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中國人到澳突然離奇消失!警告發布!2人逃走+華人打黑工被PR室友舉報,網上熱議開了…
24小時內,一則關於中國旅遊團成員在澳大利亞集體脫團的消息引發熱議。
甚至在網上掀起一波熱浪!
相關行業內紛紛發布警告:
這一事件不僅給涉事旅行社帶來麻煩,也引發了人們對澳大利亞旅遊簽證政策和跟團旅遊管理的深入討論。
據報道,一個中國旅遊團的多名成員在澳大利亞旅遊期間突然集體脫團。
這不是首次發生此類事件,之前曾有過更大規模的集體脫團案例。
博主表示,這事兒旅行社是真的倒霉,那兩個客人才能賺多少錢。
這種行為不僅給旅行社帶來經濟損失和信譽危機,也對其他遊客和導遊造成了不良影響。
許多網友對這類事件的戲劇性表示驚訝,同時也指出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比如以下這個:20個人的團全跑了!
也在最近!
一位網友調侃道:”之前有個20多人的團全跑了,只剩下領隊1人在風中凌亂!”
另一位幽默地評論:”領隊:不是你們要不帶上我算了吧。”
有人分享了類似經歷:”我朋友跟團去濟州島玩,也有脫團的,導遊和領隊急死了。”
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這個領隊其實是個’蛇頭’吧?”
這些評論反映出,脫團現象不僅存在於澳大利亞,也發生在其他國家,已成為旅游業的一個普遍問題。
押金制度與脫團動機的爭議
對於旅行社採取的高額押金政策,網友們有不同看法:
有人透露:”出團要收保證金的,我以前在廣之旅上班去歐美澳一個客人保證金5萬,就是為了防止客人逃跑不回來。”
另一位驚訝地問:”押金20w都不要啦?”
但也有人質疑押金的普遍性:”旅遊要交押金?”
關於脫團動機,許多網友表示不解:
“澳洲消費那麼高……黑在那裡什麼保障都沒有,圖什麼?”
“不懂這年頭脫團的圖啥,沒身份只能做最累最沒錢的活兒,沒保險沒養老,租房都要拜託別人,圖啥啊。”
“特別是covid之後,通貨膨脹biu biu物價油價往上漲,在澳洲有收入的都覺得澳洲存錢難了。”
對旅遊簽證申請的影響
許多網友認為,頻繁的脫團事件直接導致了澳大利亞旅遊簽證申請變得更加困難:
“就這些人搞得簽證越來越嚴。”
“天天說中國免簽國家少,原因不就在這。”
一位網友分享了具體數據:”移民局數據,那年10月至第二年六月,中國大陸持簽證來澳洲的,只有三成按時回國!這就是為什麼拒簽這麼多!”
還有人感嘆:”今年澳洲拒簽率賊高。”
即使條件優秀的申請人也可能遭遇拒簽:”有多個國家的出入境記錄,在國內也有工作收入,非單身還有孩子,流水和存款都存夠,就這樣仍然被拒簽了!”
