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華人女生突然無法站立,全身疼痛,急診等20小時!結果只給止疼葯.…..
提到急診科,大家想到的是緊張忙碌的氛圍,是能夠快速看到醫生的安全感,華人女生Sara最近在奧克蘭看了一次急診,她形容這是「一場噩夢」。
01「簡直是一場噩夢」
事發突然,上午11:00左右,Sara(化名)起身站起來,轉身去取東西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的腰扭到了,感覺自己站不起來。
當時她以為自己抽筋了,應該一會就能好,但是3個多小時后,還是沒好,她就先去找了熟悉的針灸師,整個過程很痛苦,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
3:30到了針灸師那裡,看到她的情況,針灸師建議她去拍X光,看下是不是骨頭受傷。
下午3:30的時候,她就無法行走和站立,甚至連挪動身體都很困難,痛苦無比,被家人送去了急診New Lynn White Cross。
圖:NewLynnWhiteCross
到了急診科,前台看了下她的情況后,便讓她排在了最後一個。
而排在她前面的人,有小朋友和有行動能力的大人,她心裏有些抱怨但是也表示理解,想著急診中心可能有自己的排序規則。
就這樣等了3個小時,她一直坐著很難受,看到急診科有很多空床,便問是否有地方可以躺下,找了護士詢問,都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20:00終於到了看診,花了60刀看診費,得到的結果是:我們看不了,需要轉診去奧克蘭醫院。
這成了「噩夢的開始」。
20:30她被送去了奧克蘭醫院。
圖:Sara被推進病房
22:00時,還沒有等到醫生,但是等來了一個讓他有些心寒的消息:病人見到醫生的等待時間,平均為8個小時。
凌晨00:30的時候,終於有了點進展,他被推到一個床位上,然後就有護士每2個小時過來,為他量血壓。
3:30時,她終於被安排拍攝了X光。
在這個過程中,有護士來給她吃止痛藥,但是沒有登記,導致下一位護士根據她回憶葯的顏色,來判斷給她吃了什麼。
第二天早上8:00時,她還等待了近12個小時,還是沒能見到醫生。
10:00時,康復理療師過來,告訴她經過血檢和X光,排除一些影響因素之外,得到的結果是肌肉撕裂。
但是具體哪塊肌肉,理療師沒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點。
最後,她帶著一包止痛藥和一副拐杖出了院。
圖:參考圖
這不是Sara第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她之前看急診的經歷也不是很愉快。
有次「手被玻璃渣扎了一手血,急診等了4個小時,手上2厘米的傷口都長好了,又被醫生割開」。
還有一次是「運動受傷,看急診等了3個多小時,最後只是給開了止痛藥」。
02、紐西蘭醫療:為啥有人誇有人罵?
這一次Sara發文分享了糟糕的就醫經歷,不少網友跟帖留言,分享了自己的就診經歷。
對於她的遭遇,很多人表示深有同感。
有網友說自己當年手骨折,去看了急診,醫生隨便給報了下就讓他回家,一周后再看醫生骨頭都長好了,醫生給的方案是:打折了重新固定,或者就這樣歪著長,讓他哭笑不得。
也有網友腿裏面有了異物,準備找醫生取,結果排了15個小時的隊后,醫生給他個鞋套就把他打發回去了,腿裏面的東西也沒有取。
也有網友說當時在皇后鎮,很多人因為滑雪受傷,醫院就每個人發個拐,全鎮找不到當班的護士。
更有網友說現在自己都學會了自己看病,時間久了次數多了,「發現了自己的學醫天賦」。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網友支招「直接叫救護車上醫院」,這樣可以直接送到急診室醫生那裡,快速直接。
但是最近好像救護車效率也沒有那麼高,例如新聞里一男子心臟病發作,打了111叫救護車,電話里護士說他只是胸部感染,所以救護車2個小時后能到。
而在這之前,醫生沒有見過這位老人,就在電話里判斷了他的病情,這讓老人很是失望。
並不是所有華人朋友都吐槽紐西蘭醫療,也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滿意的就診經歷。
這位網友當年在農場上班時出車禍,很多陌生人過來幫忙,被急救車送到了北岸醫院檢查后,由護工貼心照顧。最終費用全被ACC支付,自己不光沒付錢,還被詢問後續是否需要人幫助做飯等,同時也報銷了大部分工資。
也有網友在直腸普查時檢查出大便陽性,之後在奧克蘭西區醫院做了檢查,前台護士都很熱情,全程還有中文翻譯陪同,整個手術一分錢沒花。
她覺得「從態度、技術、服務來說,沒什麼可挑剔的。」
03「你以為」和「醫生以為」…
談起在紐西蘭看急診會遇到問題的原因,Sara現在復盤前幾次就診經驗,說在紐西蘭公立醫院就診中,很大一個問題是:「病人和醫院對於病情治療緊急性的判斷不同。」
也有美國的網友也提到「在國外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都不會當場掛了,所以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急診」。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算緊急呢?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使用的都是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急診分診系統,用於評估和分類急診患者的緊急程度。
該系統將患者根據他們的病情嚴重程度和需要的治療時間分為五個等級,以確保最嚴重的病例優先得到治療。
以下是 ATS 的具體分類:第一級 (ATS 1) – 立即 (Immediate)
病情描述: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治療。
治療時間:立即(0分鐘)。
例子:心臟驟停、重度創傷、嚴重呼吸困難。
第二級 (ATS 2) – 非常緊急 (Emergency)
病情描述:存在嚴重的疾病或受傷風險,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評估和治療。
治療時間:10分鐘以內。
例子:嚴重的胸痛、重度哮喘發作、中風癥狀。
第三級 (ATS 3) – 緊急 (Urgent)
病情描述:可能有潛在的嚴重健康問題,需要快速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
治療時間:30分鐘以內。
例子:中度呼吸困難、中度腹痛、嚴重的感染癥狀。
第四級 (ATS 4) – 半緊急 (Semi-Urgent)
病情描述:病情較輕,但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病情加重或持續不適。
治療時間:60分鐘以內。
例子:輕度至中度疼痛、輕微的創傷或燒傷。
第五級 (ATS 5) – 非緊急 (Non-Urgent)
病情描述:病情相對輕微,可以安全地等待較長時間,不會因等待而導致病情惡化。
治療時間:120分鐘以內。
例子:輕度感冒、慢性病情管理、輕微的割傷或擦傷。
大家下次再去就診,可以看下這個表格,看自己屬於哪一級。
但是事情說回來,因為當前紐西蘭醫療資源緊張,可能即使滿足條件,也會遇到就診延誤等情況。
現在Sara的情況有所恢復,可以拄拐慢慢挪動,她也訂好了回國的機票,準備回國拍CT,進行下一步診療了。
最後,祝福大家健康。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