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墨爾本打破了一個神話,墨爾本人失望極了

2024年06月30日 12:22

,爭點氣吧!

6月27日,經濟學人智庫(EIU)重磅發布了2024年度「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

墨爾本和雖然毫不意外地再度手拉手進入了Top 10,但兩座城市今年的排名都下滑了。

墨爾本依然是全澳第一,但從過去7次蟬聯全球第一,到去年的全球季軍,今年又跌落到第四名。

悉尼跌得更慘,從去年的第四一下子跌到了第七。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則連續第三年霸榜冠軍。

2024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Top 10:奧地利維也納

丹麥哥本哈根

瑞士蘇黎世

澳洲墨爾本

加拿大卡爾加里

瑞士日內瓦

加拿大溫哥華

日本大阪

紐西蘭奧克蘭

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最宜居城市」榜單每年發布一次,是全球最具公信力的宜居性排名之一。

排名的依據來自各個城市在5個方面的得分:Stability(社會穩定性)、 Healthcare(醫療衛生)、Culture& Environment(文化和環境)、Education(教育)和 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

雖然墨爾本在醫療衛生和教育兩個方面都得了滿分100分,但由於愈演愈烈的租房危機導致出租房一房難求,租金不斷上漲,墨爾本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得分下降,拖了後腿。

悉尼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排名下滑。

經濟學人智庫在報告中寫道:「澳洲和加拿大的情況尤其令人擔憂:住房空置率達到歷史最低,在接連加息的措施下物價仍然不斷上漲。」

這兩點也是澳洲民眾受影響最大、抱怨最多的。

這樣說起來,墨爾本和悉尼排名下降一點也不冤。

不過,墨爾本民眾心裏多多少少可能有點不是滋味。

要知道,在2018年之前,墨爾本可是蟬聯了7年的「全球最宜居城市」冠軍啊!

那時候,無兩,傲視群雄。

但自從2018年跌落神壇、痛失桂冠后就一蹶不振,再也沒能坐上冠軍寶座。

當然,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這些年,墨爾本各個方面都在退步。

物價飆漲、擁堵日益嚴重、醫院縮減經費裁減醫護人員、急救服務救不了急、稅費全澳最高、公共交通不可靠但Myki卻是全澳最貴、墨爾本的房東也是虧本最多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墨爾本肉眼可見地變得沒那麼宜居。

墨爾本房東最容易虧錢

根據CoreLogic本周發布的最新《痛苦與收益報告》:墨爾本在今年第一季度虧本出售的房產比例高達9.2%。

除達爾文(28.7%)和北領地其他地區(14.3%)外,墨爾本的虧損比例比澳洲其他城市和地區都高!

