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我絕不後悔
前兩天,《千萬別移民澳洲,我後悔死了!》這篇文章引發了讀者朋友們的熱議,後台留言也是褒貶不一,有感同身受的,也有嗤之以鼻的。
其實,移民澳洲,你後悔了嗎?這個問題不僅在華人圈中被提及,在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同社群中時常被提及。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或許需要酒過三巡之後才能分享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答案。
而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有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移民澳洲,也有人興緻勃勃地來了最後卻又意興闌珊地走了。
據澳洲統計局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澳大利亞約有29.7%的人出生在海外國家,其中前三大出生地依次為英國(3.9%)、中國(2.7%)與印度(2.6%);
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過去一年中,有53.8萬人來到澳大利亞學習、工作或生活;
但與此同時,也有29.8萬人在此期間離開了澳大利亞。」
其實關於移民的話題,之前已經和大家聊過很多澳洲華人的故事,那麼這一次,來聽一聽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怎麼說。
1.「想清楚你為什麼要移民就不會後悔」
——Muhammd,巴基斯坦,2008年移民澳洲
我其實本來想說,「別瞎琢磨了,趕緊搬過來吧!」 但這樣一來就太不嚴肅了。為什麼呢?
因為「移民澳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難道不是嗎?
你的條件怎麼樣?你究竟為什麼想移民?當你移民了以後,有沒有什麼東西或什麼人留在原地會讓你覺得後悔的?
但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別去相信你在某些媒體上看到關於澳大利亞人都是種族主義者的報道。
他們不是。
我來自巴基斯坦,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在2008年移民澳大利亞。從那時起,有太多的澳大利亞人向我伸出了援手,太多次了,我都數不清了。而且他們都是「金髮碧眼」的澳大利亞人,也沒有什麼必須得幫助我的理由,除了「你是一個好人,這是我至少能為你做的」以外。
這些人包括我的上級,下級,陌生人,市長,市政廳成員…名單太長了,我肯定會漏掉一些人。
只是你真的得想清楚,你為什麼要移民到這裏,因為這才是會決定你移民后是否會「後悔」的關鍵因素。
在我個人的例子中,「後悔」的因素不在於是否因為澳大利亞或澳大利亞人,而是因為這迫使我在移民與離開故鄉、告別父母之間做出選擇。我從來沒想過如此。我從前一直都希望生活在巴基斯坦。
我想,許多類似文化背景的人們都能夠理解這種想法:「我一直希望我能待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到老、到他們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就像他們當時照顧我一樣」。作為家中長子,這是我應有的道德責任感。雖然我在這裏也可以做到,但我仍然非常想要陪伴他們。
這也是我唯一後悔的地方。
我也知道,如果在移民時我已經35歲-40歲左右了,那麼我可能也就不會移民了。
但是單單就澳大利亞來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也很美好。他們很簡單直接,當你表示出足夠善意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給你更多的善意。但當你挑釁生事的時候——好吧,你真的不應該選澳大利亞人作為對象。他們會比你能想象的愛你多得多得多,但當你無理取鬧的時候,他們也會把你整的很慘很慘。
有些人說,在澳大利亞有一個「無形社會階級體系」,好吧,但我想說的是:第一,它不是隱形的;
第二,「社會階級體系」也並不是澳洲獨有;
第三,這一點不像在巴基斯坦、印度或其他國家,至少在澳大利亞有法律保護你不會被其他人利用——當然,你得知道如何避免自己被別人利用,這一點是你自己的責任。
第四,社會階級體系其實符合人類生物學原理;
第五,我們往往試圖在自己的工作、事業、教育、衣著、車輛等等中確認自己在社會階級體系中的地位。這是我們的本性,也促使著我們更加努力工作。但智慧會告訴我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第六,我的建議是,當你移民來到澳洲后,丟掉你的「心理負擔」吧,尤其是那些媒體成天渲染澳大利亞充滿「種族主義」的念頭——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就沒有種族歧視者」。但你告訴我,在你自己的國家,那裡有沒有種族歧視?
2.「直到三年後我才能說,吃過的苦都值得」
——Mario,斯洛伐克,2015年移民澳洲
我來自斯洛伐克,七年前移民澳洲。這是一段完全改變我人生的經歷。
雖然剛開始很難,但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記得當我剛來澳大利亞的時候,我的英語水平很糟糕。我會一些基本用語,但是理解澳洲口音太難了。這也是我移民后最先遇到的一個障礙。但在我一開始住的那個地方,哪怕英語好也很難找工作。
在我出國以前,我與父母達成了一筆協議:他們把所有的積蓄借給我,能讓我在澳大利亞開啟新生活。我有三個星期去找到新的工作,因為這筆錢只夠支撐我三個星期——除了房租以外,我還得付學費(這是我當時來到澳洲的唯一方式)。
但我還是做到了。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並不光鮮——我甚至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這樣的工作。我成為了一個清潔工。有些人覺得這是最難的地方,因為他們不得不放棄在國內的教育與學歷背景,而從最底層做起。但我那時候覺得挺開心的,因為找了生活開銷的收入來源。
我那時候真的不管不顧了,只想著不能讓自己和父母失望。一開始真的很難。我甚至說不出有多少次我在卧室里用頭撞牆,埋怨自己有多蠢,我應該呆在家裡和親人朋友一起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我從未接受過任何失敗,即使當我感到特別孤獨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把親朋好友都拋在了身後,也可能是因為高負荷的學習與工作而錯過了社會活動。
直到三年以後,我才能說:這一切都值得。
我仍然在這裏,我交到了許多我同樣珍視的朋友,就像我留在祖國的朋友一樣。我在一個豪華度假村工作,住在海灘上,從卧室可以看到海景;
我掙了足夠的錢給我的家人買禮物,如果他們需要的話,我也能夠負擔他們的生活;
如果我想要一輛車,我明天就可以買一輛。
當我回顧過去,記得我剛來到澳洲的時候,我只是一個對世界和人們有著荒謬觀點的孩子。
我最好的朋友曾經告訴過我,如果你一開始就不努力奮鬥,那麼直到最後也不會那麼出色。你必須奮鬥,這樣你才能欣賞你所贏得的一切!所以我什麼也不後悔,因為移民澳洲使我成為了一個更強大的人!
