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志願軍:我們和烏克蘭一起反抗

2023年05月16日 23:41

台灣志願軍:我們和烏克蘭一起反抗

飛越八千多公里,行囊里打包了防彈頭盔、抗彈板和背心襯套,青年姚冠均來到烽火下的,加入國際的行列。這是他初次造訪歐洲,震耳的炮擊聲、殺戮血色填滿記憶,他一有空就提筆寫下戰地日記,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有種喘不過氣的緊迫感。

「起來的時候發現胸痛狀況嚴重,到昨天,所幸並無任何爆炸,但有零星攻擊。」他在去年四月某日軍隊休整時這麼寫著,「我也稍得時間可以短暫休息。」雖然人已回到,他的手機桌布還放著小隊成員的合照,彼此的對話始終離不開俄烏戰事。

台灣志願軍姚冠均(右一)和同袍運補物資和裝備至前線,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姚冠均提供)
台灣志願軍姚冠均(右一)和同袍運補物資和裝備至前線,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姚冠均提供)

捍衛烏克蘭也保衛台灣

2022年2月24日黎明,俄羅斯總統下令軍隊進攻烏克蘭,這一年多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挺身和烏軍並肩作戰,台灣先後大約有十位志願軍踏上前線,90后的姚冠均在戰爭爆發半個月旋即啟程,頭盔上貼著醒目的「Taiwan will help」,這句話說明了他的初衷:「如果台灣今天發生這樣的事情,希望人家來幫助我們之前,我們可以做點什麼,證明我們值得被幫助,或是我們也願意幫助人家。」

80后的呂子豪和李成零也選擇走上逃難潮相反的方向,呂子豪從台灣帶了物資送往難民營,「我也沒想那麼多,就是過去幫忙。我覺得我們作為世界公民,任何一個角落都會有台灣人的聲音。」他察覺前線更需要援助,轉而申請加入志願軍。李成零在交戰初期就遞出申請書,危機意識強化了他的決定,「烏克蘭的作戰經驗對台灣來說很寶貴,因為台灣已經五十年沒有作戰經驗。」

台灣人為烏克蘭而戰,90后的曾聖光給了清晰的答案,「我來到這裏,因為我想把一些經驗帶回台灣,捍衛我的國家,但是我必須先幫助烏克蘭。」他在視頻中這樣回答戰友,同袍好奇追問到底台灣發生了什麼事?他看見對岸文攻武嚇下的威脅,「中國想要侵略台灣。」

曾聖光的母親蘇雨柔眼眶泛紅反覆看著這支視頻,「他滑手機給我看,他就說,媽你看他們是無辜的老百姓。」她感傷談起母子倆的對話,「中共真的有打過來的話,他說,我們換位思想,那你也是無辜的老百姓。」

「人家很需要幫忙,我說就差你一個嗎?我們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蘇雨柔百般不願兒子赴湯蹈火上戰場,「我也只是一般的母親,平凡的母親。」她剛說完,淚水止不住滑落臉龐。

台灣志願軍曾聖光(右一)告訴戰友,中國想要侵略台灣,他要捍衛國家挺身而戰。(圖片來源:推特@ SaphrynShikaze)
台灣志願軍曾聖光(右一)告訴戰友,想要侵略台灣,他要捍衛國家挺身而戰。(圖片來源:推特@ SaphrynShikaze)

為了和平他們由民轉兵

這群馳援烏克蘭的國際志願軍來自各行各業,一如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后,烏克蘭徵兵宣傳片中民兵的告白,一位荷槍站哨的軍人說:「我是一個父親」、躲在壕溝備戰的軍人說:「我是家中小兒子」,然後一位營區里的軍人說:「我是公車司機」,接著一名乘車即將入伍的年輕人說:「我快要結婚了」。他們不約而同從軍,為了守護摯愛和家園。

平民身上的螢螢微光和堅強韌性,深深打中了呂子豪的心坎,他從小在菜市場幫忙,切豬肉、賣豬肉,後來到農場打工度假,偶爾有機會拿起獵槍。姚冠均出身中醫家庭,從事咖啡產業近十年,也是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的一員。李成零去烏克蘭前是Uber外送員,不過,他曾經是職業軍人,在陸戰隊擔任四零榴彈槍的射手,也曾加入法國的外籍兵團。他們被分派到不同戰區,從哈爾克夫(Kharkiv)、伊久姆(Izium)、利曼(Lyman)到赫爾松(Kherson),戰線動輒幾千公里長。

呂子豪加入的國際兵團隸屬於烏克蘭陸軍第49營喀爾巴阡,他在基輔(Kyiv)和各國志願軍一起受訓,由於軍事基地被炸毀,只好在民房中學習各種槍枝使用、拆組,以及戰地醫療。「每天敵方不斷發射炮彈,即使睡覺也會有炮擊。」他對烏克蘭東部的猛烈火線記憶猶新,「飛彈炸到面前沒有爆炸,我們那幾個人就覺得,人生又重來一次。」

