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後巷的澳洲小生意老闆的這一幕,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當老闆也不容易
在澳洲的通脹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下,很多打工人都哭訴「除了工資不漲啥啥都漲」,生活壓力山大。
但其實,當老闆的也一樣不容易,
尤其是開小飯館做小生意的老闆,壓力比打工人還大。
也因此,小紅書上一篇講述「在澳洲干餐飲當老闆多不容易」的帖子離開引發了很多華人網友的共鳴。
別的不說,單看照片中這位餐館老闆躲在後巷吃飯的可憐摸樣,就能知道當老闆的辛酸——
不能正點吃飯就算了,好不容易吃個飯,連個桌子椅子都沒有,只能用啤酒筐湊合。
躲在後巷吃飯的澳洲餐飲老闆
據發帖的華人博主「放落夕」介紹,照片中的小哥是她的老闆Jak,不到30歲,澳洲本地人。
2016年,Jak從阿德萊德大學建築工程專業畢業后,自己創業,在阿德萊德開了一家咖啡館「The Front Page Cafe」。
7年的時間里,在Jak的努力經營下,當初這家沒有任何名氣的小店已經發展成當地社區小有名氣的網紅店,周末客流爆滿、一座難求。
但這成功背後的辛苦,只有當老闆的自己能體會
1. 體力上的勞累
想要經營好餐廳,除了需要靠敏銳的洞察力確定餐廳的選址,擁有出色經營管理能力,耐心陪著店一起成長之外,前期還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體力。
Jak說,咖啡館剛開業的時候,沒有盈利,雇不起很多員工,他只能一人身兼多職,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店裡。
那時候,他請不起大廚,披薩都是自己做——
凌晨三點就開始和面揉面醒面、
調餡料、烤披薩
一直忙到下午2點,他才有時間稍微喘口氣,吃口飯。
之後,又要進行晚餐的準備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打烊。
從凌晨3點到晚上9點,這種「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的忙碌日子整整持續了4年。
4年的時間,如果沒有超凡的毅力和陪著店一起成長的耐心,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2. 精神上的疲憊
開店不只有體力上的勞累和辛苦,
還特別費心費神。
作為老闆,事無巨細你都要操心,
從裝修到披薩烤箱的設計,
圖為開業前準備烤箱
從和隔壁鄰居的客源共享(這條街還有肉店,菜店,IGA,炸魚薯條,亞超郵局等等)到員工招聘,
從燈泡多亮、吧台多高、咖啡賣多少錢,到麵糰幾點揉、幾點醒面,從哪裡訂貨……這些你都要門兒清。
圖為餐廳內部
3. 出色的員工管理和情緒管理能力
員工多了,彼此之間很容易鬧矛盾。
團隊不團結了就容易影響到餐廳的生意。
所以,作為老闆,Jak還是時不時做好員工的溝通,化解彼此之間的問題。
而且,老闆還要隨時應對各種突髮狀況
突然沒水沒電了怎麼辦?
顧客對菜品不滿意怎麼辦?
員工上錯菜導致顧客生氣怎麼辦?
這些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
而Jak不管遇到怎樣棘手的突發事件,都從來沒有發過火。
4. 隨時準備承擔風險
做生意存在風險,有可能生意不好、甚至倒閉。
在澳洲疫情期間封城的時候,很多餐廳都撐不下去倒閉了。
即便是現在解封之後,依然有很多餐廳由於成本上漲而接連關門。
今年3月,澳洲餐飲行業倒閉的數量比其他任何行業都多。
所以,Jak的咖啡館能堅持到現在,並且生意紅紅火火,離不開他的努力和辛苦。
5. 平衡工作和生活
把咖啡店經營好已經很不容易了,更讓人佩服的是,
Jak在生意做得好的同時,
還能把家庭照顧得妥妥噹噹
他和初戀女友在一起15年,不上班的時候就帶著對方逛街、健身、出去玩。
前段時間他剛剛迎來寶貝女兒的出生,沒請月嫂也沒請父母幫忙,家裡大事小事都是Jak一手搞定,帶娃的一把好手。
這些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
因此,餐廳上上下下的員工都非常佩服Jak,有些員工十幾歲時就在店裡打工,現在本科畢業了偶爾還會來店裡兼職,可見他真的是一個好老闆。
華人網友: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這篇帖子發出來之後,沒幾天就火了,收穫了6000多個點贊和近600條評論,引發了很多澳洲華人網友的共鳴。
大家紛紛感慨:當小老闆確實很苦,
是員工和外人都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苦。
當老闆特別複雜,非常考驗綜合能力。
什麼都得懂,都得會,
人要勤快,態度還要特別好。
女老闆得親自上陣,
干男人的活。
哪怕病了也要工作,
每天身心俱疲。
辛苦倒是其次,
情緒管理太難了。
員工說不來就不來,
急死你。
而且腦子得不停地想事,
一刻也停不下來。
菜品開發、營銷宣傳、裝修、
維護員工關係等等,
老闆都得操心。
還有網友表示,
不只是澳洲,
在國內開餐館也是一樣,
又要在後廚幫忙,
又要在前面幫服務員,
連飯都顧不上吃。
紐西蘭的華人老闆也深有感觸。
看著這些老闆們的辛酸和勞累,有網友感慨:還是打工人比較幸福,
到點上下班,
最多只是身體疲憊,
不像當老闆的那樣,
每天考慮那麼多事,
身心俱疲。
只能說,打工有打工的苦,當老闆有當老闆的累,大家都不容易。
但只要認真做事,生活都會越來越好的。
*以上內容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