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澳元兌人民幣匯率剛剛暴漲!往5沖了!
就在12小時內,澳幣兌人民幣從1:4.851衝到接近1:4.9!
澳幣兌人民幣匯率達到1周最高:
同樣衝破一個月新高:
3個月數據來看,匯率從最低1:4.64一路上漲到目前的1:4.89,增幅達2.53%。
一年的數據,與去年的最高點幾乎持平:
據悉,本次匯率大漲是因為美國的ISM數據出爐,比預期差,美元面臨較大的降息壓力,下跌面大,相對澳幣的上漲趨勢變大。
弱於預期的ISM服務業報告是美聯儲鴿派在周五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前期盼已久的禮物。這也使得美國獨立日前夕的市場變得活躍。
此前,美國聯邦基金期貨暗示9月降息的可能性為66.5%,12月第二次降息的可能性為44.8%。市場做出了相應的反應:美元指數連續第五次下跌,創下三周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收益率曲線普遍走低,10年期收益率下跌約8個基點。兩年期收益率下跌3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為4.35%。
澳元/美元技術分析:澳元因此應聲上漲。澳元/美元突破67美分,考慮到今天是美國獨立日假期,明天是非農就業數據,我們目前可能會發現波動性較低。但由於趨勢結構明顯指向更高,澳元上漲趨勢明顯,預估澳元會上漲至68美分甚至69美分。
一小時圖顯示,加速上漲伴隨著非常高的成交量,這表明多頭是推動這一走勢的幕後推手。鑒於美國假期期間流動性下降的預期,澳元將會持續上漲。
而留學圈則紛紛表示真正的原因是,交學費的時候到了…
匯率大漲后,網友議論紛紛,今天早上也是引爆了華人圈!
不少留學生重複表示,果然到了該交學費的時候,匯率就大漲…
澳洲經濟面臨雙重挑戰:
通脹反彈與高利率困境
澳大利亞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近日,澳大利亞統計局和澳聯儲公布的數據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經濟現狀:通貨膨脹率不降反升,利率持續走高,給澳洲家庭帶來巨大壓力。
通脹反彈超出預期
5月份,澳洲通貨膨脹率達到了4.0%,遠超預期的3.8%和前值3.6%。
這一數據不僅令市場震驚,也驗證了澳聯儲此前對通脹大幅反彈的預測。
這一結果對金融市場產生了即時影響,澳元短暫上漲,而澳股市場則出現了全面上漲,甚至連通常受高利率利好的金融板塊也出現下跌。
面對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澳聯儲可能將不得不繼續其緊縮貨幣政策。
澳聯儲副主席肯特博士坦言,當前影響通脹的不可控因素仍然很多,中性利率水平也被提高到了3.5%。
多家金融機構預測,8月24日澳大利亞再次加息的概率高達60-70%,可能將官方利率提高到4.60%,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房地產市場壓力增大
高利率環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了顯著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抵押清償總額已經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每個季度有價值400億澳元的房屋被還清貸款。
然而,這並非好消息,而是反映了大量貸款人無法負擔房貸,被迫拋售房屋的嚴峻現實。
以墨爾本東區居民Logan和Judy為例,他們最近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豪華別墅。
這對夫婦在2021年低利率時期貸款建造了這套房子,但隨著利率快速上升和生活成本增加,他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
政府應對措施
面對這一嚴峻局面,澳洲聯邦政府宣布了一項全新的住房協議,計劃投入93億澳元以緩解高利率和高通脹帶來的住房困難問題。這項計劃包括培養建築工人、增加學生宿舍、為政府住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以及推進社區住房項目等多方面措施。
儘管政府採取了積極措施,但這些政策能否及時有效地緩解當前的經濟壓力仍存在不確定性。
持續上漲的通脹率和高利率環境無疑會繼續抑制消費,而一些難以通過利率調控的商品價格,如原油和房租,將是決定通脹走向的關鍵因素。
澳大利亞當前面臨的經濟挑戰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央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平衡點。
在控制通脹和維持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同時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澳洲經濟政策的核心任務。
無論如何,這場經濟風暴對澳洲民眾的生活質量和財務狀況都將產生深遠影響,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應對。
澳大利亞生活成本危機:
慈善機構面臨空前壓力,民眾排隊領取熱餐
近日,一張令人心碎的照片引發了廣泛關注,照片中顯示大量澳大利亞人排隊領取熱餐。
這一場景不僅暴露了當前生活成本危機的嚴峻狀況,也凸顯了慈善機構在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
悉尼慈善機構SWAG Family Sydney的總裁Ricky Herrera在悉尼中央商務區馬丁廣場的一個食物發放點外拍攝了這一觸目驚心的畫面。
Herrera先生的慈善機構每周為數百人提供食物援助,並在利物浦和卧龍崗設立了服務站點。
Herrera表示:」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越來越多的母親和孩子被迫睡在車裡,甚至有老年人也不得不以車為家。」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全國各地類似的長隊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景象。
最近在墨爾本內西區的Footscray,就有數百人排隊等待食物援助。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困境不僅限於無家可歸者。
Herrera先生指出:」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有固定住所的人也來尋求食物援助。因為在支付了房租、電費和電話費后,他們已經沒有錢購買食物了。」
這一現象反映了當前生活成本上漲對普通家庭造成的巨大壓力。
慈善機構的工作不僅限於提供食物。
Herrera先生每周還會多次探訪在街頭過夜的無家可歸者,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資。
更令人心痛的是,他經常接到絕望者的求助電話。
「我們遇到了一些抑鬱、有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傾向的人。我每天晚上都會接到那些準備放棄的人打來的電話,有時凌晨2點或3點就要趕到城裡去幫助他們。」
這種情況在澳大利亞各地普遍存在。
在墨爾本內西區運營的慈善機構Reaching Out的創始人Randa Beirouti表示,長隊已成為新常態。」我們的求助人數呈指數級增長,」該慈善機構每周一下午都會開設一個攤位,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衣物、毯子和睡袋等必需品。
造成這一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住房負擔能力的歷史性下降。
根據Anglicare Australia的最新數據,在45,000多個租賃房源中,只有0.6%或289套房屋被認為是負擔得起的。
Anglicare Australia執行董事Kasy Chambers直言不諱地表示:」住房危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這不是誇張,這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新常態。」
最近的一項全球調查更是將悉尼列為全球第二難買房的城市,僅次於香港。
墨爾本和阿德萊德也位列全球十大最不負擔得起的城市之列。這些數據進一步證實了澳大利亞住房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
面對這場持續加劇的生活成本危機,澳大利亞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
政府應當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來緩解住房壓力,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支持。
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大對慈善機構的支持力度,幫助它們更好地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
*以上內容系網友創夢AUS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