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被拋棄?! 中國留學生不來了! 大批華人「反潤」回國, 真相是……
澳洲明年恐迎來大動蕩!
留學生人數暴減
移民人數被限制
大批華人反向潤回國…
到底會帶來什麼影響?
01、中國留學生不來了!澳洲政府大幅提高學簽費…
澳洲不想要留學生了?
學生簽證收費的大幅上漲促使一些潛在和在讀留學生重新考慮是否要來澳洲留學。
從7月1日起,國際學生簽證申請費翻了一番多,從710澳元漲至1600澳元。
來自中國蘇州的小王(音譯)正在猶豫是否要在2025年選擇墨爾本大學或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法律專業,但她卻面臨著高昂的簽證費…
「這是不是因為(澳洲政府)根本不想讓我來?」
她質問,「我是搖錢樹嗎?」
儘管承認澳洲大學的世界排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但她已經開始關注香港或歐洲的其他選擇。
「香港離中國大陸更近,文化相似,因此更有吸引力,」
小王說,「那裡的大學課程也往往較短,從而降低了總體成本。」
德瑪(Karma Dema)是不丹的一位單身母親,目前正在努力供兩個孩子完成澳洲的TAFE教育。
但她無奈地表示,隨著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膨脹,儘管她想一碗水端平,但如果今天必須做出抉擇,她將只能供得起一個孩子在澳洲讀大學的簽證費用。
與此同時,正在堪培拉大學準備攻讀信息技術碩士學位的拉莫(Jigme Lhamo)說,她很擔心像她這樣出身貧寒的不丹學生未來會讀不起澳洲學位。
學費上漲以及課程費用增加可能會促使未來的學生轉而考慮英國或加拿大等其他國家。
專家預計,簽證費翻倍將導致留學生人數減少,從而對經濟產生影響。
截至今年3月,74 萬多名留學生為澳洲經濟貢獻了470多億澳元。
而因為簽證費的上漲,就連在校學生也打起了退堂鼓。
巴西學生贊波利(Henry Zampoli)說,他想從信息技術專業轉到市場營銷專業,但又捨不得重新申請學簽。
這位21歲的學生說:「學費變得太貴,我想乾脆中斷學業。一看到這些變化,我就退縮了,開始了解更多資訊,想去歐洲的大學。」
正在悉尼大學攻讀文科學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小沉(Eric Shen)說,學簽漲價傳遞出了不歡迎留學生的訊息。
他擔心留學生需要支付的其他費用也會上漲,正在考慮其他留學目的地。
留學生的減少,會對澳洲產生什麼影響?
有華人網友近日在小紅書上寫了這麼一篇帖子…
1.起碼之後的兩三年澳洲留學生人數會持續降下去。
2.越來越多基礎工作可能會開始缺人,比如餐廳和送餐員。基礎的pay也會對應高起來一點。而市場結果又是大家來買單,東西繼續貴。
3.有些小學校會開始關門門。
4.雖然基礎工作好找了,但是你理想的工作嘛競爭就變激烈了。澳洲現在因為大環境的原因好多公司收緊招人這個動作。空位少了,競爭大了。
5.因為工簽變短,而拿PR又和工作關係密切,進一步讓求職變得更卷。
6.房租開始降一些,但僅限城市外圍 suburbs。學校周邊和 city還是讓人望塵莫及。
從他的角度來看,似乎弊大於利,但是下面也有華人指出:「會變得幸福,參考疫情。」
這段評論引發了大量的點贊,下面也不少網友紛紛跟評表示同意。
您覺得留學生人少了,
在澳洲的人會整體更加幸福嗎?
