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澳大利亞,危險

最近,加拿大經濟危機的消息不斷衝上西方媒體頭條,作為一個土地面積遼闊、人口稀少,同時又是移民和資源出口的大國,加拿大的經濟危機立刻給敲響了警鐘。

加拿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雖然央行在第二季度率先降息,但是經濟增長速度仍在不斷放緩,而2023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速也被下調,讓這個移民和資源大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昏暗的陰影。

而造成目前這一局面的,除了在高科技和製造業缺乏競爭力以外,還有一個隱藏在公眾視線里的重大推手——人口的瘋狂增長。

據悉,加拿大人口在2022年增長了140萬人,比加拿大央行人口增長模型中的「最高增長」還高出將近1倍。

作為一個總人口僅為3,800萬的國家,140萬的人口增長相當於3.68%,在現代歷史上可以說達到了天文數字。

那麼人口的增長不是應該提振消費和經濟的嗎,為什麼反而會變成造成加拿大經濟危機的根源呢?

如果是這樣,那麼在近年來破紀錄引進海外人口的澳大利亞,是否也將面臨危機呢?

我們先來看加拿大經濟危機,主要原因有兩個:人口增長過於旺盛,導致本地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嚴重擠兌

大量勞動力湧入市場,造成惡性競爭,政府政策失誤導致競爭力和生產力直線下降

這兩點,澳大利亞同樣正在經歷——歷史新低的房屋空置率和屢屢突破紀錄的房租價格,以及破紀錄的海外勞動力湧入導致的生產力驟減。

對此,加拿大智庫弗雷瑟研究院(Fraser Institute)高級分析師Philip Cross指出,加拿大政府對於目前的經濟困局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加拿大在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的前提下,大量進口海外勞動力。與其去開創更多的產業和價值,加拿大政府採取了「利益再分配(redistribution)」的策略。

所謂「利益再分配」,其實就是把一份原本就不大的蛋糕(經濟總量)分割給更多的經濟活動參与者(勞動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家企業從10名員工擴招到了20名,那麼在每小時工資不變的前提下,有一半的人就要失去一半的工時。

這又造成了許多連鎖的問題,比如全國的生產力開始不斷下降——原本1個人能幹的活,變成2個人來干,產出的經濟總值不增加,生產力必然下降。

從加拿大國家統計局數據可見,在17個主要行業中,除了交通和倉儲、以及零售兩大行業的生產力有略微增長以外,其餘15個主要行業的生產力均出現了暴跌。

這點,同樣也正在澳大利亞發生——生產力從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就不斷下坡,在經歷了6個季度的持續下滑之後,終於在2023年末出現止跌。

不僅如此,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減速造成的人工價格上漲,又進一步惡化了生產力(更高的人工成本和更低的產出)。

而就業市場的內卷也造成了大量年輕人失業的壯觀景象——總失業率高達6.4%,而15~24歲的年輕群體失業率則高達14%!

這種可怕的趨勢也正在澳大利亞抬頭:找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

平台Seek數據顯示,招聘廣告的數量自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驟減,截止今年5月,招聘廣告的數量已經減少43.18%,而平均每個招聘廣告的求職人數則增長了200%。

這一點上,弗雷瑟智庫的點評一針見血——只有不斷擴大經濟規模和產業價值,才能夠滿足更多人口的需求。

然而,無論是加拿大還是澳大利亞,目前仍在依賴二戰後的經濟模式——出口資源(加拿大的原油、澳大利亞的礦石,分別價值數千億美元)以及移民帶動的教育、房地產以及消費等營收。

人口增長方面,澳大利亞在2022年迎來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海外凈移民(入境人數與離境人數凈差),而毫無疑問,這些新增人口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一模一樣的難題——公眾資源的嚴重擠兌。

據澳大利亞投資顧問公司SQM的數據顯示,全澳房屋空置率仍然在1%附近徘徊,可以理解為100套住房中,只有1套空置。

房租價格的步步攀升,加上就業市場的不斷惡化,以及公眾資源的擠兌,正在透支澳洲下一代的未來。

當然,如果要說加拿大的這場經濟危機是否有希望解除,那麼加拿大央行的果斷降息或許會成為扭轉,或者說減緩衝擊的及時雨。

但是,澳大利亞所面臨的危機卻更加棘手,因為澳大利亞面臨的高通脹反彈,極有可能成為迫使再次加息的導火索。

在幾周前出爐的通脹數據中可見,澳大利亞通貨膨脹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連續多個月加速反彈,在5月沖高至4.0%的驚人水平,距離澳聯儲制定的2~3%的目標越行越遠。

在數據出爐后,澳洲債市和匯市立刻出現強烈反應,其中與未來利率高度正相關的國債收益率大漲,而兌一籃子主要貨幣也持續上漲,這些都是資本市場開始計價加息的體現。

這也就說,澳大利亞不僅需要去解決加拿大所面臨的兩大難題,同時還必須為又一次加息,以及非常可能隨之而來的經濟硬著陸做準備。

人均GDP增長早已陷入衰退的澳大利亞,是否能夠避免整體經濟的衰退呢?

更重要的是,在2025年的聯邦大選逐漸靠近的關鍵時刻,如果經濟困局導致的支持率繼續下滑,那麼是否會趁機拿下,再順勢掀起抵制移民的浪潮呢?

在過去兩周內的英國和法國大選連續「翻車」之後,澳洲的未來似乎也將充滿變數。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