虧損主要集中在墨爾本City Council轄區,包括CBD、Carlton和East Melbourne,該季度的轉售虧損率為38.9%。

緊隨其後的是Stonnington(29.8%)、Yarra(24.7%)和Port Phillip(23.9%)轄區。

相比house,墨爾本的Unit表現更差,虧本比例高達18.9%。

CoreLogic研究主管Eliza Owen表示:糟糕的市場環境和更多房主決定在疲軟市場中出售,推高了墨爾本整體虧本銷售的比例。

由於維州政府面臨嚴重的財政困境,迫切需要開源節流,因此早在今年年初,政府就要求全州範圍內的公立醫院削減開支。

而很多醫院的現金流本身就已經非常緊張了,為了削減開支,只能被迫減少擇期手術、削減醫護人員。

的St Vincent醫院就在本周的緊急會議上告知六名麻醉師,他們的合同將不再續簽,以節省成本。

澳洲醫學協會表示:維州各地的醫院已通知員工停止招聘、減少擇期手術,並凍結新的投資項目,這些都是在衛生部要求節省開支后採取的措施。

維州鄉鎮醫院也警告稱,在全州範圍內被要求削減開支的命令之後,醫院可能被迫關停或大規模裁員。

急診室爆滿、救護車短缺

要知道,在不削減開支的情況下,維州政府都達不成此前承諾的每年4萬例擇期手術的目標,維州的醫療機構也未能達到在40分鐘內將患者從救護車轉移到急診部的目標。

現在,醫院還要裁員,這隻會導致擇期手術等待時間更長,醫院急診室和救護車的響應時間大大增加。

5月初,墨爾本就再次上演了醫院門前等死人的慘劇:一名女子在墨爾本東區的Maroondah Hospital的急診室等待就診時死亡。

據稱,女子當時正在等待醫院的床位,但是當時急診部已經爆滿。

事發當晚,救護車在醫院門口再次出現了 「Ramping」 的情況,即急診爆滿導致救護車無法卸下病人。

這種情況也進一步加劇了救護車短缺的問題。

本月中旬,墨爾本一名4歲兒童呼吸困難,父母打電話叫救護車,卻被告知最近的救護車在50公里之外。

無奈之下,父母只能自己開車帶孩子去醫院。

維州救護車工會的負責人Danny Hill表示,這種情況不是個例。

過去3周的每一天,維州的救護車可用率都不到5%,在周日晚上更是降到只有1%。

「這一可怕的數字和這起案例說明了削減醫療資源的現實後果。」

這不禁讓人好奇: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中,墨爾本在醫療衛生領域為何能得到滿分?

維州預算監察機構去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維州政府的徵稅是全澳最高的!

在2023-24財年,維州政府向每人平均徵收5074的州稅。

相比之下,人均收稅額在新州為4707澳元,在昆州為3647澳元,在南澳為2970澳元,在塔州為2900澳元。

從稅收總額占州經濟總量的百分比來看,維州也遠高於其它州。

維州的百分比是5.8%,新州為5%、為4.4%、南澳為3.9%、塔州為3.8%。

去年5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按人均計算,維州人繳納的稅賦是全澳最高的:納稅人除了向聯邦政府繳納21,365澳元之外,平均還要向維州政府和Council繳納5638澳元的稅費——包括土地稅、印花稅和市政費。

另外,為了償還疫情期間創紀錄的債務,從今年1月1日起,維州政府還上調了9項稅費的金額,包括房產稅、土地稅、房租稅等等。

尤其是土地稅的大漲導致很多房東被迫賣房或漲房租。

住房危機的惡化,維州政府也「功不可沒」。

墨爾本Myki全澳最貴

墨爾本的Myki雷打不動地年年都漲價。

繼去年7月1日大漲8.7%,今年1月1日大漲6%之後,工作日每日票價飆升至10.60澳元,優惠日最高限額為5.30澳元。

全澳最高!沒有之一!

但服務和收費卻嚴重不成正比。

當刷信用卡和手機乘車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統標配時,墨爾本人依然只能繼續用著難用的myki。

為此,維州政府去年就已經更換了Myki運營商,當時還大張旗鼓地宣傳,刷手機乘車將成為新Myki的最大亮點。

但一年過去了,移動支付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據說新的運營商正在和政府談判要更多錢……

為了應對墨爾本不斷增加的人口,維州政府這兩年一直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修橋修地鐵。

但修著修著就超支了,完工遙遙無期。

比如最期盼的「郊區鐵路環線」(SRL)項目,2018年宣布這一項目時,預估的成本是500億澳元,但後來一再超支。

今年3月的報告顯示,建造和運營SRL項目的成本再次增加160億澳元,總成本已經飆升至2160億澳元!

這還只是一期和二期的錢,不算三期。

反對黨已經放話了,一旦當選就要砍掉這個項目。

另外,「西門隧道」項目超支了40多億澳元,工期已經比原計劃延誤了3年;

東北連線(North East Link)超支了160多億澳元,政府遭批;

Metro Tunnel項目不僅超支了30多億澳元,連應急資金也花完了,需要納稅人再次出錢;

傳了幾十年終於開始修的墨爾本機場鐵路也因為各種問題宣布延期4年;

墨爾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一團糟。

除此之外,墨爾本人還面臨著物價不斷上漲、治安日益惡化、擁堵日益嚴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等一系列問題。

可以說,如今的墨爾本,真的不再那麼宜居。

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痛定思痛,墨爾本能夠爭點氣,重回往日七連冠的巔峰!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