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驚現最火爆的全民大討論:「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澳洲現在好『無聊』嗎?」

2024年06月09日 15:28

最近,出現了一個超級火爆的帖子,各年齡段的人都紛紛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擔憂,抱怨澳洲「今非昔比」,在每個轉折點上都「缺乏方向」。

隨著生活成本和住房危機的不斷惡化,一些人認為澳洲變得「無聊」,人們每天想著「生存」而不是娛樂或人生理想。

許多人表示,他們「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等城市相比于曾經那種充滿活力的文化,現在已經感覺「乏味」。

一位50歲的男子在Reddit上表示,澳洲整個國家看起來和感覺上都「沒有方向、無聊且分裂」,而他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是我一個人覺得澳洲現在毫無生氣嗎?」他問道。

「沒有什麼值得期待和自豪的了。這是因為我年紀大了,青春已逝,還是有其他原因?年輕的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或者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興奮?」

飛漲的房價和租金讓許多人掏空了口袋,迫使他們減少外出,而學生或有大學債務的人則在思考是否能負擔得起買房。

與此同時,二三十歲的人對未來感到悲觀,越來越少的夫婦選擇生,因為他們負擔不起,甚至許多人只能等待家庭遺產。

雖然一些人認為這些批評「過頭了」,但大多數人同意,澳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國家。

「我對未來並不特別興奮。主要是因為經濟壓力和對年老的擔憂:我買不起房子,也沒有大家庭,所以我擔心,除非我把醒著的每一分鐘都花在工作上,否則我將無法為自己帶來安全的未來。

我還認為,我們正處於文化衰退期。音樂節被取消,電視和電影院里沒有太多好的內容,餐飲業也正在承受著這種影響。我從小就熟悉的澳洲品牌和商店都關門了,而且沒有太多高質量的替代品。

到處都是這些奇怪、沒有靈魂的臨時體驗,似乎只是為了讓人們拍下自己假裝玩得開心的照片,然後又要擔心如何才能養家糊口。

我不喜歡這樣。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過得更好!」

「我這一代人除了基本上等同於契約奴隸的未來之外,沒有任何前途。我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幾乎買不起新車,」一位二十多歲的女性寫道。

「我的大部分錢都交給了收租的房東,還要養活自己。出去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費巨資,大家都在榨乾每一分錢。」

一位39歲的悉尼居民表示,大多數人只是為了還房貸而工作。「我們(澳洲)停止了製造業,停止了創新,我們在增加移民人數時幾乎沒有考慮到澳洲人或移民的處境,」他寫道。

「移民在這個超級昂貴的國家裡努力維持生計。澳洲人努力工作以還清悉尼或墨爾本的房貸,或者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投資房產。我同意,現在沒有人享受生活了,除了少數人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樂趣。」

另一位來自的人補充道:「人們越來越難以負擔得起生活。這裡有整整一代人,除非他們的父母有錢,否則可能永遠買不起房子。這太糟糕了。」

一位34歲的男子表示,他幾年前決定不生孩子,因為他會「為讓孩子們進入這個悲慘的未來而感到羞愧」。「代際鴻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重,」他補充道。

「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我想年輕人會更加不樂觀。但如果你已年過 50,你可能會發現澳大利亞已今非昔比。

我們曾經為自己世界一流的免費醫療體系感到自豪。在澳大利亞,沒有人需要花一分錢去看醫生,只要去看就行。醫院急診室無需等待 12 個小時以上,護士也不必被迫上三班……」

原帖作者表示,他對這些回應感到驚訝,也很高興知道自己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我認為這裏的回應範圍和規模表明,我的感覺不僅僅是年齡和人口統計的產物(X世代),」他說。

「我從中得到了安慰,但也為我們的『幸運國家』陷入這種封閉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困境而感到悲哀,年輕人面臨如此大的掙扎。我會嘗試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問題和生活,

但當你在黃金時代長大,而現在卻變成了錫時代,這很難。」

然而,其他人認為與澳洲相比,有些國家的情況更糟糕。

「不僅僅是澳洲。在許多國家,政府24/7都在爭取成為下一個政府,」有人爭辯道。

「這阻礙了明確的方向,因為每個新政府都會改變方向,不能太有野心,否則會受到批評,或者幾乎沒有任何實際進展。」

另一個人認為澳洲比加拿大和英國落後好幾年。

「我們正在慢慢回到封建社會,富人擁有多所房屋,而農奴則基本都是租客。最近的新聞報道顯示租金每年上漲 10-15%!我甚至不確定人們是否每年都得到加薪。

住房價格如此昂貴,以至於吸走了可以用來創建創新型企業和其他行業的資本。

大規模移民也造成了人口陷阱;我們的經濟基本上依賴移民來增長,但我們的基礎設施卻沒有隨之增長,這也導致生活水平和人均 GDP 下降。由於紙面上看總體 GDP 在增長,但人均 GDP 卻沒有增長,所以每次我們接近技術性衰退時,政府基本上就會打開移民閘門來增加 GDP。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是黃金年代的孩子,但我的孩子長大后的今天,他們雖然很努力,但沒有我曾擁有的快樂和自由了。」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澳洲現在的城鎮、購物中心都像複製粘貼的,這也讓人感覺到無聊。

很多人問出了一個大家都很迷茫的問題:

還有一些很悲觀的言論:

這個帖子幾乎成了成年人的樹洞:

「30歲的我,從未對澳洲感到如此悲觀。生活最初還不錯,那是澳洲的黃金時代,小時候有時還能去度假,澳洲人在體育比賽中也佔據主導地位。2011年我完成學業時,情況開始有些不對勁,但生活仍然充滿希望。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努力,通過一份普通工作買了一套小公寓。

2015年,我找到第一份全職/正式工作時,和女朋友在一個不錯的郊區租了一間小單元,儘管它位於主幹道上,但我們的工資都只是入門級別。儘管現在我的收入幾乎翻了一倍,但卻只能在一個新的住宅區租住岳父母的一間房,沒有實際的解決辦法來改善現狀。每天花50分鐘到1小時的時間(單程)開車上下班,回到家只能在寶寶上床前的15分鐘見到他,然後馬上投入幾個小時的副業中。這副業基於我的興趣愛好,但要更賺錢的話,還不如去找一份碼貨的第二職業,但那樣會徹底壓垮我。

我只能看到這些新的住宅區在20年後變成貧民窟。我們在短短六個月內對房子進行了兩次重大維修,最近還看到鄰居家的屋頂被防水布蓋住,另一個房子的陽台木材上的灰泥都掉了下來。這附近有很多房子掛牌出售(我猜是因為房貸壓力),但價格高得離譜,仍然很快被人買走。與此同時,另一套距離這裏1.5小時車程的Gippsland地區的破舊房子是我們唯一能負擔得起的,但每天2.5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讓它變得不可行。

一方面,我不願意現在的18歲年輕人面臨這些困難,但同時,他們可能不會像我們這樣明顯地感受到國家的衰退。我只能想象,比我年長的人會更加明顯地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我理解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對一切都感到厭倦,即使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不錯的職業,也無法真正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更別提去度假了。你可能只能去Kmart買一些Anko的東西,繼續「活著,笑著,愛著」的一周吧!」

但依然有一些讓人感到溫暖的建議,

比如年輕人要努力,珍惜自由和機會,

中年人要拋棄舊物,擁抱新的體驗和親人一起感受生活,關注所愛之人,珍惜身邊的一日三餐四季。

試著過好每一天吧!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