大批澳洲華人「反潤」回國!在這邊過不下去…
澳洲政府針對移民和留學生的各種限制,也是考慮到本地人的生活。現在不少本地人覺得太多臨時移民,把澳洲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隨之而來的,也出現不少華人「反潤」回國的浪潮。
據SBS報道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海外出生人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在澳居住多年的華人選擇搬回中國生活。
當華人孫躍(Michael Sun)選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布里斯班,去年舉家搬回中國時,他將自己的決定稱為「反向潤」。
「潤」為口罩期間一網路用語,據稱是指從中國移民海外。而孫躍解釋,與之對應,「反向潤」就是指移民回中國。
孫躍2002年來到澳洲,完成學業后在布里斯班工作、組建家庭,並獲得永久居民簽證。
在接受SBS中文採訪時,孫躍表示,生活成本是他選擇離開澳大利亞的直接原因。
「這兩年物價瘋狂地長,」他說。
「2016年的時候,當時澳洲物價和中國差不多,買一瓶牛奶大概一兩澳元,吃頓飯只要十一二澳元就可以吃飽。現在一頓飯就要二三十澳元。」
「物價太高,房租又貴到不如買房,可房價又漲了很多,所以就是無限地惡性循環。可是工資沒有怎麼漲,房價又漲不停,每次看到房子都有心理壓力。」
據4月下旬發布的《Domain房價報告》,澳大利亞房價中位數已創紀錄地達到111.3萬澳元,而布里斯班是房價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孫躍意識到,澳大利亞的教育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已經不是幾年前比較輕鬆的時候了,當時大家可以比較『躺平』,可以正常生活。」
距離首次來澳20多年後,他決定與家人回到了位於河北保定的故鄉。
他承認,儘管故鄉的空氣質量和經濟、就業環境還並不十分理想,但合理的生活成本和較高的生活便利性仍然支持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他笑著說,在澳大利亞,「在簡餐店都不敢敞開了吃」,而回到保定后,相比之下,吃飯的成本「幾乎就是零」。
用低於在澳大利亞租住一套小公寓的價格,孫躍還在當地租下了一個帶院子的房子,過著與朋友「買菜、做飯、喝酒」的生活。
「壓力也不會很大,不是每一天都需要掙錢,每天開開心心就好,」他說。
華人于菁菁2006年來黃金海岸讀書,曾是澳大利亞一所公立學校的教師。
于菁菁告訴SBS中文,為了更友好的創業環境和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在澳大利亞生活15年後,她還是選擇帶著女兒回到北京生活。
目前,她經營一家教育公司,從事跨國教育交流和遊學。
中國給你的機會更多,它人口基數比較大,而且對於創業者來說相對容易,賽道很多,規模從小到大也有很多選擇。
于菁菁坦言,中國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支持「海歸」創業,這對她這樣有海外生活經歷的創業者十分具有吸引力。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3年10月刊載的一份綜述顯示,中國多地為歸國創業者提供落戶傾斜、租房補貼、創業資助、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于菁菁說,在澳大利亞,創業成本更高,獲取需要的支持相較更困難,對於多元文化社區而言,獲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暢通。
儘管如此,她表示,「反向潤」有兩面性,中國快節奏、高密度、壓力大的職場模式讓她在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
「在澳洲基本每個周五下午大家有『Happy Hour』,喝點東西聊一聊,周末和假期也不用回郵件,」她說。
「在中國,尤其是創業者,基本是24/7,拿出一塊時間,比如在周末完全不回消息,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中國研究副教授陶郁(Yu Tao)博士認為,對於有中國背景的華人移民來說,儘管可能在澳洲生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返回中國生活的情況仍十分常見。
「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移居澳大利亞、變成永久居民以後,是不是加入澳大利亞國籍,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考慮,」他說,這些因素是養老和社會保障、職業發展、文化認同等。
陶郁表示,在選擇長期居住地的時候,往往關乎「社群性」,是一種「忠誠和身份的選擇」。
但是,幾位受訪者均對SBS中文表示,儘管已經在中國紮根,但居澳經歷還是給他們的生活留下了印記。
于菁菁表示,她的辦公室還掛著澳大利亞地圖,這也是她公司的遊學目的地之一。
「我和女兒的飲食也還是很西式,每次問她想吃什麼,她還是會選擇西餐,漢堡、披薩。關於澳洲,她印象最深的也是上學時要自己帶午餐盒,」她說。
兩位受訪者均表示,不排除在未來讓子女回澳大利亞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
「要親眼去看才是最好,」孫躍表示,「要讓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讓他有一個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他後面認為澳洲更好或中國更好,然後做出選擇。」
于菁菁則計劃,在中國完成孩子的基礎教育后,她會參照女兒的意願,與女兒商議是否在高等教育階段回到澳大利亞。
03、小編結語
明年留學生人數的大幅削減,必將對華人生意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是否會緩解澳洲目前面臨的經濟困境呢?房租和房市會有所緩解嗎?生活成本會下降嗎?我們會變得更加幸福嗎?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