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中國女孩留學澳洲,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有轉正機會,卻放棄了

2024年06月12日 10:48

我是南京人,從小家庭條件很一般,但一直想出國留學,夢想改變命運。

大學畢業后,去上海4A廣告公司工作,三分之一同事都是海歸或名校畢業,我一直生活在「學歷不如人,英語不如人,能力不如人」的環境中,非常自卑,一直憋著一口氣要證明自己。

27歲的時候,我終於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到留學,並在幾年後拿到

我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是政府公務員合同工,拒絕了轉正的機會,只因不甘心30出頭就過上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辭職后我獨自一人旅行了歐洲15個國家。

現在的我,不想再打工了,準備獨自創業,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碩士畢業)

我是南京人。我媽媽是一個善於雞娃的母親。南京有一所特別好的中學叫做南京外國語學校。所有雞娃家庭基本上都以衝刺這所學校為目標,因為如果進入這所學校,就相當於一隻腳邁出了國門。

我媽媽也是如此,所以我從五年級開始就上了一個專門衝刺這所學校的輔導班。

可惜後來我沒有考上,出國留學的想法也就隨之擱置了。不過,這個念想成了一個種子,在我體內不知不覺地發芽了。

其實,我的家庭非常普通。父母盡最大的能力托舉我,讓我接受最好的教育資源。他們掙錢不容易,我內心一直鉚著一股勁,必須拿出成績來。

但是父母的教育比較偏向于打壓和否定,幾乎沒有鼓勵和讚美過我。我一直都有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的小學很普通,在那裡我是尖子生,但到了重點初中,就成了個很普通的學生。

高中,我在一個富人區上學,同學們的父母基本是醫生、律師這類職業,而我父母只是普通的打工族,這更加重了我的自卑心理。

(澳洲美景)

就這樣在自卑的心境中長大,幾年後我考上了一個二本院校的本科。畢業之後去了上海,進入到4A 廣告公關公司工作。我發現同事不是海歸,就是國內名校畢業。

我感覺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強烈的自卑感在內心再次升起。

英語不夠好,著裝又非常土,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土包子。但我要服務的品牌是世界 500 強里的高中端品牌,品牌的主體用戶群體是精英人士。我根本不了解這些人的生活,畢竟我跟他們的差距太大了,所以不管是寫稿子還是做創意,經常摸不到點子上,工作表現非常不足。

(在上海工作時)

因為英語不好,加拿大老闆也不喜歡我,她想把我開除。

我非常想證明自己,希望自己不比別人差。

工作差不多兩年的時候,沒等老闆開除,我自己跳槽到了第二家公關公司。這個公司更好,在業界排名前五。但到了這家公司,我發現自己的能力更加不足了。這裏需要超強的綜合能力,包括面對客戶、寫文案、做策劃,甚至自己拍攝等等。

(帶父母游澳洲)

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我備受打壓,經常感受到挫敗。新公司老闆一開始也不喜歡我,她對工作要求很高,可我短時間根本達不到她的期望。

不過主管人不錯,很耐心帶我,但心裏應該也有很多怨氣。因為她經常一邊改我的文章,一邊嘆氣說:「哎,人要有一技之長啊。」言下之意就是我當時一無所長。

我努力想要證明自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我的能力慢慢上來了,不過我也看清了一個事實: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累死累活一個月,工資才 8000 塊,稅後6000多。而且我一心撲在工作上,卻沒有得到想要的認可,我覺得工作不值得。

我非常想要證明自己,想要讓瞧不起我的人「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要讓你高攀不起!」同時,出國留學這個想法更強烈了。

想著先做個調研,便請假去了。剛好有朋友在,我就去她那裡住了一段時間,體驗了一下留學生活。

我還了解到當地大學畢業生的收支情況,我發現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出國留學是一件值得投資的事情。

(在海邊)

雖然前期要投入很多錢,可是如果能夠在本地找一份工作的話,還是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在,一個星期就可以買一個蘋果手機了,收入還是不錯的。

而且在澳洲,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房。

言歸正傳,在考察了 12 天,我就回國了。第二年公司團建去了,在那裡待了五天。這下等於我考察了澳洲最大的兩個城市。

(現在的我 陽光燦爛)

第一次是去墨爾本。我發現澳洲的藝術展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是免費的,超級贊!

第二次出國是去悉尼。在悉尼的時候陽光明媚,天藍海闊,心情很好。不會有那種「明明沒下雨也不是陰天,但就是有點壓抑和陰霾」的感覺。

再加上,廣告行業的工作比較壓榨人。行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當兩個用,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牲畜用。

我就在心裏做了決定,出國留學。

之後,我開始留意澳洲的學校,與此同時潛移默化地給父母做思想工作。每次休假回南京,總是時不時和他們說:「我想去留學。」最開始他們沒說什麼。後來有一次被我念叨得煩了,我媽和我爸喊了一嗓子:「老周,你閨女想留學。」

我爸說:「你想留學就去採取行動,不要天天喊口號。」

(旅行中 瑞士雪山)

爸爸的這句話推了我一把。回上海之後,我立即聯繫中介,正式推進!

