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中國姑娘在澳洲當幼教,因為工資低,當地人都不願意干
一大早來到教室,我很快給孩子們在房間角落換了一種新玩法,我想他們一定會喜歡這個好玩的遊戲!
我列印好一些情緒表情卡片,簡單用藍丁膠裝飾了一下,製作了兩個小人的模板,讓孩子們一邊從鏡子里觀察自己,然後用各種顏色、可以擦拭的馬克筆塗自畫像。
我有意識地向他們提問:「寶貝兒,你今天穿的什麼顏色衣服呀?」「你的頭髮是什麼顏色?」「我看到你頭上有點紅色,是發卡嗎?」
我不停地和孩子們互動,引導他們明白遊戲的有趣之處,果然聰明的寶貝們玩了一次之後,就會自己坐在桌邊畫五顏六色的小人啦 !
他們坐在鏡子前又可以安靜5—10分鐘,讓這些活潑好動的「洋娃娃」們安靜下來,可真是太難了……
我是阿誇,25歲,浙江杭州人。目前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社區日托園,擔任學前兒童幼教。
(我引導孩子們玩新遊戲)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愛的氛圍里。家裡的長輩們都十分疼愛我,關心我。我做任何事情,包括我喜歡什麼,想學什麼,他們都會竭盡所能給我最好的。
我父母的教育理念非常民主,他們尊重我的每一個想法,儘力支持我。我們之間就像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任何時候,我都可以獨立思考許多問題,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
生活在這樣陽光快樂的家庭,我因此養成外向樂觀的性格,感覺生活中沒有遇到什麼很沮喪的事情,我總會想事物好的一面。我也特別喜歡結交朋友,喜歡跟大家聚在一起,我的樂觀情緒總能感染到周圍的朋友,讓他們跟著我一起變得開心快樂。
(我在澳洲旅遊)
高中畢業后,我來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攻讀本科,這是一所在澳洲排名第一的著名大學。像所有的高等學府一樣,有非常系統化的學術,教授嚴謹的理論邏輯和哲學。
作為女生,我學的是文科,那時感覺自媒體行業發展迅速,而且我擅長交流,有很多有創意的想法,不管是學新聞傳媒還是廣告傳媒,從各個方面考慮都比較適合我,所以選擇學習傳媒專業。
我一直喜歡藝術,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了很多藝術類的課程,包括繪畫、音樂、舞蹈,我都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樂趣。
後來學習到一些關於藝術啟蒙教育方面的課程,研究生的時候我就從傳媒專業轉為學習教育碩士。
讀完教育碩士的時候,我已經在澳洲生活了將近五年。我覺得可以發揮自己擅長的一面,去從事藝術教育方面的工作。由於中間遇到疫情,我有了不少空閑時間,可以深入地去了解澳洲的文化和體驗當地的生活。
澳洲這邊的人都喜歡過悠閑自在的日子,會將工作和休息平衡得很好,工作之餘會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度假。我自己也很適應這樣的節奏,喜歡上了這種舒緩的生活方式。
(我研究生畢業)
一次機緣巧合下,朋友推薦我去做幼教,建議我可以通過幼教這樣的方式獲得澳洲的綠卡。
我聽了之後很感興趣,想留在澳大利亞發展,就決定再去讀一個幼教的學歷。
為了通過考試,我每天花5~6小時強化練習英語,每天起床吃飯洗澡,都不忘背聽力測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拿到資質之後,我正式成為一名幼教行業老師,移民的事情也在同步進行中。
現在的我,過上了自己嚮往的日子。平時我會努力工作賺錢,工作之餘就去享受自己的生活,去嘗試過以往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運動,衝浪、滑雪,幾乎每周都會找時間去山裡露營住一兩天,讓自己的身心放鬆。
(我嘗試衝浪)
我工作的時候非常努力,也很辛苦,但得到了很好地鍛煉。我是在一個社區日托園擔任幼教老師。
在澳洲做幼教很不簡單,身心會接受非常大的挑戰,完全沒有想象中那麼舒坦。
我工作的日托園屬於商業模式,上班時間比較長,不是陪孩子們玩玩,陪他們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非常考驗老師的身心。
做幼教之前,我很喜歡小孩子,他們那麼可愛,我應該可以很輕鬆地勝任工作。
真正做了幼教之後發現,我還真是比較喜歡小孩子的人,這些金髮碧眼的外國寶寶簡直就是天使寶寶,一個個都是會動的「洋娃娃」,一舉一動都萌態十足。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我會比較有耐心地去教他們。即使他們頑皮不聽話的時候,我也會覺得這些小寶貝們這麼可愛,很容易就原諒他們了。我對每天該怎麼安排課程,怎麼鍛煉孩子,寫了很多計劃,設計了種種方案。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天天變著法兒,發揮自己擅長的藝術細胞,構思各種創意,想各種新的遊戲,各種新的玩意兒來吸引他們,讓他們開心地玩,有意義地度過在幼兒園的每一天。
我經常帶著孩子們做簡單的科學趣味小實驗,比如教他們自己動手製作一種可流動的混合體。原料採用一比一的玉米澱粉和水再混合進其他一些材料,混合體就可以做出來了,這種混合體輕輕地觸摸是流動的黏性物質,一用力就會變硬。做這個實驗可以充分鍛煉4-5歲孩子們的觸覺,肌肉運動技能和創造力,以及對物體形態的理解。
(讓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
通過一年多細緻認真地工作,我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我。
但是這個工作真的很辛苦,澳洲這邊幼兒園一個班大約有8—14個孩子,有些孩子不是每天都來上學,日托3歲以上老師和孩子的比例是1:11,超過11個小孩就需要第二個老師在班裡,3歲以下則是1:4的比例。
這邊也沒有保育員,老師不光要上課,還要負責班級裏面很多繁雜的事情。孩子們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衣服又弄髒了,我都要一一處理。忙完孩子們的事,教室里的衛生我們老師也得自己搞。