這些評論反映出,脫團事件不僅影響了旅行社的經營,也給其他希望赴澳旅遊的中國公民帶來了不便。
總的來說,這起集體脫團事件引發了網友們對旅遊管理、個人誠信和簽證政策的廣泛討論。
如何在便利旅遊和防範非法移民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澳大利亞嚴格的簽證制度
澳大利亞有嚴格的簽證和工作許可制度。持有合適簽證的人可以在規定範圍內合法工作。例如,學生簽證通常允許每兩周工作40小時。
近年來,澳大利亞確實面臨一些挑戰,如簽證濫用和非法就業等問題。政府正採取措施加強監管,打擊虛假教育機構和簽證欺詐行為。
對想在澳大利亞工作的人來說,最安全的方式是通過正規渠道申請適當的簽證。這包括:- 技術移民簽證
– 僱主擔保簽證
– 工作度假簽證
– 學生簽證(有限制的工作權)
申請人應注意遵守簽證條件,避免非法就業。
澳大利亞歡迎合法移民,但也嚴厲打擊非法活動。遵守法律法規對個人和社會都有益。
除此之外,近日,一則關於打黑工被舉報也和咱們同胞有關…
這幾天,一則關於華人是否應該舉報疑似”黑工”室友的帖子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再次將”舉報文化”這一敏感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情源於小紅書平台上的一篇帖子。
一位自稱擁有澳洲永久居留權(PR)的華人網友表示,自己租房時可能誤入了”黑工窩點”。
他描述室友都是中年同胞男性,其中有人頭髮已白,穿著熒光服,據詢問都是在工地工作。
這位網友猶豫是否應該舉報這些疑似”黑工”的室友,並向網友徵求意見。
帖子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激烈討論。
網友們的反應大致可分為兩類:支持舉報者認為這是維護法律的正確做法;反對舉報者則認為這樣做有悖人情道德。
爭議之激烈,甚至促使許多人另外發帖表達憤怒。
網友評論的三種典型態度根據帖子引發的討論,我們可以將網友的反應大致分為三類:01.、法理派:堅持法律至上
這類評論認為,舉報黑工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他們的觀點包括:
– “黑民犯法,舉報有什麼問題嗎?”
– “支持舉報。”
– “黑民讓合法簽證申請越來越困難了,侵害了其他遵紀守法的學生和遊客的權益,確實是違法的。”
– “每一個澳洲公民和澳洲合法居民都有義務向移民局提供非法移民人員的線索!”
法理派強調,維護法律秩序對於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他們認為,只有嚴格執法,才能確保合法居民的權益不受侵犯。
02.、情理派:強調人情世故
持這種觀點的網友認為,即使可能存在違法行為,也不應該輕易舉報,尤其是當事人並未直接危害他人時。
他們的評論包括:
– “不利己,圖啥呢,還有獎勵么。”
–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 “不止黑工,還是黑民,但是人家沒有得罪你吧,如果說為人高調牛逼壞你可以舉報,但是有些黑民是實實在在出去掙錢,全家指望他。”
情理派強調同理心和互幫互助的重要性,認為在異國他鄉,華人更應該互相扶持而非互相舉報。
03.、中立派:呼籲謹慎判斷
這類評論者傾向於保持客觀,提醒大家不要輕易下定論。他們的觀點包括:
– “好奇怪 都沒有實質證據就要舉報 我爸頭髮也白了 穿熒光服 也干工地 但有pr”
– “也許他們持有過橋簽證呢。”
– “怎麼知道別人是黑下來的呢?看來還是不能相信任何人”
中立派認為,僅憑表面現象就做出判斷是危險的。他們呼籲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先確保掌握了充分的事實。
華人社區的團結問題
這起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華人社區凝聚力的討論。一些網友認為,動輒舉報同胞反映了華人社區缺乏團結。他們擔憂這種行為會進一步削弱華人在海外的地位和影響力。
有評論將華人與其他少數族裔進行對比,認為印度人、非裔等群體更懂得抱團。他們認為,正是因為華人之間的互相猜忌和舉報,導致華裔在海外常常處於弱勢地位。
然而,也有聲音指出,這個問題不應簡單地歸結為”團結”與否。他們認為,遵紀守法和維護群體利益之間並非總是對立的。關鍵在於如何在不同情況下做出明智的判斷,既不違背良知,又不觸犯法律。
有人擔心過度舉報會影響群體團結:
“要不說為什麼華裔在外一直被欺負呢,三哥黑哥都抱團,就中國人在外面底層互害。”
“出門在外就是要團結,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的 。有人幫我過,我也幫到過別人 。這樣才是個良性循環。”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個問題不應簡單地歸結為團結與否:
“黑不黑工,跟團結有關係嗎?”
“關什麼華人團結問題凈扯淡!黑白都有理, 無所謂了, 過好自己生活就好, 何必爭”
這些不同的聲音凸顯了海外華人在處理類似道德困境時面臨的挑戰。
面對今日這倆個事件,大家有什麼看法?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