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ndrew Christodoulou在52歲生日後的第二天收到了一封來自澳洲稅務局(ATO)的信,這封信讓他大吃一驚。
信中寫道:「您因養老金保證金未繳款項而被發出董事責任通知。」信中簡短明了地告訴他,他欠款43.7萬澳元,需要在21天內支付。
Christodoulou感到非常震驚:「怎麼可能欠43.7萬澳元——這比我的房貸還多。」
ATO指控Christodoulou經營了22年的公司在2016年進入自願管理程序,並於三年後關閉時欠下員工的養老金。
部分債務可以追溯到2013年4月,當時Christodoulou是Kudos Australasia公司的董事。公司董事有責任確保公司的稅務和養老金義務按時報告和支付。
如果公司未在截止日期前支付相關款項,ATO可以從董事個人處追討這些金額,即使是在事後追討,並且追討前公司董事。
疫情期間,這些權力很少被使用。
但隨著寬鬆時期的結束,稅務局開始大力追討當前和前公司董事所欠的稅務和養老金債務。
聯邦政府也在支持ATO,指示稅務局追討超過340億澳元的小企業和自雇澳洲人所欠的債務,這些債務在COVID期間被暫緩。
ATO正在發出更多的董事責任通知和扣押通知,允許其直接從個人的銀行賬戶或僱主處扣款。
Christodoulou正在努力解決這一爭議,但法律費用不斷增加,他擔心ATO可能會讓他個人破產。
Christodoulou同意員工應該領取他們的養老金,但他認為未繳養老金債務應該在當時就得到處理。
「他們正在追討的債務是從2013年開始的——現在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他說。
「如果ATO在2014年或2015年找我們說,『嘿,你欠35,000澳元,或者你欠John Smith 200澳元,或者你欠Frank Jones 400澳元』,我們本可以解決。」
他認為,如果在當時,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但現在突然提出一個沒有解釋的巨額數字,並給出21天的期限,這讓他難以接受。
他的公司成立於90年代,安裝包括安全系統和CCTV技術在內的視聽設備,其客戶包括IGA、McDonald』s和Subway。
公司接下了一些大型客戶合同,包括一個為英聯邦運動會提供服務的合同,最終卻超出了業務所有者的承受能力。現金流枯竭,債務包括未支付的養老金開始堆積。
2014年和2015年期間,Christodoulou申請了小企業和個人貸款來支付員工的養老金債務和其他欠款。到2016年,情況變得非常糟糕,Kudos叫來了管理員Mackay Goodwin接管公司。
Christodoulou說,2015年末,由於健康問題,他停止管理公司。他認為,欠員工的錢會由管理員在自願管理過程中處理。
在2016年10月,他的姐姐成為公司唯一的董事,並將公司置於自願管理狀態。他的姐姐在公司清算時也破產了。當時,管理員計算公司欠無擔保債權人超過200萬澳元,其中包括供應商和客戶。
最初的管理員報告顯示欠款養老金為137,769澳元,但這一數字在後續報告中修正為77,335澳元。
到管理過程結束時,Mackay Goodwin收取了449,844澳元的費用,這比最初估算的管理成本要高,侵蝕了分配給其他債權人的資金。
Christodoulou承認當時在經營公司時犯了錯誤,他說,在那個壓力大的時期,他還做出了不健康的生活選擇。
Christodoulou說,幾乎不可能找到追溯超過十年的公司記錄,但他在車庫裡保存了一些舊的紙質工資單。他說,根據這些記錄,他的會計師認為最糟糕的情況下,公司可能欠2013年和2014年的大約40,000澳元。
根據ABC新聞獲得的ATO數據,從2023年7月1日到2024年2月29日,已發出13,454份董事責任通知,併發出2,881份扣押通知。
ATO表示,需要採取「更嚴格的債務催收行動」,因為該機構「致力於確保不履行義務的企業不會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然而,金融顧問擔心,這種突然的行動升級正在導致嚴重的情緒和經濟壓力。
國家小企業債務熱線的電話記錄創下新高,ATO的債務催收行動已成為財務壓力的主要原因。
「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忙的一次,」小企業債務熱線的金融顧問Anna Dooland說。
在過去的財政年度中,國家小企業債務熱線接到了超過4,000個電話,許多企業處於崩潰的邊緣,其他企業則因無法快速支付稅務局要求的款項而被迫關閉。
「電話響個不停——我們結束一個電話時,另一個電話已經在等待,每個人都非常緊張和沮喪,很多人都在哭——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Dooland說。
「我們正處於生活成本危機中,我認為所有這些因素再加上ATO的更嚴格的行動方法,讓一些企業真的感受到了壓力。」
Christodoulou說,他目前16歲的女兒賬戶里的錢比他多。他目前在一家私人公司工作,他說當他得到個人稅務退稅時,ATO會自動從中扣款。
「我還每月支付100澳元,以防止在我們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時債務繼續增長,」他說。「但這正是問題所在。沒有開放的溝通渠道,也沒有辦法知道如何與ATO的任何人溝通。」
他說,這種情況帶來的壓力讓他一度想到了自我傷害。
「我不是那種把公司變成『鳳凰』的企業主,我用自己的名字經營公司,完全負責公司的運營。我一切都按規矩來。」Christodoulou認為,允許犯錯,並且可以為這些錯誤負責,但不應該在11年後再追究。
他認為應該有一個程序來阻止ATO欺凌人們、製造恐慌,並在沒有任何制約的情況下追討他們。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