最著急的是,如果上班的時候我想去上廁所,我需要給辦公室打電話,問有沒有人可以過來替我一下。
因為澳洲在教育方面的管理政策非常嚴格,必須等到有一個人站到了班裡,我才能出去。
(旅途中欣賞澳洲美景)
因為太操勞了,一年到頭幾乎不生病的我,做了幼教之後,免疫力直線下降,每天不是腰痛背痛,就是鼻塞嗓子癢,晚上也睡不好。
最誇張的是,去年剛開始工作,一個月竟生了四次病,什麼病都有,腸胃炎、流感、發燒。好不容易熬過三個月,身體變好了,又開始經歷各種排班、調崗、同事離職等心累的事情。
諸多辛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在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很熱愛這份工作和小朋友,給孩子們上課陪著他們,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困難,一旦身體生病不舒服,立刻就感覺工作難度增加了不少。
當我狀態不好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次想打退堂鼓,真的很想回家撒手不幹了。但最終還是決定要直面困難,留在澳洲完成自己的理想。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拿移民綠卡很簡單,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能承受這些辛苦。
(我閑暇時租敞篷車郊遊)
我後來也了解到我上的墨爾本大學,雖然在澳洲排名第一,有些國家會非常看重這個名次,但在澳洲本地,這種學術類型的大學並不是特別吃香,本地人反而會更加註重實踐類的大學。
那些學校可能世界排名不是特別靠前,但會提供非常多的實踐實習機會,讓學生積累實操經驗,學習更多的技能技巧,讀完后可以很快上崗工作。
像澳大利亞的文科畢業生,工資一般是稅前30萬到35萬人民幣左右。這個年收入在澳洲不算高,因為澳洲現在通脹得很厲害,一年生活費大概就需要25萬到30萬人民幣。
如果是IT、工程、醫學畢業生收入會高很多。文科的工種,包括體力勞動、幼教、護理、社工這一類的收入都不高。
我從事的幼教工作算是很普通的工種,工作不僅累且收入一般,本地人幾乎不願意做,大部分是外來的人在從事。
(我練瑜伽放鬆身心)
儘管我在工作中遇到不少挑戰,但我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我覺得樂觀是上天賜給一個人的禮物,人可以更樂觀一點,樂觀有什麼不好呢?
在澳洲,我思念父母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困擾,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不行,睡一覺或者找人傾訴一下,我馬上就可以恢復到開心的狀態。
所以,我認為良好的溝通很重要,不管是跟親人,還是和朋友進行溝通,都能獲得啟發,促進所有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好運氣自然而然就吸引過來了。
在這兩年,我也遇到了自己心儀的另一半。我和他是研究生同學,我們彼此心意相通,他對我非常好,算是踩了校園戀愛的尾巴。
(和男友去日本旅行)
最初,我一個人生活時,很少做飯,經常去外面餐廳吃。現在我和男友兩個人在一起,我們經常花心思煮美味的飯菜。
煮飯是在享受生活,可以自己動手做出不同國家的菜。我們感覺像玩遊戲一樣充滿樂趣,會事先研究一些配方,再加進各種調料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我和男友一起開心地品嘗,非常有成就感,這樣也節約了不少生活成本。
我和男友還經常一起外出度假,去了很多地方旅遊,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不同國家的民俗風情。
有了男友的陪伴,當我孤單或者難過低落的時刻,男友總會貼心地照顧我,讓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甜蜜的味道。
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和奮鬥目標,感情十分穩定,已經有了結婚的計劃,準備明年定下來,共同開啟人生下一段令人期待的美好時光。
(我們自己在家做美味蛋糕)
人生一定要勇於去做出一些改變。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在父母保護下長大的獨生女,這幾年沒有跟父母在一起。他們沒有見證我這段時間的飛速成長。
所以在他們眼裡,我好像還是那個沒長大的小孩子,他們還是一樣關心我,想念我,希望我回中國。
但我希望自己勇敢地邁出這一步,留在國外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
父母雖然依舊選擇支持我的決定和想法,但媽媽非常傷心,她一直希望我待在她的身邊,但我不想重複跟她一樣的人生。
她按部就班地生活了一輩子,我不想這樣,我想過和她不一樣的生活。
(我的新愛好,戶外露營)
現在,我在澳洲已經待了快七年了,幼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發現自己非常擅長,也很喜歡這份工作。
這是一個好事情,我希望自己能把手上的工作做好,積累豐富的經驗,未來能夠在事業上面有更多的進步,順利拿到澳洲的身份。
我希望等老了以後,回想年輕的時候曾經干過什麼,可以有很多美好的記憶。所以我選擇留在國外生活工作。我覺得自己做得很棒,希望以後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父母分享,讓他們對我更放心。
我對目前在澳洲的生活很滿意,既不用過度擔憂收入能否支撐日常開銷,也有很多自己的休閑生活。
我希望自己每一年都過得比去年更好,一年比一年更豐富,更精彩。
同時我也告訴自己永遠不要驕傲自滿,我會積極去學習更多,追尋進步,繼續攀登下一個高峰!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真實人物採訪,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