我留學一共花了60多萬,其中學費和住宿費是大頭,兩年學費45萬,15萬是生活費。前期的考雅思,找中介都是小錢,沒太多。

到了澳洲,我過得非常節儉,學校有免費的飯就去蹭,住的也是比較便宜的合租房,條件不怎麼好,但可以步行到學校,節省了交通費。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做合同工,時薪是 47 澳幣,差不多第一年賺了8萬塊澳幣。後來老闆主動要給我加薪,加 5 澳幣每小時,一年就是 9 萬多了。

那是2022 年,因為新冠澳洲封閉國境,沒有人能進來,勞動力非常短缺。那時是買方市場,求職人有更大的議價權,薪水等各方面可以要得比較高。

獵頭給我打電話說了這個情況,我就跟老闆談。我說現在市場上面的價格有變化了,我想要70澳幣,最後老闆給了我65,就這樣我加薪成功。

(同事們給我的離職禮物)

這份工作我幹了一年八個月,因為合同到期了。其實中間有一段時間老闆想把我轉成正式工,就是永久的政府職員,但我拒絕了。

因為轉成正式工的話要降薪,大約降 20%- 25%,那樣就回到那個8萬-9 萬澳幣每年。

我這個薪水好不容易才加起來,如果為了穩定再降回去,而且一輩子干這個工作,我不想。在我看來,這個工作只適合剛畢業的人,或者人到中年要照顧孩子的人。

而且在政府工作,層級比較分明,多少有一些官僚主義,有點壓抑的感覺。而我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我有很多精力和能量,在這個崗位里卻施展不出來。所以,工作之餘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參加社交活動,同時還在計算機協會做義工,幫他們主持活動。

有人說,工作這麼清閑不是正好可以摸魚嗎?但我幹不了這個事。我會有愧疚感。我沒有辦法沒有價值產出還心安理得拿錢。

(歐洲旅行之 義大利)

工作結束之後,不到一個月我就拿到了綠卡。我開始思考下一步到底要幹什麼,就決定先去歐洲旅行一圈。

做攻略的時候,網上很多人都在說:「歐洲髒亂差,不安全,小偷多,好多人被搶手機被搶包。」

不過,這沒有阻擋我去歐洲的腳步。為了防止被搶,我還備了個手機的icloud,大不了被搶,反正我有備份!歐洲我去定了!

去歐洲兩個半月的時間,確切地說連頭帶尾 76 天,有 3 天是在飛行。因為澳洲離歐洲非常遠,要轉多次轉機,實際玩的時間是 73 天。在這73天里,我去了15個國家,45個城市。

旅途中,最高光的兩個旅程一個是去瑞典看極光,另一個是西班牙朝聖之旅。

(朝聖之旅)

西班牙朝聖之旅是徒步者非常喜歡的一個路線,它不一定是要有什麼宗教信仰才能去走,每一個人都可以去。

只要你從歐洲或者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出發,徒步 100 公里以上,或者是騎車 200 公里,走到西班牙聖地亞哥大教堂就可以有一個徒步者證書。

瑞典的極光,讓我終生難忘。當我躺在厚厚的雪地上看滿天繁星與極光,終於明白「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含義。覺得人生很值得,深深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希望每個人像我一樣幸運。

(瑞典看極光)

我在歐洲的這70多天,啥事都沒發生,沒遇到搶劫和小偷,反而有很多遊客向我問路。我一個亞洲面孔,他們卻都把我當成當地留學生,可能我比較自信,步伐堅定吧。

這次旅途中我還見了 8 個朋友。他們有的是我以前的老同事、老同學,還有兩位是我自媒體的讀者。

回到澳洲之後,我開始反思,回想職場的十年,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一個人可以干廣告、公關,還會寫程序、寫文案、做策劃等。那麼問題來了,做什麼能發揮出我最大的社會價值呢?

思來想去,我想到了自己一直在經營的自媒體賬號。那些年已經激勵了一些讀者,時常有人給我寫反饋,說:「我就是看到了你的經歷,很受鼓舞,然後也走上了大齡留學這條路。」

於是,我決定自己創業,做留學諮詢。

(在歐洲)

未來,我還想完成我的美國矽谷夢,去那裡和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工作學習。我自己的定位是一個世界公民,我想去探索各種各樣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想去巴厘島等東南亞地區體驗一下數字遊民的生活方式。

數字遊民是一個非常火的概念,指的是不受地理的局限,在線上完成工作,人們可以自由地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遷徙,就像遊民一樣。

生活和工作不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這樣的生活多自由啊!

至於父母,我已經幫他們遞交了澳大利亞的申請,目前還在排隊中。他們來澳洲體驗了一下這邊的生活,挺適應,也挺喜歡。

我想把他們接過來,以後不管我去哪裡都會把他們帶著。

最後我想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無論你曾經對自己有多麼不滿,請接納那時的自己。

在這場旅行中,我們每個人都要過五關斬六將,完成各種通關任務,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識自己,最後回歸到那個原本就圓滿的自我。

*以上內容系網友FindAus自行轉載自真實人物採訪,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