澳大利亞能源行業的版圖將會出現非常顯著的變化。

事實上,任何一家澳大利亞能源公司如果沒有成功地向新能源方向轉型,未來不會有出路。

對於投資人、尤其是股市參与者來說,辨別、了解澳大利亞能源公司在新能源版圖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這些澳大利亞能源公司其實都是大中型的上市公司,它們在未來的新能源轉型當中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它們的股價

因此,這場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能源行業大變革,也會是一場不停產生新機遇的資本盛宴

而我們今天講的內容只是澳大利亞能源行業變革的冰山一角。博滿澳財投研團隊近期推出了一份有關澳大利亞新能源行業版圖梳理的系列投研報告,首份報告內容涵蓋了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和傳輸和運營、儲能、新能源汽車配套等四大方面,這些行業在澳大利亞方興未艾,未來將會有很大的成長潛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小編購買這份定價898澳元的報告。如果您已經是博滿澳財的客戶,請直接聯繫您的客戶經理免費領取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財網,AllaboutAUS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