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下的「領先全球」或時日無多 中國電動車恐陷困境

2023年10月24日 7:16
領先全球卻時日無多,中國電動車發展或陷困境(寧德視頻截圖)
全球卻時日無多,車發展或(寧德時代截圖)

希望之聲2023年10月23日】(希望之聲記者謝伯壺綜合報導) 目前在北京當局的補貼下,中國電動的生產和銷售在國際競爭中暫處領先地位,不過這也引來了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並考慮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

《Insider》22日報導,世界經濟論壇發現,2022年,大陸(新能源車)總產量,約佔全球的64%。其中很大一部份得益於北京的補貼和稅收減免。

中國也是LFP(磷酸鐵鋰)的最大生產國之一,許多電動汽車都使用這種電池。身為中國最大電池製造商的寧德時代(CATL),更以低價的LFP電池搶下全球龍頭。

這種方式與歐美的車企和電池製造商形成鮮明對比,因為後者「優先考慮與性能相關的電池化學,而不是負擔能力,」克萊斯勒前中國老闆比爾·拉索(Bill Russo)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我們發現,在中國的電動汽車會優先考慮消費者的負擔能力。藉由使其更便宜,中國贏了,」他說。

成立於2011年的寧德時代,目前已超越歐美及韓國的競爭對手,佔據了領先地位,現在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電動汽車中都安裝該公司生產的電池。

甚至福特也宣布,在密歇根州投資35億美元新成立的電池工廠中,也將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

但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高級研究員、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阿里爾·科恩(Ariel Cohen)表示,此舉遭到了相當大的抵制。

他說,雖然他理解美國的「國家安全必要性」,但他對政府「偏袒和挑選贏家」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舒服」。

一些國會議員擔心,該工廠可能會使福特依賴中國的技術,並將美國的補貼送到中國。

出於對中國主導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廣泛擔憂,各國政府也開始阻止中國在各國礦山和工廠所進行的投資。

據《路透社》報導,今年2月,政府就以「國家利益」為由,阻止中國想增持「北方礦業」這個稀土礦商股份的意圖。

鋰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而不但是目前世上最大的鋰生產國,也是其他稀土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當時表示,澳洲將更嚴格挑選投資其礦產產業的對象。 

科恩表示,也採取行動挑戰中國的影響力,他希望印度「更加積極主動保護自己的產業和其它參与者,免受中國的競爭」。

7月,印度政府否決了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試圖在印度建造一座價值10億美元工廠的計劃。

「中國在該領域的『明顯優勢』,也反映了其控制電池供應鏈的能力,」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伊拉里亞·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說。

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在7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高達90%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依賴中國,中國最大的兩家電池公司控制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

該投資銀行表示,北京主導了這些基礎生產設施,以及製造電動汽車所需的關鍵材料的開採。

馬佐科說,現在各國政府越來越關注全球供應鏈,而對中共來說,建立供應鏈並不是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伯恩斯坦分析師的話稱,由中共主導的供應鏈,使其能比競爭對手生產更便宜的電池——平均每生產10億瓦時(1GWh)電池成本不到6000萬美元,而韓國廠商製造成本約8800萬美元,日本松下成本則高達1.03億美元。

雖然如此,中國的領先優勢也暗藏危機,一方面全球電動汽車廠商也在尋找新技術來對抗中國;中國低迷的經濟,也可能降低消費者購買新車的慾望。

此外,歐盟在上個月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調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由於「巨額國家補貼」,「全球市場現在充斥著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這些電動汽車以人為的低價出售。而這正在扭曲全球的市場。

科恩還表示,明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可能會影響歐洲的立場。有機會重返白宮的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可能會加速歐盟對中國採取行動。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補貼下的「領先全球」或時日無多 中國電動車恐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