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新聞!澳洲很快就沒法去私立醫院生孩子了,倒閉潮開始,百萬家庭受影響

2024年07月16日 15:42

,因為公立醫療系統早已不堪重負,很多華人都會使用私立醫療系統。

而剛剛澳媒曝出驚人消息:澳洲私立醫療系統也「命懸一線」!

倒閉潮已開始

01.、據澳媒報道,現在數以萬計的公立醫院患者等待手術的時間超過一年

這也是二十年來最長的等待時間因為已經不堪重負的醫院系統充斥著使用私立系統的病人:過去五年全澳近 80 家私立醫院關閉,另有 12 家私立醫院關閉了產科或精神衛生服務,整個系統瀕臨崩潰。

目前的總體情況非常糟糕,醫生預測,五年內,澳洲將不會有私人產科服務。

(私立醫院產科病房)

大量私立醫院關閉,這意味著:使用私立系統的病患被迫進入已經不堪重負的公立醫院,現在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即 82,000 人)等待手術的時間超過一年。

精神科的情況更糟,一方面由於精神科醫生短缺、另一方面,很多醫生不再在醫院看診高度複雜的患者,私人精神衛生服務已成為沒有患者的「幽靈病房」。

他們寧願在私人診所做 ADHD 評估,每次預約收費 1000 ,可以賺得更多。

澳洲的私立醫院部門在上個財政年度總共虧損了 6.11 億澳元,聯邦衛生部長 Mark Butler 已經要求衛生部對的可行性進行財務檢查。

與此同時,雖然私立醫院在不斷消失,但人們仍然支付著飛漲的私立醫療保險,很多人並未得到實質性的回報。

「2030 年底之前的每一項預測都表明,私人分娩不足以讓醫院繼續營業。所以我們預測,到 2030 年,澳洲將不會有任何私人產科。」產科醫生兼醫學協會 (AMA) 主席 Steve Robson 教授說。

澳洲最大的非營利性醫療服務提供商 St Vincent』s 醫院的首席執行官 Chris Blake 說,情況比這更糟。

「只需簡單計算一下患有慢性病的人的壽命,再加上人口統計數據,這個系統(公立和私立)在五年內就會資金不夠了。」Blake 說。

澳洲的私立醫院承擔了全澳三分之二的擇期手術,如果私立醫療部門破產,都不敢想象後果怎樣,這會讓澳洲的公立醫院無法應對。

私立醫院聲稱,澳洲的私人醫療保險基金去年利潤翻倍至 20 億澳元,沒有為他們提供足夠資金。

「醫療保險公司有能力支付住院護理的真實費用,而無需進一步提高保費。」澳大利亞私立醫院協會主席 Christine Gee 說。

(左:聯邦衛生部長,右:AMA 主席 Steve Robson 教授)

02.

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經驗豐富的護士辭職,私立醫院也非常缺人。所以很多醫院現在只向患者提供「可以盈利的」服務。

「頜面手術是許多人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會選擇的手術類型,用於拔除兒童智齒和扁桃體切除術,但這種手術實際上並不賺錢,醫院正在虧損,所以醫院說,『看,我們做不了,我們只想做骨科手術。』」Robson?教授說。

而澳洲很多私人健康保險最高級別的「黃金險」(Gold cover)的價格:已經飆升至每戶每年 1 萬澳元以上,澳大利亞私人醫療保健首席執行官 Rachel David 博士表示,截至 3 月份,醫院治療的健康基金支出增長了 9.7%,而且「沒有證據表明,擁有因加入而獲得的收益減少或目前面臨私人醫療服務的障礙」。

她說,專科醫生對常見外科手術收取更高,導致病人自付「差額」費用,這一趨勢很明顯。

「我們聽到越來越多的故事,人們在最脆弱的時候收到醫生開出的令人震驚的意外賬單。其中一些賬單超過 1 萬澳元。」她說。

與此同時,Boston Consulting Group 諮詢集團發現,因為「差額費」,澳人去那裡就診的次數減少,一些患者根本無法得到診斷。

報告稱:「如果保持新冠疫情前的增長軌跡,全科醫生的就診次數現在比現在低了 9%。」

專科醫生就診次數下降幅度更大,一般看專科醫生需要使用私保。

自疫情爆發以來,產科、外科和眼科專家在私立醫院的平均工作時間都減少了,全科醫生也越來越多地選擇兼職。

報告還發現,從 2018 年到 2023 年,私立醫院的住院總人數複合增長率不到 1%。

維州關閉醫院名單:

03.

面對這則突如其來的消息,讀者也炸開鍋:所以,錢都到哪裡去了?

醫院倒閉?下一步是什麼?

澳大利亞,正在倒退!

如果你希望更多人購買私人健康保險,那麼就應該讓保費完全免稅,同時對於那些購買私人健康保險的人,將醫療保險稅從 2% 降至 1%。

30 歲以後,如果你沒有健康保險,每年都會被徵收 2% 的附加費,這個政策需要重新考慮。我現在可以負擔得起私人健康保險,但我不會一輩子都為此付出代價。也許應該有激勵政策,比如:如果你每年保留一份保單,那麼附加費就會減少 2%。

……

結語

這消息實在令人震驚,之前澳洲公立醫療系統的不堪重負已是眾人皆知,誰知道竟然私立系統也命懸一線?

希望決策制定者更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及時做出政策調整,挽救岌岌可危、關乎民生的衛生系統吧!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澳大利亞自行轉載自澳洲辣媽聯盟,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