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時隔7年再訪澳 兩國總理會晤談出哪些成果?

2024年06月18日 13:13

當地時間6月17日,正在訪問的中國國務院李強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這是中國總理時隔7年再訪澳,也是對阿爾巴尼斯去年11月訪華的回訪。

澳大利亞是李強亞太三國之行的第二站,前後兩站分別是紐西蘭和馬來西亞。

分析指出,李強此行適逢中國與三國之間的重要歷史節點,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對受過挫折的中澳關係而言,此訪有助於雙邊關係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訪澳守護關係改善成果

澳大利亞之行為期四天,目的地包括阿德萊德、堪培拉和

第一站阿德萊德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當地時間16日上午,李強到阿德萊德動物園考察中澳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工作。該動物園是澳大利亞唯一擁有大熊貓的動物園。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貿易部長法瑞爾等陪同考察。

「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是中澳民間友好往來的象徵。」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紐西蘭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說,澳方此次安排外長迎接、陪同考察等行程,體現對李強此訪的重視。

第二站是堪培拉。當地時間17日上午,李強在堪培拉集體會見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參議長萊恩斯、眾議長迪克。

「這體現出中方傾聽澳大利亞各方聲音的意願,在求同存異基礎上尋找合作的『最大公約數』。」陳弘說。

同日,李強訪澳之行迎來重頭戲——在堪培拉議會大廈同阿爾巴尼斯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這一會晤緣起於2013年,但近年來,受到疫情、中澳關係惡化等因素影響,中澳總理年度定期會晤陷入停擺。

但在去年11月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雙方成功重啟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在陳弘看來,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聚焦三方面議題。

第一,中澳關係不能走回頭路,不能開倒車,雙方需就管控分歧、排除風險尋找共識。

「自2022年阿爾巴尼斯上台以來,中澳關係改善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守護。」陳弘說。

第二,在既有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經貿等各領域合作。

在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后,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戰略經濟對話、自貿協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教育、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雙方發表《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

在人文交流領域,此次中方宣布把澳大利亞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雙方同意互為旅遊、商務、探親人員審發3至5年多次入境簽證。

第三,展望未來,就維護亞太地區局勢和平穩定尋找共識,尤其是在國際熱點衝突頻發、美國挑動大國競爭等背景下。

在舉行年度會晤后,兩國總理一致同意堅持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定位,鞏固中澳關係改善發展勢頭,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

雙方確認計劃於2024年重啟中澳戰略經濟對話。

「中澳總理年度會晤恢復對於雙方消除誤解、避免誤判至關重要。」陳弘說。

另據《環球時報》援引《大利亞人報》報道,李強此次澳大利亞之行的第三站——珀斯是西首府。在西澳州有大量業務的12家企業巨頭已準備好參加在珀斯舉行的會議,與澳中兩國總理見面。報道還稱,中國總理將在珀斯參觀由中國企業投資的鋰加工廠。

陳弘表示,中澳經濟同樣高度互補,礦產、農牧產品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主力產品。在澳大利亞,西澳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較為密切。

葡萄酒也是中澳經貿合作中的重要角色。今年3月,中國終止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澳大利亞官方數據顯示,僅今年4月,澳大利亞就向中國出口了總額約8600萬(約合4.1億元人民幣)的高品質葡萄酒。

「總體而言,李強的之行聚焦農牧合作,西澳之行聚焦礦產合作。」陳弘說。除了過往合作基礎,中澳在清潔能源等領域也有拓展空間,未來可期。

訪新鞏固拓展合作

訪澳之前,李強先到訪此行首站紐西蘭,在惠靈頓總督府同紐西蘭總理拉克森舉行會談。

會談后,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服務貿易、營商環境、農食產品輸華、科技、專利審查、候鳥保護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雙方發表中新總理會晤聯合成果聲明。

陳弘表示,合作成果體現出中新合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教育也是中新合作一大亮點。當地時間6月14日下午,李強在奧克蘭同拉克森共同出席中國-紐西蘭教育發展論壇閉幕式並致辭。

「在中新關係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年輕人發揮著重要作用。」陳弘說,教育合作有望為兩國未來合作打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還宣布對紐西蘭單方面免簽,以深化人文交流。

中新合作最大的亮點或許要數經貿。

訪新期間,李強在奧克蘭同紐西蘭工商界代表座談,還同拉克森共同參觀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總部。

陳弘指出,經貿合作是中新、中澳關係基石,發揮著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中新經濟高度互補,紐西蘭農牧等產品受到中國消費者歡迎。

「中新經貿合作不僅有基礎,還有廣闊的拓展空間,充滿活力和動能。」

能否延續積極勢頭?

談及此次新澳之行的背景,陳弘認為既有共性又有差異。

共性方面,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是大洋洲地區的兩個重要國家,中新、中澳關係今年迎來10周年節點。

「在此背景下,李強此行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陳弘說。

差異方面,「長期以來,中新關係一直走在中國與西方關係的前列,雙邊關係不斷提升,共同創造諸多『第一』。」陳弘說。

此外,紐西蘭于去年10月迎來議會選舉,拉克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同年11月就職。

「在此背景下,中新兩國總理首次會面有助於雙方展開溝通,進一步加強中新關係,推動雙邊關係縱深發展。」陳弘說。

澳大利亞方面,陳弘指出,由於前總理莫里森時期負面的,中澳關係近年來遭遇波折。

不過,阿爾巴尼斯於2022年5月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此後與上屆政府的對華政策進行切割,釋放善意,中方給予積極回應。此後,中澳高層進行了兩次會晤。

「這標志著中澳關係改善的進程在自上而下推進。」陳弘說,兩國民間、商界、政界往來呈現全面恢復趨勢,兩國關係「自由落體式」下降趨勢逆轉。

那麼,經過此訪,中新、中澳關係發展的積極勢頭能否延續?

