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的墨爾本之旅,我卻把50個小時放在了吃上!值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美食成了的標籤之一。

能成為美食之都和這座城市的融合有關。我和當地的朋友說:墨爾本不是墨爾本人的,而是世界人民的,因為時裝周、各種藝術展和美酒美食節,讓全球各地的人們蜂擁而至,從而也加速了這座移民城市文化和餐飲的融合,讓這裏的美食的維度變得更寬,讓咖啡文化更加具有風格。

在我十二天的旅行中,每天都會用4-5小時來享受大餐,因為從未有過一個城市讓人對美食充滿了期待,在這個可以接納各種文化的城市裡,每一次味蕾的探索都能稱得上是奇妙的旅行,這也難怪很多人會說去不好好地吃上兩頓大餐,對這個城市的認知也是淺薄的,而那些耐得住性子花上兩三個小時享受fine dinning的人,都是高級玩家。

看看哪家餐廳會是你的菜?

1.世界最長午餐

World』s Longest Lunch

既然能成為美食之都,就要有能辦席的能力,尤其是高規格宴席的能力,那就不得不提「世界最長午餐」了。從1993年墨爾本板球場(Melbourne Cricket Ground)上一塊不起眼的草皮開始,世界最長午餐已經成為了美酒節最具標誌性的項目,就連疫情的三年也未曾停止過,好在今年的我趕上了。

2023年的「世界最長午餐」在被列入維州遺產名錄的財政花園裡舉辦,在巨大的樹木隧道和草坪前,600米長,1850席的長桌蜿蜒排開,世界各地的人們盛裝出席,女士們熱衷印花的長裙,而男士們輕鬆又不失優雅。

今年的「世界最長午餐」的菜單,由知名餐廳Lake House的廚藝總監,曾榮獲眾多獎項和榮譽的Alla Wolf-Tasker創意呈現。此時南半球剛入秋,主廚便將季節特色設計其中,用廚藝和創意向食客們展示了的豐收季節。

作為2021年新增的世界最長早午餐(World』s Longest Brunch),我和小夥伴同樣沒有錯過,雖然同在財政花園舉辦,但早午餐是由知名烘焙師Natalie Paull精心設計的,對於我這種熱愛碳水的人來說,體驗了一把別開生面的早午餐。

兩頓大餐,相同的風景卻有著不同的體驗。同行的小夥伴一直在討論,名廚們是如何做到同時滿足這麼多人的菜品出品品質,讓每個人都能在享受美食美酒時收穫美好心情,我想這和強大的組織、配套、服務設施有關,只有去到現場才能感受到那樣的氛圍。

2.Higher Ground

用一頓早午餐與墨爾本人同頻

去過全球那麼多城市,迷戀墨爾本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座城市彙集了各種可以讓人快速放鬆下來的生活方式,去Higher Ground吃頓早午餐便是很多人打開一天的方式。

餐廳位於一棟百年歷史建築中,這裏曾為墨爾本提供電力和水力。走進餐廳入眼便是15米挑高的建築空間,被錯落有致地劃分出兩三層的結構,白天來這裏用餐可以享受柔和的自然光線,據說這樣的布局和氛圍靈感來自倫敦的Ace酒店和Soho House。

我們的餐位在一個兩層的角落,一面可以俯瞰整個餐廳,一面可以看到開放式廚房,還有一面是長長的不鏽鋼吧台,一些獨自前來的客人可以在這裏用餐或者喝上一杯咖啡和葡萄酒。餐廳除了提供早午餐外,也有晚餐菜單,當天花板上的燈光暗下來時,這裏又是另外一種氛圍。

3.Freyja

好一個特別的融合菜

這是我到墨爾本后吃的第一頓Fine dining,時隔三年墨爾本又多了許多極具人氣的新餐廳,這便是其中之一。行政總廚Jae Bang有著豐厚的米其林餐廳經驗,這個出生於韓國首爾,在紐約的美國烹飪學院學習的他,第一次涉足專業廚房便是在曾五次獲得世界最佳餐廳獎的西班牙米其林三星餐廳El Bulli,隨後他在紐約屢獲殊榮的米其林餐廳中步步高升。然後他又去到了北歐,在挪威的Re-naa掌舵負責創意烹飪方向,在此期間餐廳摘得米其林兩星,並在2020年被評為北歐指南的「最佳餐廳」。

如今他來到了墨爾本,讓Freyja迅速擁有自己的江湖地位。在他創作的菜品中,只使用最新鮮的時令食材,用傳統的烹飪技術打造出無國界融合菜風格的菜肴。我喜歡餐廳的空間劃分,可以讓人得到很輕鬆的用餐體驗,我也很喜歡侍酒師為我們搭配的本地葡萄酒。

用餐后意猶未盡的話你還可以去餐廳的酒吧喝上一杯,或者去參觀一下這棟有趣的建築,尤其是新舊結合的結構很酷。

4.Mabu Mabu

你想嘗試特別的食材嗎?

