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曝光最新研究結果!超市藥店里的這類保健品,少吃

2024年06月15日 10:26

自從澳州保健品火起來后,這股熱度就一直沒降下去過。

從前老年人是購買主力軍,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隊伍中。什麼20+30+必吃保健品,主打一個保養要趁早…

但近年來,保健品出問題的新聞屢屢上頭條。

不久前,小林製藥被曝出有消費者服用含紅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現腎臟疾病等健康問題…

就在最近,又有保健品出事了…

過多服用B3會增加

患乳腺癌和腦癌的風險

報道,一項新研究表明,服用煙酰胺核糖 (NR)(維生素 B3 的一種形式)可能會增加罹患惡性癌症的風險。

這種帶NR的保健品因其抗衰老功效而備受推崇,近年來在健康影響者中廣受歡迎。

NR有多受歡迎呢?、潘石屹等大佬都曾大力宣傳過。

不過最近,由密蘇里大學化學教授Elena Goun領導的研究發現,這種流行的保健品可能有助於癌症擴散。

研究表明,NR可以促進細胞生長。當Elena Goun教授在實驗室中將其餵給時,她發現癌細胞能夠將其用作強大的燃料,擴散到全身。

NR可能會增加人們患上難以治療的乳腺癌的風險,並增加疾病擴散到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風險。

當然了,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Elena Goun教授表示:發現這種聯繫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NR補充劑會導致癌症。但是,如果大量攝入就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影響!

除了Elena Goun教授的研究,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健康和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發表25篇與人類NR補充劑的臨床試驗有關的文獻后也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口服NR補充劑幾乎沒有臨床相關效果,一些宣傳甚至有「誇大」的嫌疑。

這樣的研究結果讓不少長期服用NR保健品的人大跌眼鏡…沒效果倒是小事,就怕弄巧成拙,傷了身體。

保健品市場亂象

這幾類保健品問題最多

部分沒有科學依據

令人擔憂的還有,NR並不是唯一一種與不良後果有關的補充劑。

美國私立綜合研究型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對45萬名參与者進行調查后發現:複合維生素對降低患心臟病或癌症的風險毫無作用

研究人員更是直接說明:大多數補充劑都不能預防慢性病或死亡,使用它們是沒有道理的。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醫學院Pieter Cohen 也向廣大消費者發出警告:有幾類保健品問題最多。

性功能、減肥、運動表現和認知增強補充劑通常是最成問題的保健品類別

因為,這些保健品的健康聲明不需要人體試驗的證據支持。

而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保健品是最需要謹慎對待的,特別是那些打著美白、抗老、瘦身、養顏噱頭的…

與此同時,一些保健品中還有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實驗藥物,或者含有遠少於或多於它們應該含有的成分。

測試保健品真實性的實驗室成員Cohen就曾在一個品牌的睡眠維生素中發現褪黑激素的含量比標籤上標示的要高出346%!

而過量服用這種補充劑會引起顫抖、噁心、精神錯亂、嗜睡和焦慮。

而要是擔心產品是否真的含有標籤上所標示的成分,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那就是看瓶子上是否有第三方測試公司的印章

一些第三方測試公司會在瓶子標籤上印上印章,比如美國藥典。如果你看到瓶子上印有金色和綠色的 USP印章,這表明瓶子已經通過了驗證。

這些醫生、教授們的研究不僅揭露了保健品的真實面目,也揭示了兩個殘酷事實:1.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缺乏監管

補保健品屬於藥品和食品之間的無人區,要想妥善監管,不是件容易事。

2.大多數消費者對許多保健品長期影響知之甚少

部分消費者服用維生素和補充劑是因為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維生素和補充劑只對健康有好處,對這些保健品的實際作用並不了解。

像吸煙人群額外補充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反而會增加患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樣吃保健品,不科學

其實,我們的身體有時候並不需要過多的特定營養素。

例如,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會導致頭痛、頭暈和脫髮;水溶性的維生素C,過量時會隨尿液排出,輕易不會中毒,但大劑量補充也可能帶來糟糕的腸胃反應,甚至可能增加泌尿系統結石風險。

另外,有些保健品是不能混吃的,容易產生危險的副作用!

大家在服用補充劑時可能遇到的另一個模糊領域就是它們如何與你可能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相互作用。

因此,大家在開始服用任何新的保健品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其實,獲取每日營養的最佳方式是均衡飲食,而保健品的作用是補足食物!保健品,不是越多越好!

*以上內容系網友創夢AUS自行轉載自生活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