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boss們吐槽:最無法忍受Z世代這個不良工作習慣
近年來,Z世代(16至26歲)的年輕人雖然在職場上的時間不長,但已經對工作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個年輕的一代非常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推動了許多新的工作趨勢,如「安靜辭職」、「最低限度的周一」和「懶女孩工作」等。
然而,儘管許多人認為拒絕「拚命工作文化」是一種積極的變化,但Z世代的員工在此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
根據在線會議公司Meeting Canary的一項調查,超過1000名英國員工中,近一半年齡在16至26歲之間的人認為,遲到五到十分鐘與準時到達基本上是一樣的。
該調查顯示,嬰兒潮一代持相反觀點,其中高達70%的人表示他們對遲到「零容忍」。對於千禧一代,40%的人對同事遲到10分鐘表示寬容,而這一比例在X世代中降至26%。
這種趨勢在澳洲的年輕員工中也很普遍。悉尼招聘公司EST10的創始人Roxanne Calder表示,Z世代員工遲到已經成為「常態」。
她說:「確實如此,Z世代員工在合同規定的9點上班時間后9點10分到辦公室是常態,而且大多數環境根據人口結構的不同往往會接受這種情況。」
Calder提到,一個咖啡館老闆甚至因為一名咖啡師「不能準時上班」而解僱了他。儘管Calder理解這一決定的原則,但她也感受到這一舉措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可能經常遲到,但他的咖啡做得很完美,他在的時候氛圍也更為平和。」
這展示了情況的另一面,Z世代帶入職場的不同價值觀。
年輕員工往往認為結果比嚴格的時間觀念更重要。
Calder表示,在某些情況下,解僱遲到的員工可能不是最佳策略。「每個人對時間的關係都不同。Z世代的時間觀念受他們的經歷和技術快速變化的影響,導致他們對準時的概念更為靈活。」
她還指出,近年來出現了另一種極端情況,即將時間管理不善(時間盲)視為一種醫療狀況,可能與注意力缺陷障礙(ADHD)等有關。
去年,一位年輕女性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引發了關於「時間盲」的激烈討論。
Sarah Trefren在視頻中淚流滿面地說,她在電話面試時因為問到關於「時間盲」的適應措施而被「責罵」。「他們實際上開始對我大喊大叫,說時間盲的適應措施不存在,如果你不能準時,你永遠無法找到工作。」
Calder表示,技術在2024年對人們的工作方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Z世代高度依賴技術,這模糊了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之間的界限。
「技術工具幫助Z世代高效地管理多項任務,通常採用及時處理的方法,而不是提前準備。」
然而,她也指出,這可能導致人們「下班后」仍感覺需要工作,因為只需在家中打開筆記本電腦即可。
她還提到,許多Z世代在疫情期間開始工作,當時遲到五分鐘參加虛擬會議變得可以接受,因為遠程工作對許多人來說是新事物。
但她也指出,在這代人進入職場之前,他們在大學、學校以及體育比賽或看電影等其他活動中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裁判不會等著球員到場。Z世代多年來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時間觀念。」
Calder總結道:「關鍵在於相互尊重。讓我們不要害怕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我為咖啡館老闆感到難過,但最終一切歸結于尊重,彼此尊重。」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