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不變份量少1/5!澳洲超市這5種商品,買到就是虧到

2024年05月13日 13:15

大家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有些東西價格雖然沒變,但份量好像變少了。

這不是你的錯覺。

最近,在參議院針對這兩大超市價格欺詐的議會調查中,全球最大的包裝食品生產商——瑞士雀巢集團提交了一份清單,詳細說明了去年它賣給的哪些商品份量變少了。

首先就是Weeties麥片,份量縮水了27.1%,但價格只下降了14.4%,相當於變相漲價了。

還有Uncle Tobys Plus Immunity麥片,份量縮水了18.1%,但價格沒有任何變化。

雀巢旗下的KitKat迷你包裝產品,價格也沒變,但份量縮水了17.6%。

Rolo巧克力和Milo Duo麥片,價格也都沒有變,但份量分別縮水了15%和12.1%。

雀巢在給參議院的信中還賣慘,解釋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又不想給消費者漲價,只能減少份量。

「在通脹環境下,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在消費者的食品預算範圍內保持在一個可負擔的價格,同時原材料質量和口味不變。」

「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決定減少份量,而不是提高價格或降低質量。」

其實不只是雀巢,在能源、勞動力、倉儲、租金和配送成本都不斷上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食品和雜貨製造商都通過減少份量的方式規避通脹壓力對自己企業的影響。

於是導致消費者花同樣的錢,但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比如食品製造商Kraft Heinz也在回應參議院調查時證實,旗下的果醬在去年經歷了最大幅度的包裝尺寸縮水,雖然同時下調了價格,但Kraft Heinz沒有透露降價的幅度是否和尺寸縮水的幅度一樣大。

對此,澳洲參議院在本周發布的針對超市調查的最終報告中建議,加強對超市貨架上食品和雜貨的單位價格的監控和披露,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某種商品是否存在減量不減價的情況。

調查報告中說:”單位價格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消費者識別和了解商店或商品有沒有減量不減價。”

“建議政府出台強制性的信息標準,要求商家顯著展示商品在尺寸和價格上的變化,以及相應的單位價格的變化。”

報告還建議超市自願對那些減量不減價的商品進行標識,讓消費者清楚看到哪些商品不再物有所值,從而將壓力轉移給選擇這麼做的跨國生產商。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