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澳洲中產求助典當行!從先買后付到高利貸都已借遍
生活成本危機正促使越來越多的澳洲中產階級使用最昂貴的融資方式——典當行服務。
儘管典當行很普遍,但它卻是一個黑洞——不僅對客戶如此,對監管機構也是如此——一份新的報告顯示,該行業以某種方式避開了主要執法部門的監管。
墨爾本大學的報告指出,更糟糕的是,對其他領域監管的升級——尤其是對「先買后付」(BNPL)行業和發薪日貸款(即高利貸)——意味著消費者被推向風險更大、成本更高的典當行貸款。
由於嚴重缺乏關於該行業的數據,墨爾本大學對消費者進行了第一手調查,發現典當行的合法年利率高達420%。
該報告的發布正值利率上調和通貨膨脹加劇之際,主要銀行的住房貸款 「困難通知」數量比一年前增加了54%,對消費者造成了衝擊。
「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和英國,都出現了使用典當行的趨勢。」報告作者之一奧布萊恩(Lucinda O『Brien)說:「在澳洲,人們非常不願意承認他們使用典當行,但我們這裏的經濟狀況也是如此。」
對1472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發現,其中有582人使用過典當行。調查還發現,向典當行求助的這些人過去就經常使用「先買后付」和發薪日貸款服務,重迭率超過60%。
但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與典當行慣用者(如那些與賭博和藥物濫用作鬥爭的人)同時出現的,還有「試圖維持自己的小企業不倒閉」的澳洲人。
以下是澳洲當代典當服務的現實情況:它們基本上不受國家消費者信貸法的約束;
它們不在澳洲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數據收集或其 Moneysmart 消費者保護服務範圍內;
它們不參与澳洲金融投訴局的爭議解決。
消費者行動組織在典當行問題上進退兩難,因為缺乏監管就意味著缺乏數據。
房產典當貸款仍然是規避風險的銀行或其他主流金融公司貸款的替代方式。通常情況下,抵押物是「被典當」的資產,如汽車、珠寶或手錶。
這種貸款利息高、期限短,但可以無限期延長,導致年化利息水平大大高於其他貸款領域。
或者,正如報告所說,「(人們)會繼續申請新的典當貸款並承擔更多的費用,希望能以某種方式拿回典當的物品」。
報告指出,Cash Converters連鎖店的典當貸款有所增加,該連鎖店在澳洲擁有79家分店和遍布全澳的龐大特許經營網路。
現金兌換商截至2023年6月的年度賬目顯示,「典當費」從2700萬澳元增至3500萬澳元。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