推薦這家餐廳並不是因為食物的味道,而是如果你想體驗一下特別食材的話,不妨去這裏試試,比如鱷魚肉和鴯鶓肉。

在聯邦廣場(Fed Square)上很容易看到餐廳Mabu Mabu的招牌,這是澳大利亞土著語,意為Help Youself,它是主廚兼老闆Nornie Bero的第二家餐廳,主打土著菜系,走進餐廳便可看到吧台上方的霓虹燈招牌上寫著「Big Esso」,意為是「最大的感謝」——感謝每一個支持Mabu Mabu的人,我想這是對支持她事業從南場的小攤位一步步走向今天的那些顧客的感謝。

整體的菜品靈感汲取於她從童年的食物,包括蘸有新鮮羅望子的海神須(一種細絲狀的海草);鹽灌木、胡椒莓的炸鱷魚肉;還有椰子腌制的王魚等等。當然這裏的雞尾酒也非常有特色,雞尾酒單上有一杯用七季綠螞蟻金酒調製的綠螞蟻馬提尼,還有無酒精的檸檬桃金娘和木芙花汽水等等。

等待上菜的時間不妨看一下餐廳的裝飾,有來自土著藝術家Aretha Brown的壁畫,一些桌子上還印著島民藝術家Lisa Waup的作品。天花板上還懸挂著摩阿島(Moa Island)的竹虎鯊雕塑。

5.Victoria by Farmer』s Daughters

受邀成為澳網的駐場餐廳

同樣在聯邦廣場靠亞拉河畔一側,還有一家在墨爾本令人印象深刻的餐廳——Victoria by Farmer』s Daughters(農民的女兒),它不僅很出名,而且在澳網期間受邀成為駐場餐廳。

走進餐廳便可在身旁的桌上看到維州食材的展示,在它的對面是一個開放式廚房,周圍有幾個吧台座位,那也許是餐廳里最好的座位,坐在這裏可以看到廚師的烹飪過程。

我喜歡這裡是因為從頭道酵母麵包開始就讓人印象深刻,而蔬菜和海鮮的烹飪也擁有清新的味覺體驗,整晚的用餐不會讓人產生超負荷的用餐感覺,吃到甜品時飽腹程度恰到好處。

據說餐廳後面有一個完全由玻璃幕牆組成的房間,由3000瓶維州葡萄酒組成的「葡萄酒圖書館」,經常會舉辦舉辦品酒大師班活動,可惜沒有去探訪,下次再去一定不會錯過。

6.Jardin Tan

彷彿在花園裡用餐

Jardin Tan坐落在鬱鬱蔥蔥的植被中,菜單靈感來自法國殖民越南后產生的融合菜,主廚Mike Reid用自家花園的新鮮農產品烹制異國風味的法式越南菜,將「從農場到餐桌」的哲學最真實表達,你能從食物中看到傳統與創新的相遇,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碰撞。

就餐空間裝修比較簡介,儘可能的展示窗外的自然景觀。門外還有露天花園的用餐環境及小亭子,在這裏享用早午餐或者買杯咖啡喝上一杯,都能感受到植物園帶來的綠意。

這裏的套餐是可以一起分享的美食,味道不錯且分量不小,還沒等我們吃到主食,肚子已經被填的七七八八,下次再來這裏一定會多花些時間慢慢享用食物。

7.Gimlet at Cavendish House

這裏的用餐氛圍自帶電影感

這家餐廳位於一棟CBD上世紀20年代芝加哥風格的建築中,它的古典主義風格讓人想起倫敦和紐約的大酒店。走進Gimlet,高聳的天花板、裝飾藝術風格的柱子和一排排的香檳酒瓶,會感受到一種精緻的、電影般的魅力,熱鬧的氛圍中不乏許多穿著優雅的人們。

餐廳中央的黑色和金色大理石的酒吧吧台讓在這裏用餐的人放下拘謹,可以用一種輕鬆的方式享受食物的光環。首先是一盤金黃色的、鬆軟的、塗著黃油的麵包,接著是如花朵般的餐前牛肉小食和好似東北大拌菜般的開胃菜,然後吃到了本次旅行我最愛的一塊牛排,最後以開心果冰淇淋和巧克力蛋糕收尾,一次美好的用餐體驗。

