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尼晨鋒報》報道,電信公司、社交媒體公司和銀行被貼上了最不受客戶信任的標籤,而消費者曾經對大型超市的高度評價也因對食品日用品價格飆升的擔憂而受到損害。
作為研究公司Roy Morgan每月評級的一部分,消費者會對行業和品牌的信任度進行評分,當他們認為這些行業和品牌過於受利潤驅動、收取高價以及對客戶關注不夠時,就會給它們打低分。
Roy Morgan研究公司首席執行官米歇爾·萊文(Michele Levine)表示,利率上升和生活成本壓力是導致消費者日益不信任的因素。
她表示,澳航、Harvey Norman、AMP和力拓等大公司的問題也導致消費者普遍失去信任。
自2018年以來,Roy Morgan每月連續對2000多人進行了關於他們信任和不信任的品牌的調查。凈信任分數是通過信任減去不信任來計算的。
萊文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澳洲人的信任感更強,然而,對行為不當的高管的不信任感急劇上升,這導致消費者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
從截至去年12月的12個月平均水平到今年3月的12個月平均水平,消費者對Coles和Woolworths的不信任感不斷上升,導致對整個超市行業的信任度下降。
雖然超市的整體信任評分仍然為正,但該行業遭受了三個月來的最大跌幅。
同期,公用事業、銀行和保險行業的凈信任得分排名也有所下降。電信行業是最不受信任的行業,緊隨其後的是社交媒體和銀行業。
雖然消費者因過於追求利潤而對超市的信任度打分,但他們更不信任銀行,因為他們過於追求利潤。
「隨著抵押貸款利率持續上漲和生活成本壓力,澳洲對銀行以犧牲他們的利益為代價賺取如此巨額利潤越來越感到憤怒,」
消費者因為漲價和壟斷物價而對超市感到反感,而銀行和電信公司則被消費者認為不夠重視。當談到購物者信任的品牌時,Bunnings是最值得信賴的,其次是Aldi、Kmart、蘋果和豐田。
與銀行業的整體趨勢相反,澳洲聯邦銀行在三個月內的信任排名有所提升,成為最受信任品牌第16位。
對品牌的不信任可能會持續存在。萊文表示,繼2022年Optus數據泄露事件之後,該電信公司一直無法擺脫澳洲最不信任品牌的地位。
另一方面,Medibank在2022年數據泄露后,正在慢慢顯示出品牌形象恢復的跡象。
聲譽損失會對上市公司股東和客戶產生影響。 Medibank數據泄露事件發生后,不信任感飆升,導致這家健康保險公司的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近20億澳元。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