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5歲離開中國,拖家帶口來紐西蘭!「剛來時落差很大……」
35歲,是中國打工人的一個坎。很多公司在招聘時不再歡迎超過35歲的「大齡員工」,一些公務員招聘考試也對年齡做出限制。
不只是中國,很多國家都開始「大齡不友好」,例如近期澳洲取消了部分超過35歲學生的工簽發放,讓很多大齡留學生感到心寒。
35歲那年,小玉選擇了離開中國,拖家帶口來紐西蘭讀博士,
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
受訪人:小玉
圖片素材提供:小玉
採訪、撰稿:Zibby
01「35歲這年,沖向南半球」
小玉是江西人,是武漢一所民辦高校的老師,副教授職稱。
35歲那年,她沒有墨守成規在國內工作生活,而是選擇帶上老公和6歲的兒子,來到紐西蘭讀博士。
關於為何會選擇紐西蘭,小玉總結了以下幾點:首先作為高校教師,持有博士學歷會更有發展前景,但是國內新聞傳播專業的博士點較少,且招生人數有限,呈現「排隊」現象,再者現在國內的博士申請都是審核制,非常很看重第一學歷,對於小玉而言,本科並不是985名校出身,在國內申博並不具備競爭力,所以只能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圖:小玉為畢業生撥穗
第二是紐西蘭的學費比較友好。小玉所讀的博士專業,一年學費僅為8000紐幣(不到35000元)。
第三是這裏可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小玉如果拿到了博士的offer,丈夫可以拿配偶工簽,到本地找工作,孩子也可以申請學簽,和本地生一樣進入公立學校讀書。
圖:小玉一家在紐西蘭趕海
小玉自己的學簽也是被允許工作的,所以可以偶爾工作補貼家用。
最後考慮到孩子。小玉的兒子是個非常調皮好動的小朋友,在國內的應試教育體系下,可能難成學霸,小玉也沒有很看重成績,她希望孩子能儘可能多的看看時間,接受不一樣的教育。
綜合了各方因素,最終敲定了紐西蘭,她就開始申請學校,最終拿到了坎特伯雷大學的博士offer。
02「在紐西蘭有錢也不好使」
2022年12月9日,收拾好行囊,告別了家人,小玉一家開啟了南半球生活的新篇章。
當時她們在紐西蘭舉目無親,過來接機的朋友也是朋友的朋友,在此之前並不熟識。
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一家人落地基督城。
初來乍到,很多事情需要去適應,來到一個新國家后,當務之急是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
他們先是在網上訂了民宿,好有個落腳之地,但是民宿價格不菲,不是長久之計,他們需要租個房子,好安營紮寨,安頓下來。
小玉在武漢有自己的房子,也做過房東,感覺租房市場上一直是供大於求的,只要是願意付錢,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房子。
但是紐西蘭的租房市場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在紐西蘭租房,有錢也不好使。」
紐西蘭的租房程序比中國更為複雜,很多時候是幾個人同時看一套房子,房東要一一面試,了解房客的職業、家庭構成、生活習慣等之後,綜合考慮選定適合的人。
圖:小玉在坎特伯雷學習時做彙報
小玉需要在網上看房,然後發信息申請,在約定時間帶著家人去面談。他們看了很多家,都沒有遇到相互看對眼的,終於看了一套,房源很好,價格也合適,她期許著能夠得到這個機會。
而在這個過程中,又一個文化差異,讓她錯失了良機。
房東選中了他們一家,發來郵件告知,但是這份郵件躺在了垃圾郵件箱里,小玉也沒有及時查看,後來房東遲遲沒有收到回復,發來簡訊通知讓她查看郵箱,小玉以為是詐騙信息,就忽略了。
而後發現是租房簡訊時,已經為時已晚。