「我覺得說不怕是騙人的。」呂子豪坦言,「每個人都很害怕,但我們還是會到前線幫忙。」他在烏東地區拍下一張日出照片,破曉后的片刻寧靜彷彿凍結住了,「每天日出,我們都希望能有停火的一天。」

戰爭爆發后,呂子豪(右一)自掏腰包購買物資送進難民營,後來投身國際志願軍行列。(呂子豪提供)
戰爭爆發后,呂子豪(右一)自掏腰包購買物資送進難民營,後來投身國際志願軍行列。(呂子豪提供)

這是戰地的和平渴望,也是後方等待家人歸來的殷切期盼。「這就是彈孔。」蘇雨柔掩不住顫抖的口吻,子彈擦穿曾聖光的戰鬥背包,「我們接到他電話的時候,不是那個防空(空襲警報)的聲音,就是炮彈、機關槍聲音,我就會緊張,我說聖光那是什麼聲音呢?他就說炮彈啊。」

俄軍對平民無差別攻擊,眼看著滿目瘡痍的城市、流離失所的難民,呂子豪忍不住憤慨痛斥普京,「你不是說是特別軍事行動嗎?」姚冠均走進慘遭大屠殺的布查(Bucha),一幕幕慘絕人寰的煉獄場景深刻烙印在他腦海,「至少死十四個人,最老的快七十歲,最小的才十幾歲而已,被關在地下室兩個禮拜,他們遭受什麼樣的對待跟生活,大家可以想像嗎?」

烏克蘭的前線城市庫皮揚斯克(Kupiansk)是俄軍鎖定的戰略樞紐,李成零所屬的國際兵團曾在此駐紮反攻,「有一個阿伯要開車,他害怕想要跑嘛,俄軍直接開火把他幹掉。」他親眼目睹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當場被擊斃,「一台車上面都是彈孔,然後地上流了一灘血。」

職業軍人出身的李成零被分派至烏東前線,協助正規軍作戰。(李成零提供)
職業軍人出身的李成零被分派至烏東前線,協助正規軍作戰。(李成零提供)

轉眼又是春天,戰火仍在持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OHCHR)統計,2022年2月24日至2023年4月9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造成8,490名平民死亡、14,244人受傷,這死傷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因為該組織進入戰區的通道有限。

怒火也在延燒,俄烏戰爭周年之際,各國民眾走上街頭要求俄羅斯停戰,高舉普京戰犯頭像,控訴侵門踏戶的暴行。三月下旬,國家主席高調到訪俄羅斯,他和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談時表示,「中俄關係這棵參天大樹一定會更加枝繁葉茂。」儘管雙方在會後聯合聲明中強調要「通過和談」來解決烏克蘭危機,一個月後,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也表明「勸和促談」,不過,開戰以來,中國譴責西方對俄制裁,卻從未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採取模糊的「中立」策略。

一面化解間諜風波

對台灣志願軍來說,中國因素是他們無法閃躲的話題,「我在那邊遇到政治的問題,大於我軍事(技能)的問題。」姚冠均在徵兵面試時被挑明盤問,「他們單刀直入說,你是不是支持中國?那你知道中國跟普京的關係嗎?」審查通過前,他還曾一度被懷疑是間諜,最後隨身攜帶的國旗化解了他是「通俄人士」的疑慮。

旅居烏克蘭的中國人和留學生也察覺到錯綜複雜的輿情壓力,「他們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姚冠均提起親身經驗,「我甚至遇到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說自己是日本人或韓國人。」

各國志願軍也不免好奇台灣的處境和現況,「台灣長期被中國打壓。」呂子豪細數從國際選美、體育賽事到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一再阻撓台灣參与,同袍們打抱不平回應,「烏克蘭和台灣都是被大國欺負」、「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我們會跟你並肩作戰。」

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國大動肝火,解放軍火速在台灣六個海域進行實彈軍事演習。呂子豪甫從烏克蘭返台,手機接連跳出戰友相挺的訊息,「那一天就七、八個人,不同國家的人都問我要不要來幫忙打戰?他們都支持台灣的。」當時李成零仍在前線,他注意到中共對台軍演新聞佔據當地各大媒體版面,「烏克蘭人都知道台灣的處境跟他們差不多。」

不過半年多光景,今年四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會晤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中國再次大陣仗出動軍機、驅逐艦和航母,挑釁繞行台海演習,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

姚冠均的志願軍同袍也曾反問他還不快回去保護自己的家園,「老共飛機來,他們認為這就是侵略,就跟俄羅斯把兵力放在烏克蘭邊境一模一樣。」他進一步解釋,「台灣之前講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或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他們就是這樣認知的。」