3.「在澳洲受到的文化衝擊,比從歐洲移民到中東更激烈」
——Pavel,捷克,2017年移民澳洲
澳大利亞與歐洲有太多不同了。
我正經歷著「文化衝擊」的階段。其中有一些澳大利亞令我覺得討厭的地方,或許有一天回想起這些可能會心一笑吧:1、無形的社會階級。比如在悉尼當有人問你住在哪兒,當你說你住在外西郊的時候,他們對待你的態度就變了。我常常在內城區找工作見人。
2、 我在出國前有一份很成功的事業,有自己的公司,也有海外工作經歷。但在澳洲,不管你多麼出色,絕大多數的澳洲公司仍然會選擇聘用一個能力欠佳的澳大利亞人,而不是外國人。我投出了200多份簡歷,只收到3份回復。
3、這裏的警察經常濫用職權、隨意罰款。這也造成了恐怖的澳洲開車文化,因為警察創造了太多只是盲目遵守交通規則、盯著測速攝像頭的「無腦司機」。
4、 這裏仍然是個殖民地。你能感覺到你周圍的文化與歷史的存在感是如此稀薄,這對於在歐洲生活了很久的人們來說更加痛苦。
其實我之前在位於中東的卡達住過四年多,但在那兒受到的文化衝擊仍然比不上來到澳大利亞的激烈。
但既然做出了這個決定,就得無怨無悔堅持到底。
至少這裏的人們非常友善熱情,天氣很好,經濟穩定,而且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能讓你在下班后就可以去個海灘、搞個燒烤、開罐啤酒與朋友放鬆一下?
4.「這個國家有兩種地方」
——Matt,英國,2019年移民澳洲
我覺得這個國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其中一半是缺少安全感、不滿現狀與緊張的,但另一半則是輕鬆、有趣與愉快的。悉尼與墨爾本屬於第一種,而珀斯與布里斯班是第二種。
我住在墨爾本,在澳洲七大名校之一工作。但這裏的人們有時候會有點無聊,充滿壓力與困難,而且工作場合往往變成一團糟:我得向其他「惡霸」(Bullies)報告某些「惡霸」的存在?
我是說真的。有時候我寧願自己當時接受了在珀斯的工作。我現在真的很想搬離這裏。欺負別人的人永遠處理不好那些能站起來維護自己權益的人,因為他們並不相信真的有人會站起來反抗。
澳洲的就業市場也不好,很多公司都關門了,甚至是Holden。誰都喜歡Holden,包括我。
這裏也沒有什麼錢可以賺。你可能只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工作,而且入職前還得培訓。
我想,你可能會不喜歡在澳洲的某些人與他們的行為。你會後悔來到澳洲的。
在這裏,「胖子」們假裝自己是一個看起來有點蠢的硬漢,「老女人」們則喜歡編造八卦與故事,但這卻暴露了你們的不安全感!
霸凌幾乎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民族自豪感。
5.「離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非常遠,但是個小天堂」
——Harsha,印度,2015年移民澳洲
我來自印度,並在2015年獲得永居后移民澳洲。我是在2013年申請的永居,那時候申請限制比較寬鬆,申請人也比較少。
當我到達澳大利亞的時候,我說服了自己將終身定居於此,並已經做好了相應準備。如今回首,我可以說選擇移民澳洲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佳決定!
雖然我所在的地方珀斯離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非常遠,但這仍然不妨礙它本身是一個小天堂。
我喜歡這裏沒多少人,空氣很清新。在珀斯,你可以享受舒適的地中海氣候與充足的陽光。
我也喜歡這裏友善的當地人。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從未覺得自己像個「外地人」。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還是非常友善、親和和熱情的。如果你來澳洲的時候懷揣著正常的想法,也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知識,並願意融入當地社會,那麼你會很快熱愛上當地的文化。
這裏很自由。從個人選擇到宗教信仰到職業選擇——你可以無所畏懼地選擇任何你想要的自由。
不過我最愛澳洲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生活質量,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美妙平衡。
但澳大利亞也不是完美的。
與印度相比,澳大利亞貴多了!當我剛搬來澳洲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把澳元換算成盧比,然後為自己花了這麼多錢而感到害怕。澳大利亞真的很貴,尤其是房子。不過當你在當地找到工作之後,你也會慢慢習慣這裏的高消費。
而且澳大利亞離世界上其他地方太遙遠了——或許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使澳大利亞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些脫節。這包括落後的基建與技術水平,比如在澳洲很多地區,甚至還在用ADSL網路連接。
除此之外,在澳洲城鄉發展失衡也非常嚴重。高達32%的澳洲人口集中在悉尼與墨爾本,這也為當地房價、公共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當然,「缺少當地工作經驗」對於移民來說往往也是一個無法避開的門檻。但也總會有辦法克服吧。
一千個移民的心中,可能有一千個「澳洲故事」。
但每一個澳洲故事並不一定就會按照原計劃中的劇本上演。
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澳大利亞可能是一個幸運的國家,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也有可能是一個殘酷的國家。
但正如其中一位移民所說的,或許當初在你想清楚為什麼移民之後做好決定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此後餘生不再去追問后不後悔。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