這件事給她上了一課,也讓她養成了主動查看郵件的習慣。「吃一塹長一智,和很多新移民一樣,她很快在這些文化衝擊中,了解了本地的生活方式,逐漸適應了下來。
圖:小玉一家搬家
03「全家齊心合力,升級打怪」
而後小玉一家找到了合適的房子,全家人搬了進去。住處安頓好了,接下來就是安排每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了。
小玉的安排很容易,她來這裡是做學生的,照著學校的要求來自行安排學習生活即可。
學生會被分配辦公室,也可以在家學習。
圖:小玉在學校的學習桌一角
小玉的兒子過來時剛剛六歲,進入了本地的一所學校讀書。
剛開始的時候小朋友不習慣新的語言環境,會有些害羞,比如有時候在社區的Playground玩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不同國家的移民,他們之間沒辦法交流。但是「小朋友是很聰明且主動的」,很快他就能感受到一些小朋友那裡傳遞來的友好信號,慢慢開始交了朋友。
有次晚上散步,小玉驚訝的發現兒子竟然會主動地和對面走過來的本地夫妻打招呼,讓她感慨「小朋友的適應能力真的比大人強」。
相比之下,小玉的丈夫在這裏的生活更為曲折。他在國內時做過機械工程師和大學老師,辭職來到紐西蘭之後,需要」脫掉孔乙己長衫」,重新開始找工作。
在發出了無數求職信之後,他得到了一個製圖員的工作,這與他的專業背景相符合,但是由於工資未能滿足中位數,根據紐西蘭移民政策,滿足中位數的工作經驗才算數,工作半年之後,他就直接裸辭了。
裸辭之後他就開始瘋狂投簡歷,但是「沒想到紐西蘭的就業市場如此差」,雖然收到了一些面試機會,但是最後都是無疾而終。
「不能就這樣坐吃山空」,他選擇了先進廠工作,起碼能夠保證有點收入。這份工作不算輕鬆,早上三點就要出門,咬牙幹了一段時間后,他開始想著另尋出路。
當時他們了解到公交車司機和卡車司機的職業都在移民綠名單上,便想著往這方面努力。
在工廠工作期間,他就努力考了Class2的駕照,然後應聘卡車司機做了一名送貨員,同時也在伺機尋找公交司機的崗位,直接walk in毛遂自薦。但是由於他當時簽證只剩下五個月,且沒有P牌,公司拒絕了他。
既然知道問題所在,那麼就及時補救。紐西蘭的大學是如果交一年學費,移民局就會給一年的學習簽證,為了拿到長期簽證,小玉申請向學校交了兩年學費,這樣全家人都拿到了兩年的簽證。
她的丈夫也拿到了P牌。
萬事俱備,再去應聘就自信許多,在2024年三月份,他的丈夫終於拿到了公交車司機的職位,在基督城開起了公交。
而就在他入職后不到一個月,紐西蘭移民政策就做了調整,公交車司機被剔除了移民綠名單。
小玉和丈夫覺得「很幸運,很后怕」,多虧了前面的不斷努力和堅持,最終在政策關門前「上了車」。
0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近期小玉回了老家江西休假,近十幾年來她都生活工作在武漢,很久沒有回自己的老家。這次回去,她感慨萬千,偶爾也會懷疑「自己這麼努力折騰是為了什麼」。
住在老家的朋友看起來生活安逸舒服,家人朋友都在身旁,不用背井離鄉,遠渡重洋重新開啟生活。
也有很多人在羡慕著她的生活,在她的個人賬號下,也有不少和她一樣的「大齡已婚已育女青年」,想要像她一樣出國深造。
「要放棄既有的生活不容易,基礎越牢,就越難離開」,小玉很理解這些姐妹的感受。
但是人生只有一次,為自己想要的生活搏一把,是值得的。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小玉一樣幸運,有一個支持她出來讀博士的工作,也有家人作為她堅強的後盾。
但是我們依舊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條路也許是闖蕩四方,也許是堅守原鄉,無論哪一條,只要自己走的舒服坦蕩,就值得。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