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墨爾本」!街邊的塗鴉和小巷裡的風景,真的沒有那麼好看……
作為曾是世界最宜居的城市,墨爾本這個響亮的頭銜已經逐漸蒙上了灰塵。
一直以來,墨爾本都被認為是最具人文氣息的城市。
這裏擁有最浪漫的戶外環境,最適合Citywalk的城區街道,還有最小眾且藝術的塗鴉風景……
但最近有人發現,墨爾本在「粉飾太平」!
就像把一個充滿藝術的創意中心,變成一塊磚混凝土的牆壁一樣。
墨爾本現在變得十分沉悶。
Prue Blake是一位來自布里斯班的城市規劃師,在八年前她剛搬來墨爾本時,她對這裏充滿了期待。
期待中的墨爾本,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讓每個城市規劃師都深感滿足,且嚮往的地方。
但沒想到,那些許多能讓城市變得更具「浪漫」、「文藝」氣息的計劃,都被擱置了。
以街頭藝術Street Art為例,自80年代起,Keith Haring就在Collingwood的街道牆壁上開始塗鴉。
也是從那時起,墨爾本的街頭藝術開始發展起來。
隨之興起的,還有Laneway Culture,
這些墨爾本小巷中隨處可見的塗鴉,已經成為了墨爾本的文化標誌之一。
不僅是當地藝術家們的畫布,也讓一條又一條小巷成了不少遊客的打卡地。
但現在,Prue發現,即使她只是想安安靜靜地欣賞這些免費的、畫在牆上的藝術品——
在夜晚路過這些燈光昏暗,氣味刺鼻且空曠的小巷,也讓人感到十分不安。
當街頭塗鴉藝術成了不少市議會和企業的委託之一時,他們花費大量資金清除掉那些「難以入目」的塗鴉,取而代之的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作品。
Prue說,那些「特地被畫上去」的街頭塗鴉,既沒有讓她真的記住哪些品牌,也並沒有給她留下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
她說,「當某樣東西已經無處不在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把它屏蔽掉。」
她將墨爾本這些「特意為之」的街頭塗鴉稱之為「給豬塗抹了口紅,還戴上了一頂漂亮的帽子」,看起來既滑稽又違和。
除了街頭藝術,Prue還發現,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將用餐區域延伸到街道上,擴張到人行道上。
這些公共空間私有化的行為,在大部分情況下都為用餐的食客們提供了並不養眼的風景:車流和人群。
Prue認為,那些被餐廳們佔用的空間,應當是人們24小時可以用來休息和放鬆的區域。
除此之外,就像唐人街和CBD其他眾多Little xx Street一樣,越來越多的小巷變成了共享道路。
太危險!墨爾本唐人街,這件事早該禁了!
人、車、自行車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這能代表司機們會因為地上多了一個共享道路的標誌就放慢車速嗎?
換句話而言,F1車手們真的會因為路過的街道上畫滿了塗鴉就減慢速度嗎?
一篇報道曾經吹噓,因為一個共享街道的出現,讓整個道路的行車速度降低了10km/h。
但即便是這樣,這個速度也依然比路標上的限速高了許多。
對於行人來說,無論街道有多麼花里胡哨,穿過馬路時依然需要小心謹慎。
Prue認為,街頭塗鴉的「普遍化」,「去小眾化」,佔用公共空間的用餐區域的延伸,以及那些只做了表面功夫,實際上仍然時時刻刻危及行人通行安全的共享車道——
並不能讓墨爾本變得更「美好」。
人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建立更安全的街道系統,為所有人提供出行便利,而非試圖掩蓋甚至粉飾太平。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事兒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