談及中新關係發展方向,陳弘表示,首要關鍵詞是「企穩」。 當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新關係受到美國干擾以及雜音。如何在雙邊關係穩健發展基礎上,排除干擾和雜音,是中新關係一道重要課題。

其次是「向好」。陳弘注意到,在拉克森上任后不久,便傳出其計劃訪華的消息。接下來,雙邊高層往來有望延續,中新領導人會晤聯合成果聲明提及相關內容。

「對中澳關係而言,『企穩』可能更加重要。」陳弘說。李強此行具有進一步撥亂反正的里程碑意義,有助於雙邊關係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接下來,中澳高層往來也有望延續,最新發布的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提及相關內容。

但在美國施壓、國內存在不同聲音等背景下,澳大利亞領導人仍需著眼長遠和本國人民利益,作出具有政治智慧的判斷。

中馬開創下一個50年

結束新澳之行后,李強還將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

據中國外交部介紹,訪馬期間,李強將同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總理安瓦爾等會見、會談,並同安瓦爾總理共同出席中馬建交50周年慶祝活動。

中方期待以此訪為契機,同馬方深化拓展各領域合作,攜手開創中馬關係更加輝煌的下一個50年。

馬來西亞之行被視為鞏固雙邊關係的重要契機。

從歷史看,中國和馬來西亞是隔海相望的傳統友好鄰邦。馬來西亞在東盟國家中率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書寫了中馬關係發展的歷史新篇,也開啟了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的新紀元。

從現實看,2024年是中馬建交50周年暨「中馬友好年」,馬來西亞將接任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中馬關係發展面臨新的重要契機。

陳弘指出,馬來西亞政府推行獨立、務實的外交政策,在涉華議題上保持戰略清醒。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加強中馬兩國關係是有意義的,馬方不會被一個國家針對另一個國家的單邊行動所左右。

「總體而言,此次亞太三國行體現出中國外交布局的穩健和全局觀念。」

相關報道:澳中總理舉行會談 強調穩定雙邊關係並將擴大合作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星期一(6月17日)舉行了會晤,這是中國總理七年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兩人會談的議題包括貿易關係、地區安全以及被監禁的澳大利亞籍作家楊恆均。

李強是僅次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級別最高官員,此次訪問標志著澳大利亞這個美國安全盟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關係趨於穩定。此前,兩國關係因外交防務方面的摩擦而陷入冷淡期,北京曾封鎖每年高達200億澳元(130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

阿爾巴尼斯在會談開始的致辭中表示:「我們歡迎雙邊關係的持續穩定和發展。這次對話讓我們對各自的利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說,澳大利亞和中國在經濟上具有互補性,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著共同利益。

阿爾巴尼斯表示:「我們之間也有分歧……這就是為什麼坦誠對話如此重要。對澳大利亞來說,我們一貫主張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各國應尊重主權並遵守國際法的重要性。」

會後,李強對記者表示,雙邊領導人舉行了「坦誠、深入和富有成效的會談,並達成了許多共識」。

李強說:「我們雙方都同意要正確定位雙邊關係,鞏固其發展勢頭……並以積極的態度處理這一關係。」

他補充道,兩國將擴大能源和礦業領域的合作,且中國將把澳大利亞納入其免簽證計劃。

李強表示:「我們都強調了保持溝通和協調的重要性,共同維護該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早些時候在一次電台訪問中表示,澳大利亞和美國通過與日本和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夥伴關係以及與英國的澳英美軍事同盟(AUKUS),「確保我們擁有一個更安全、更穩定的地區」。

中國則批評QUAD和AUKUS是為了遏制中國。

在阿爾巴尼斯和李強會面的同時,澳大利亞議會大廈外聚集者數百名親中的支持者以及反對北京政權的人權和民主示威者,相互高喊口號表達各自立場,雙方一度發生推擠。

最近幾個月來,澳大利亞也譴責了中國軍方在國際空域和海域的「不可接受」和「不安全」行為,並敦促中國在南中國海保持克制。

研究員陳明璐(Minglu Chen,音譯)表示,澳大利亞會小心處理對其最大貿易夥伴的公開批評。她說:「我不知道所有的安全問題是否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但我認為這次訪問仍具有象徵意義,這是向外界傳遞良好姿態的一次機會,表明中國仍願意擁抱外國。」

李強星期日以熊貓和葡萄酒外交為開端,展開了為期四天的訪問。李強說,此次訪問表明雙邊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

中國工商業委員會(Australia China Business Council)星期一表示,如果沒有中國,澳大利亞人購買消費品的費用將增加4.2%。澳大利亞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出口至中國,四分之一進口產品來自中國。

去年隨著北京解除貿易限制,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額達到3270億澳元(2159.5億美元)。

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國,中國也一直在澳大利亞的礦業項目中進行投資。李強的訪問可能會引發一個問題,即澳大利亞是否會繼續接受中國對其關鍵礦產領域的大量投資,因為其西方安全盟友正在努力減少對北京在電動汽車所需稀土方面的依賴。

此外,阿爾巴尼斯表示,他會在與李強的會談中提出人權問題,包括討論中國出生的澳大利亞籍作家楊恆均一案。

楊恆均的支持者說,北京法院維持了他的死緩執行判決。他們敦促阿爾巴尼斯要求李強以醫療為由允許楊恆均返回澳大利亞,並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當中國官員威脅要處決一名澳大利亞政治犯的情況下,(澳大利亞)不可能與中國建立穩定、相互尊重的雙邊關係」。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