不只軍服貼上台灣國旗,姚冠均還在軍用背包放了三面國旗,「如果我掛了,我至少有一面國旗可以蓋在棺材上面。」他毫不避諱說,「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我不想要死得不明不白,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死了還要被人家說是中共的人。」

基輔的獨立廣場前有一面國旗牆,來自美國的勞斯(Ryan Routh)把參与國際兵團的各國國旗懸挂在牆上,「他問我有沒有帶台灣國旗,我說有啊,他說他要。」李成零二話不說拿出旗子,同時幫忙釘掛。這面牆代表了五十多個國家的志願軍和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國旗上也紀錄了參戰和陣亡人數,數字背後是敬意,也是惋惜。

基輔獨立廣場前掛起國旗牆,代表五十多個國家的志願軍和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李成零提供)
基輔獨立廣場前掛起國旗牆,代表五十多個國家的志願軍和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李成零提供)

用生命見證善與惡

2022年11月2日,曾聖光在烏東地區與俄軍交戰時負傷陣亡,他托同袍跟媽媽說聲對不起,蘇雨柔趕赴烏克蘭送兒子最後一程,她強忍淚水在靈柩旁溫柔跟他說,「我不怪你,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

「一位烏克蘭當地的母親,她一直跟我說謝謝,她說我兒子很勇敢,謝謝他過來幫忙、保護他們的小孩。」這一刻蘇雨柔深切體會到為什麼烏克蘭人要堅決反抗,「他們不能一直處於被欺壓的狀態,他們必須要站起來保護自己的國家。」

蘇雨柔把兒子的前線裝備、照片擺滿屋子裡,還在手臂上紋刺兒子的肖像,她時常對著照片問他好不好?有沒有想媽媽?撕心裂肺的喪子之痛,讓她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對每一位母親而言,這是一種致命的打擊,所以我真的不希望有戰爭。」

對她說來,台海衝突不再是事不關已,「對台灣用武力,之前我都覺得他們只是說說而已,可是現在我就不這麼覺得了,我就會緊張了。」她嘆了口氣說,「我不希望我們也會走到烏克蘭的那種局勢下。」

去年底,台灣志願軍曾聖光與俄軍交戰時犧牲,母親蘇雨柔前往烏克蘭送他最後一程。(台灣外交部提供)
去年底,台灣志願軍曾聖光與俄軍交戰時犧牲,母親蘇雨柔前往烏克蘭送他最後一程。(台灣外交部提供)

志願軍投身民防生力軍

俄烏戰爭開始喚醒台灣人的危機意識,民間團體如火如荼推動防衛課程,志願軍返台後也積極投身民間國防活動。

「烏克蘭人都可以堅持一年,我覺得很了不起。」呂子豪看見烏克蘭人民不分年齡展現不可被征服的強烈意志,「年輕人幫我們做迷彩網,還有年長的阿姨跑到前線幫我們煮飯。」

這天呂子豪和李成零參与民間國防講座,現場不只有台灣人,烏克蘭人也到場交流,旅居台灣的烏克蘭人賴珈珊感動看著台灣人捍衛自己的家鄉哈爾克夫,她用流利的中文說,「戰爭以後,大部分的烏克蘭人開始反抗中國,很多人也開始說不要再買中國的產品了。」

從戰場歸來,台灣志願軍繼續參与聲援烏克蘭活動。(法新社)
從戰場歸來,台灣志願軍繼續參与聲援烏克蘭活動。(法新社)

事實上,這一場戰爭是極權和民主陣營的對峙,李成零聊起有一位同袍來自新疆,他曾被拘押在集中營,後來逃離中國、落腳歐洲,兩人一起浴火作戰。「其實我們這裏面也有俄羅斯人,很多俄羅斯人幫助烏克蘭,因為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戰爭。」呂子豪接著說,「大家都說這是普京一個人的戰爭。」

台灣要從烏克蘭經驗學到什麼?「解放軍今天敢不敢來,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準備,我們的建軍備戰和國防意識夠不夠強烈、夠不夠厚實。」姚冠均提醒,「像我們在基輔保衛戰的時候,受訓兩個禮拜,到真的上戰場,你還是會怕,你會覺得這些訓練是不夠的,台灣確實有因應敵情升高的關係,必須加緊腳步做好準備。」

姚冠均從口袋掏出一本沾了血跡的小聖經,這本聖經陪他走過煙硝戰火,「我也不知道沾了誰的血,我很幸運活了下來,這也是提醒自己,老天留我這條命,一定是希望我幫助更多人。」他感觸良多說,「你自己的國家不自己救,誰來救你呢?」

 

採訪:麥小田、陳建飛   責編:許書婷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