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女生靈魂發問:一年掙18萬,但我根本做不起頭髮
在澳洲目前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危機中,一位27歲的年輕媽媽Alice Raspin在社交媒體上發問,她想知道現在人們是如何負擔得起個人護理的。
Alice住在昆士蘭州的Cairns,有一個孩子,從事保險行業,和伴侶的年收入合計為180,000澳元。儘管收入不菲,Alice還是對目前女性如何負擔得起美容保養費用感到困惑。她在TikTok上提問:「大家是怎麼有錢做指甲、理髮、植眼睫毛和修眉的呢?」
澳大利亞今年前三個月的通脹率比去年高出3.6%,全國的房屋空置率在2024年保持在1.0%。不論是償還抵押貸款還是租房,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目前都在支付更高的費用。
Alice解釋說,她和她的伴侶目前正在為買房存錢,計劃在明年七月前購買。這意味著在每兩周的收入中,她只能為額外開銷預留150澳元。「我們有一個非常嚴格的預算,以較高的收入來為購房存錢。我們的目標是明年七月前買房,」她說。
她接著解釋說,如果她每月做一次指甲,需要100澳元;每次去美髮店處理新長出的髮根需要200澳元,她希望每八周做一次;如果做眉毛,包括燙眉、塑形和染色,需要170澳元。這些加起來的月支出約為370澳元,遠超她的150澳元預算。
她在接受news.com.au採訪時表示,她之所以製作TikTok是因為她真的很好奇人們是如何負擔得起這些奢侈品的。「我看到很多跟我情況類似的女性——有年幼的孩子、抵押貸款、類似的工作——她們有新做的指甲、接的睫毛、保養得很好的發色。我們目前在租房,正在為買房存錢,而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根本負擔不起。」
她補充說:「目前我想能定期去美髮店,定期做眉毛和睫毛。由於我們優先考慮存錢買房,外出用餐也成了我們無法享受的奢侈。」
網上有人分享了他們如何負擔得起個人護理的方式。有人說他們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另一些人說他們根本「無法把它納入預算」,還有人寫道,他們轉向自己動手做個人護理,因為這樣更實惠。
一位網友寫道:「我調整了優先順序。我還有五周就要生第一個孩子,我們可能明年想買房子,因為我們受夠了租房。我是一名醫生。我不再去做睫毛,而是自己動手做。」 另一位分享說:「我全職工作,但每周額外工作一個班,這能多賺300澳元。」
還有人說:「我只做頭髮,不做指甲、不接睫毛,也不修眉。」 另一位回應道:「我自己做指甲,現在也自己在家做發箔。我一直自己修眉,用睫毛膏。我拒絕為我能自己做的事情支付如此荒謬的價格。」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