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國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的一名26歲中國女留學生蔡可欣失聯。
根據最新消息,在失蹤五天後的5月22日,蔡可欣的遺體不幸被發現於康涅狄格河中。
根據警方透露,蔡可欣最後一次被目擊是在5月15日下午3點左右,當時她騎著一輛電動自行車離開住處后就再無音訊。
學校和當地警方隨後展開了大規模搜索,然而一切矢志均失去了她的下落。
直到5月22日下午,一名漁民報告在河邊發現可疑跡象,救援人員隨後打撈出一具遺體,被確認正是蔡可欣。
雖然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但蔡可欣生前一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消息無疑引發更多關注和反思。
背後原因 疑點重重
關於蔡可欣失蹤和離世的原因,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但其朋友的一些爆料為這起噩耗增添了一些可能的線索。
據蔡可欣的朋友德羅斯特透露,蔡一直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在失蹤前一周還曾入院治療。
德羅斯特說:」很明顯,當時她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仍處於危機中,她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之後蔡可欣便中斷了與朋友的聯繫。
一時間,外界不免產生各種猜測。
有人懷疑是否與蔡可欣當日騎車進入原始森林區域有關,也有人憂心是否遭遇了不測。
但目前最值得警惕的還是留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隱患。
留學生並非你想的」光鮮亮麗」
在外人眼中,留學生群體或許是」光鮮亮麗」的,但他們實際上正在默默忍受著巨大的學業、生活、經濟等多重壓力。
數據顯示,高達45%的中國留學生有抑鬱癥狀,29%有焦慮癥狀,遠高於美國大學生的平均水平。
在中國,由於精神疾病而休學和退學的留學生比例也高達37.9%和64.4%。
面臨陌生語言環境、繁重的學業任務、經濟來源的壓力、與家人的長期分離等,都是導致留學生群體容易出現抑鬱焦慮情緒的高危因素。
一旦這些問題被忽視,將可能嚴重危及他們的身心健康。
蔡可欣的不幸遭遇再次拉響了警鐘。
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留學生的身心健康值得社會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注。
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他們自身,都應該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意識,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預防和干預,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