8.Cumulus

氛圍超級輕鬆的高級餐廳

如果對墨爾本不熟的話,當你從街邊路過Cumulus時,你絕對不會想到這裡有一家火了很多年的餐廳。這裏的用餐環境有點像在某個創意園,餐桌的距離挨得非常近,客人擁擠的坐在一起,用聲音的共頻烘托著用餐的氛圍。

這樣的氛圍並不代表他們出品的食物水平一般,開放式的廚房讓每位客人都能看到烹飪的過程,朋友給我介紹說那個剛走進來面部有些嚴肅的人就是主廚Andrew McConnell,顯然這個如同明星般的主廚注意力全在出品的菜肴之上。

儘管這裏也會經常更新菜單,但經典的口碑菜品一直都在,比如慢烤羊肩肉、韃靼牛排等等。我想它能火爆那麼多年,菜肴的品質和輕鬆的氛圍為它加分不少。

9.Atrium

摩林頓半島的人氣餐廳

免不了會去周邊旅遊,這次旅行在我行程里安排了摩林頓半島的行程。

熟悉摩林頓半島的旅行者一定不會錯過彩色小屋的海濱。不是旺季的日子,海濱是安靜的優雅的。陽光下的彩色小屋和開闊的海景形成一種特別的默契,讓人來到這裏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愉悅感。

晚餐選在了摩林頓半島附近的Queenscliff小鎮,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個海港小鎮,第一次是為了在「世界最長午餐」的分會場大吃一頓,這一次同樣是為了吃,只不過選擇的是洲際酒店的Atrium餐廳。

這間餐廳有著開闊的空間,光線透過頭頂的天窗柔和的散落進來,白色木質結構的環境和搖曳的綠植,會讓人想到南洋建築風格的度假酒店,一道道菜品上桌,外國服務員小哥聽到我們講著中文,竟用中文和我們攀談了起來,估計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那麼多中國遊客到來了。

10.Pt. Leo Estate

需要提前很久預定的餐廳

說到去亞拉河谷吃頓大餐一定會有人給你推薦Pt. Leo Estate,我想除了這裏餐位非常難預定之外,這裏的雕塑公園也讓它成為極具標誌性的符號。走進餐廳第一眼先是被堆砌的葡萄酒專區吸引,第二眼就會落在透明玻璃窗外的雕塑身上。

整個雕塑公園有60餘件來自當地和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Tony Cragg、 George Rickey、Jaume Plensa、Lenton Parr和Andrew Rogers等。他們的作品矗立在西港灣柔和漸變的海岸線前,可以說在這裏停留一天也是值得的,它是真正將美景、美食、美酒、美學融在一起了。

Pt. Leo Estate能夠備受關注同樣離不開這裏的美酒和美食,無論是霞多麗、灰皮諾,還是設拉子,都會讓人讚不絕口,同行的小夥伴們甚至直接下單買了後面幾天旅途中的餐酒。這裏的菜品有著漂亮的色彩搭配,就像是這裏氛圍的一部分,搭配上酒款真的是色香味俱全。

11.Laventine Hill

這家可真是個寶藏餐廳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不帶什麼期待反而會得到意外的驚喜,這家餐廳就有這樣的特質,在我即將遊覽完亞拉河谷準備返回墨爾本前,它卻給我帶來了特別美好的用餐體驗,一句話:好吃。

這個坐落於Levantine Hill莊園的餐廳,是一棟由黑鋼、杏色木材和長長的玻璃組成的宏偉建築。在它的周邊山地上就是延綿的葡萄藤山坡。這裏的設拉子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門出的小狗形象是這個酒庄的標誌,就連有關酒庄的畫冊里它也是主角之一。

落座后菜品陸續上桌,其中能吃到很多靈感來自南亞和中東風格的食物,土豆大餅撒上芝麻,鷹嘴豆脆餅配鷹嘴豆泥、黑蒜巴巴甘奴什、芝麻醬配石榴糖漿,羊肉肉丸配玉米片。如果想配酒的話,可以按照分享菜單上羅列出來的菜品與酒的最佳搭配進行選擇。必須要說,這也是家一不小心容易吃撐了的餐廳。

12.Quarters

披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還沒抵達Quarters老遠就看到了這裏的人氣,這裏應該是許多家庭喜歡來的餐廳,畢竟餐廳前的草坪大斜坡成了孩子們翻滾玩鬧的場所,然而就在這個小山丘下,正是Hubert Estate的酒窖。

