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vac總裁的困惑:住房危機肆虐,建公寓卻難以盈利

文/James Thomson

Campbell Hanan(Mirvac集團總裁)正準備迎來Mirvac業績的「低谷年」,這家地產開發商的市值達76億

在宣布Mirvac 2024 財年業績相當穩健(營業利潤為 5.52 億澳元,在充滿挑戰的條件下只是下降了 5%)之後, Hanan又宣布了 2025 財年的業績指引:比市場預期低 了10%,受此影響, Mirvac 股價應聲暴跌 10%。

問題出在哪裡?在這場有記憶以來最嚴重的之中,Mirvac的公寓項目卻難以盈利。

這無疑是一場住房建設「完美風暴」的縮影。

問題出在Mirvac在新冠疫情前後啟動的那些項目。因為要啟動一個公寓開發項目,就要獲得銀行及其他貸方的支持,於是就必須預售一定數量的公寓單元。

但自那時起,建造成本卻發生了巨大變化——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飆升,當然,更高的利率也意味著融資成本的增加。再加上惡劣天氣也導致了延誤,而延誤就意味著要增加更多的費用。

Mirvac早已預見到這些問題,並一再警告投資者要注意公司利潤率面臨的壓力。

但Hanan表示,情況突然變得更糟,因為分包商破產率急劇上升。Mirvac不得不尋找新的分包商,而這些分包商通常要求更高的報酬,於是就導致更多的延誤和更高的成本。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Hanan正在努力改變遊戲規則,包括採用更多模塊化建設以降低成本,並選擇規模較小的項目以更好地管理風險。

寄望下一批項目

目前,的大多數大型建築公司根本不願意接觸公寓開發項目,因為他們可以選擇風險較小的其他項目—— 而政府基礎設施項目正位列首位,其次是能源轉型項目和不斷增加的數據中心項目。Hanan對此表示理解。

「人們都會把注意力轉向自認為風險最小的領域。」

他寄望于公司下一批住宅項目會有所不同。他表示,分包商終於開始重新尋找項目,這表明勞動力競爭正在減弱,這有助於降低成本並提高利潤率。

Mirvac 還將能夠根據新環境為這些新項目定價,而需求驅動因素–人口增長和對房地產的需求,也將為此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Hanan仍需度過低谷期。投資者在周四聽過壞消息之後,可能需要看到盈利回升的證據,才會願意支持Mirvac股價會反彈的說法。

「刺激供應」

Mirvac面臨的困境是一回事,但這裏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從邏輯上講,建造公寓是進入住房市場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但澳大利亞為何會陷入如此糟糕的境地?

Hanan很高興看到政府現在對住房危機表現出的緊迫感,但是,連像 Mirvac 這樣的開發商在啟動公寓項目時也遇到如此多的實際困難,這表明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正如我們會質疑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開銷對利率的影響一樣,我們也應質疑其對這場住房危機帶來的影響。

Hanan說:「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是,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們第一次需要刺激供應,而不是刺激需求。」

「而刺激供應可能意味著,政府需要更加審慎地考慮其基礎設施支出,確定社會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以及是否真正希望確保開發商能夠生存。」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房匯,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