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了!移民澳洲難上加難!等待期長達50年!印度移民絕望:「能選美加就別來澳洲!」

最近有不少關於的重大利好吸引著華人們的眼球:悉尼大學、UNSW、三所高校進入QS榜前20強,讓無數留學生親眼見證歷史;

悉尼、墨爾本在2023年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分別勇奪第4和第3名的優異名次……

種種好消息讓澳洲這塊「金字招牌」繼續成為無數移民的奮鬥目標,隨著賽道越來越擠,不少新證據也顯示:來澳洲,正在變得越來越難…

留學難度開始提升

澳洲各高校在最新QS全球大學排行榜中取得的成績,可以說超乎所有人意料。許多曾經的留學生們都表示:「怎麼上QS20強的大學?就是先考進前100,然後等它自己努力。」

在留學圈,一直是出了名的「好申」。而這次真的躋身全球頂尖學府了,高校們似乎開始不滿足於以往的篩選機制——

最近幾天就有一份通知在網路上引起瘋轉:2024年,墨爾本大學或率先提高入學門檻!

這份通知顯示,針對2024年的研究生申請,學校將更新入學分數門檻的說明;

學校正在開發一套全新的評價框架,代替舊的GPA等評分工具。利用新系統,申請時直接能看到自己是否符合本專業入學標準。

門檻更清晰了,學生就不會亂投申請,學校也能只花時間在滿足條件的申請上。

以後墨爾本大學的申請難度可能會有所提高,尤其是那些熱門專業恐怕要捲起來了!

而許多人也在猜測,墨大之後會不會是悉大?會不會是UNSW?畢竟常會有一致的動作,其他高校或早或晚也可能迎來改變。

很多人都是從留學開始才漸漸走上了移民這條道路

而現在,不僅「開局難度」可能提高,「新手村」里不少人正面臨實際的困難…

1.6萬人請願:給臨時簽一個機會!

對於澳洲移民來說,「拿pr」可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疫情期間,許多人排除萬難留了下來,如今卻發現自己可能依然留不下來。

例如德國小哥Luca Kattan,8年前他來到澳洲。本打算只呆6個月,卻愛上了這裏,到現在依然沒有離開。

8年間,他從在農場打工,做到旅行社經理;疫情期間是酒店業的緊缺員工;拿到了旅遊和市場營銷學位,還打下了自己的事業,如今拿著2年的畢業生工簽,依然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繼續留下來。

2019年澳洲有近200萬臨時簽證持有者;

2022年1月,這個數字只有150萬。

一場疫情,讓50萬人離開了澳洲,留下的都抱著極大的勇氣扛住了不小的壓力

疫情期間臨時簽持有者沒有政府支持,而很多行業卻靠他們才挺過了嚴冬;疫情過後,他們的付出卻沒有什麼回報。

這個月初,Kattan代表其他臨時簽持有人向議會提交了一份請願書:呼籲為在澳居住超過5年的移民,尤其在大流行期間有過貢獻的人,開放一條獲得永居的途徑

前年12月Kattan已經提交了一份類似的請願書,指出紐西蘭和加拿大都出台了為大流行期間臨時居民提供永久簽證的政策,澳洲卻沒有。當時請願書一共收集了6.2萬個簽名,但沒有得到莫里森政府的直接回應;這次再次提交請願,又收集到1.6萬個簽名

2022年5月Grattan研究所關於澳洲移民勞動力的報告中指出,近年來過渡到永居的臨時技術工人數量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資格要求縮窄。「雖然歷史上約有一半臨時技術簽證持有者過渡到永久簽證,但如今許多職業的途徑受到限制,未來過渡到永久居留權的人會更少。」

的確,隨著澳洲的移民計劃繼續向勞動力短缺的領域偏移,對於許多行業的人來說,以後拿pr真的越來越難。

而有的華人就算已能申請pr,也依然離身份遙遙無期…

華人走上街頭

最近ABC報道了一場抗議活動,遊行遍及全澳,從都有。這些遊行的參与者便是888簽證的申請者們,其中不少都是華人。

2012年澳洲推出BIIP(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Programme商業創新和投資計劃)簽證,也就是888簽證,希望富有的企業家、投資者們能引入資本,提振經濟。

然而3月發布的一份政府審查發現,BIIP移民對經濟的貢獻低於普通澳洲人,因為他們雖然富有卻往往年齡較大,並且通過被動投資的資本回報獲得的收入較低。審查估計,BIIP持有者的終生經濟貢獻為60萬澳幣,澳洲人平均則為160萬澳幣。

後來政府把重心轉向緩解關鍵技術工人的短缺問題,BIIP永久簽證被標為「處理優先順序較低」,處理時間也就一再延長:等pr的時間從12個月變成接近3年

遊行參与者有的眼睜睜看著處理時間不斷延長,一開始等待時間顯示6個月,如今3年過去,等待期還有14個月;

有的耗費大量資金和經歷,投資周期長達四五年,即便企業虧損依然堅守,卻連孩子上學都成了大問題;

不少遊行者還表示他們的人生決策不得不推遲,有人拋售房產,有人削減商業投資……

或許現在對於移民來說,最可怕的是被澳洲標記為「不被需要的群體」

不僅投資移民是如此,還有更多類似的例子…

父母簽面臨50年等待期

3年等待期聽起來已經夠長,但比起父母簽的等待時間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澳洲父母簽的3種臨時簽和4種永久簽,現在最長等待時間超過50年!

如此驚人的等待時長,讓一些新移民寒透了心。20多年前從技術移民到的工程師Nitin Parwal就因為父母簽被狠狠傷到,他的父母已經等了5年,現在根本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等到。面對媒體他直接放話:「大家決定前三思!」

「想想你還有別的選擇,加拿大啦,美國啦,加拿大絕對更友好。考慮澳洲之前一定要先考慮這兩個國家,我對所有在印度的家人好友都是這樣建議的。」

很多華人都在等待父母能早日拿到簽證,赴澳幫忙照顧家庭。去年5月到今年5月,澳洲共收到2.7萬份父母簽新申請,可截至5月底,7個子類別的積壓數量高達13.8萬份

與父母對應的是子女,在有的移民家庭,子女這塊也出現了問題。

英國警官Lisa之前申請搬到,填補西澳3.1萬個空缺職位中的一個。然而很快她就遇到了問題:她的9歲的女兒患有唐氏綜合征,在諮詢澳洲移民專家后Lisa明白了:因為孩子這個情況,她不太可能獲得永居權。

另外一家人也有類似經歷:他們申請了190類普通技術移民簽證,但因為10歲的兒子沒有達到「健康要求」而面臨被驅逐出境。

好在他們的故事獲得了媒體的關注,最終移民部長介入,才讓這家人得以留下。

為什麼有家庭成員患病,就可能影響全家拿pr?這關係到申請時需要達到的「健康要求」:為了使澳洲免受結核病等傳染病的侵害,並減少衛生系統的潛在壓力,申請者需經過體檢,計算一個人可能給澳洲社會帶來的費用。

若在簽證有效期內(pr為10年)的醫療和教育費用超過$5.1萬,即被判定為不符合健康要求。

健康專家Jan Gothard表示,「這意味著任何殘障人士幾乎不可能滿足要求……除非他們有資格提出健康豁免」。

如今,澳洲各類移民迎來了大洗牌,一些人喜笑顏開,另一些人卻面臨重重難題。

今年接下來恐怕還有不少變革在路上,希望朋友們都能在澳洲找到自己的幸福,早日成功上岸!

*以上內容轉載自悉尼生活資訊,YOYO丫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