我很喜歡餐廳的設計,暗黑系的調性帶些美式工業風的特色。這裏的食物也很輕鬆,健康的色拉、大塊的披薩,還有薯條、可樂和冰淇淋。吃的時候可以無拘無束,甚至直接上手拿披薩,再加上這裏開闊的視野和輕鬆的氛圍,很容易讓旅途的疲憊得以暫時的緩解。

13.Tarra Warra

橄欖樹下的一杯酒

亞拉河谷可以享用美食的酒庄很多,但對於大多數旅行者來說,很難有時間挨個打卡,最好的方法是選擇想去酒庄喝上一杯感受下氣氛就好,在Tarra Warra的安排就是喝上一杯。

Tarra Warra佔地有400公頃,餐廳建在了山坡的高處,沿著緩坡一路上行很快便可一覽周圍的群山和大片的葡萄藤地。坐在橄欖樹下點了酒庄的葡萄酒,邊品嘗邊欣賞即將在山頂舉辦的草坪婚禮,白色的椅子在開闊的景觀中直接將儀式感拉滿。

這裏除了地窖、餐廳和美術館之外,還有一小塊菜園,種著土豆、蘿蔔、西蘭花、花椰菜、大頭菜、托斯卡納羽衣甘藍等。主廚Joel Alderdice是亞拉河谷當地人,據說他出品的菜單變幻莫測,很容易讓食客品味到美食帶來的愉悅,看來我又有了再來這裏的理由了。

14.Coombe

逛逛百元澳幣上那位女性家的花園

當車駛過Coombe用綠植做成的圍牆時,視線會情不自禁的被吸引,這些樹木帶來的質感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氣場,果不其然,這裡是女性傑出代表人物Nellie Melba的家。

如果你不知道Nellie Melba是誰,不妨看下一百澳幣,能印在鈔票上的人物應該知道她的地位了。Nellie Melba因為歌劇讓她成為享譽歐美的女性,因此人們用墨爾本的諧音Melba來稱呼她,可以說她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墨爾本。

她的舊居距離墨爾本僅50分鐘車程,可以在這裏用餐,可以品嘗酒庄的葡萄酒,同時還能花上個把小時遊覽一下令人驚嘆的百年花園。

這個花園由墨爾本皇家植物園的建築師威廉·吉爾福伊爾設計,有草地、花園、菜園,甚至還有一個草地網球場和維州最古老的泳池。花園中古老的英國橡樹和稀有的植物,讓它看起來更像是個皇家園林,遊覽者更是能輕易的get到Nellie Melba奢華的生活。

儘管這裏的美酒也很讓人驚艷,但在我參觀完花園之後,會更沉迷於這裏的園林,這裡是我認為亞拉河谷必打卡的酒庄。

15.Lune

據說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牛角包

這可是墨爾本妥妥的網紅麵包店,據說這裏生產全世界最好吃的牛角包。如果你路過位於CBD的分店時,便會看到壯觀的排隊人群,而我和小夥伴去打卡的則是位於費茲羅(Fitzory)一個改建倉庫空間里的總店。

天花板上長長的的LED燈的靈感來自《星球大戰》,而空間的中心是Lune實驗室,那裡是製作糕點的地方。對於第一次來的人,可以嘗試原味、巧克力、杏仁的牛角包,以及一些有創意的新品。

這裏的環境很工業風,座位很鬆散,也會看到很多來打卡的網紅邊吃邊拍攝。

16.Market Lane Coffee

有人說這家咖啡館可以載入史冊

在墨爾本,Market Lane Coffee備受推崇,是因為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墨爾本精品咖啡行業的發展方向。在和我當地朋友一起逛街的時候,她也想我極力推薦喝一杯這裏的咖啡。

據說主理人Fleur Studd曾任職于知名的咖啡公司,后返回墨爾本開創了咖啡生豆貿易公司,專為墨爾本最早一批的精品咖啡店,如St. Ali、Seven Seeds、Auction Rooms提供咖啡生豆。可以說間接引領了當地精品咖啡業發展。

而我們路過的這家Market Lane Coffee,位於一棟百年歷史建築中,人們喜歡買上一杯咖啡坐在門外享受初秋明媚的陽光,不經意的抬頭瞬間,兩隻鸚鵡在我們頭上嬉戲,這就是墨爾本的咖啡時光。

*以上內容轉載自叔式生活,AUS貝小主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