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事!Woolies剛剛惹眾怒!而全澳已開始行動…

2023年07月07日 13:52

國民超市,一舉一動都牽動眾人的視線。

最近,有顧客想從 Woolworths 提現金,遭到超市拒絕,之後引發了軒然大波。

「cash out」服務

澳洲大超市在收銀台處都會提供「cash out」提取現金服務。只需把你的 Visa/Master 卡給收銀員,對他們說你希望提取現金的金額,就能拿到現金了。(無購物要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家超市,對具體cash out的限額,會有不同規定。具體請查詢官網。

顧客想取現金遭拒絕

這位沮喪的顧客在一家 超市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在 Facebook 「 Call Out Cashless Business 」頁面上發泄了自己的不滿。

他說那天他結賬時,對收銀員說,希望提500 的紙幣,而工作人員表示,沒法給他 500 澳元現金,他感到很失望。

(Facebook 群組)

他在 Facebook 帖子中聲稱:「我去了 Woolworths,試圖提取 500 澳元現金,他們說他們的現金很少,我只可以提取 100 澳元,因為每個人都在提取現金。」

「(但是)當她打開現金提款機時,裏面有很多紙幣。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澳媒聯繫了Woolworths徵求意見,據了解,各商店的現金提現限額各不相同,Metro商店只允許向顧客提供最多200澳元的現金提現。

在男子的帖子下,有讀者認為他反應過度,並站在超市一邊:「從超市取出 500 澳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不是銀行。有人說。

另一個人說:「這是一個安全問題,他們不允許在收銀台里存那麼多錢。」

而一些現任和前任超市工作人員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不被允許在收銀台中保留那麼多現金。

「我以前在一家超市工作。我們的收銀台里必須始終有超過設定的金額。500 澳元是很多錢,收銀員並不總是能做到這一點。」一位前收銀員解釋道。

「我遇到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我們開門 15 分鐘后,有人來找我,要求提取 200 澳元現金,我說我沒有足夠的現金,然後他們就對我發脾氣。」

很多人對這名男性顧客表示同情,並表示他們在其他超市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過去幾個月我在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同樣的借口。他們那裡還有一台自動取款機,他們總是引導我去,但我拒絕了,因為提款機會收你手續費。」一條評論寫道。

「現金在仍然是一種貨幣,也許這些商店需要提醒一下。」另一位人士表示。

也有人說:「你可以通過自助服務提取現金。我總是在去買雜貨之前這樣做,這太簡單了。」

隨著信用卡附加費在全澳範圍內變得越來越普遍,「現金」已成為澳大利亞人的熱門話題。

7 月 1 日,昆州北部Cassowary Coast地區議會推出「不收現金」政策,之後,當地人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分享了「僅支付現金」的傳單。

根據該政策,議會設施(包括圖書館)和議會辦公室的親自付款完全不接受現金。

參加議會組織的活動、游泳池(定於冬季后重新開放)以及每項議會支持的活動,都拒絕現金支付。

(Cassowary Coast地區議會不收現金政策)

而之後社區對這種政策表達了不滿,現在他們團結起來,邀請其他人加入他們的行列,要求徹底停止銀行卡支付。

組織者希望這次活動能夠提高人們對「為什麼仍然需要現金」的認識,並促使該委員會改變無現金政策。

全澳掀起熱潮

事實上,現在來自全澳各地的部分人正在放棄借記卡,來抗議越來越無現金的社會。

7 月 3 日- 10 日期間是澳洲的「只用現金周」,活動期間,抗議者只使用硬幣或紙幣付款,有些人甚至說,如果沒有機會使用現金,他們就不買了。

一條推文寫道:「只要能用現金支付,就只能用現金支付。」

「請參与其中。」

「支持只收現金運動。如果每個人都只做現金,那隻能造福我們社會的平民。

「停止付給大公司強加給我們的銀行附加費。」

(7月3日-10日,澳洲只用現金周)

目前不清楚是誰最初組織了這次抗議活動,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將參加。但 Twitter 上流傳的幾張傳單的觀看次數已超過 20,000 次,並在 Facebook 上以群組形式分享,每個傳單都有大量人點贊。

許多支持抗議的網民透露,他們已經開始優先選擇現金購買。

一位人士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已經在這方面投入了幾個月的時間,並且慢慢地讓其他人也加入進來。」

」對我而言,每周都是現金周。」另一人說。

澳大利亞遊客也分享了抵制拒絕接受現金的澳洲商家的經歷。

「我們是英國人,目前在澳大利亞度過幾個月的年度假期。(我們)已經在這裏呆了幾個星期了,當被告知『不能用現金』時,我們就把貨物留在櫃檯上並離開了商店。」

而且他們並不是唯一的群體:那些鼓勵抵制無現金業務的 Facebook 群組正在迅速吸引更多追隨者。

僅三個澳洲 Facebook 群組,就已經在該平台上聚集了超過 60,000 名粉絲。

(其中一個類似群組)

澳洲媽媽勸大家多用現金

去年 11 月,一位澳洲媽媽 Fiona Edmunds 分享了一篇很受歡迎的 Facebook 帖子,帖文中比較了使用實體貨幣而非電子貨幣的成本。

這位三娃指出,每當你使用銀行卡時,總會有一些錢被費用吃掉,而這些費用是店主被迫支付的。

她的帖子已被超過 19,000 人分享:

(Facebook截屏)

貼文中說,「我口袋裡有一張 50 澳元的鈔票,我會用它去餐廳支付晚餐費用」,

「然後,餐館老闆用這筆賬單來支付洗衣費。然後洗衣店老闆用賬單支付理髮師的費用。」

她繼續說道。

「在無限次付款后,它的價值仍然是 50 澳元,這對所有使用它進行付款的人來說已經達到了目的。」

「但如果我來到一家餐廳並通過卡進行數字支付,銀行向賣家收取的付款費用可能高達 3% 或 1.50 澳元。」

Edmunds 女士表示,如果持卡人通過點擊付款的方式進行支付,那麼使用原來的 50 澳元進行的所有其他交易都會被徵收類似的百分比。

「由洗衣店老闆、理髮師等支付的費用。因此,經過 30 次交易后,最初的 50 澳元將只剩下 5 澳元,剩下的 45 澳元就成為銀行的財產。”

雖然這是一個簡化的例子,而且銀行之間的費用差異很大,但原則是合理的。

隨後每次購買,銀行和信用卡公司都會從原來的 50 澳元中扣除一小部分,直到有足夠的交易,最終這筆錢就歸他們所有。

「用它或失去它,夥計們……現金為王!」她最後說。

結語

也許有人覺得,使用現金,是一種「old style」,現代社會必然會向「無現金」的方向發展;而看看當下的中國,大部分場景都是手機支付、微信支付……

不過幫主倒認為,紙幣和硬幣,既然是一種合法的貨幣形式,就應該有權繼續存在下去;而各個商家,至少應該給顧客這個選擇的權利。

大家怎麼看?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辣媽聯盟,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