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移民澳洲,我後悔了

2024年08月14日 9:17

近來,隨著的逐漸靠近,父母移民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如何在這個多元文化移民大國中改善,甚至徹底整改父母移民政策,或將成為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簽證一共分為兩個大類:自費移民(contributory parent visa)和免費移民(standard parent visa)。

兩大簽證類別中間的鴻溝,除了巨大的費用差別(自費移民申請費約為5萬,免費移民申請費約5000澳元),還有天壤之別的排隊等候時間。

去年第二季度末,內務部就預測自費類父母移民簽證申請人的等候時間已經高達14年,而對於免費類的父母移民簽證申請人,這個時間居然達到了31年之久。

對於澳洲華僑身在海外的父母來說,想要在有生之年等到免費移民簽證獲批,幾乎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以77.3歲的中國人均壽命計算,申請人必須在46歲時就遞交申請,我們再以26歲為平均生育年齡計算,相當於申請人的子女必須在20歲就已經獲得澳洲身份,並開始為父母申請移民。

這種政策的底層邏輯,無論對投資移民還是技術移民來說,都已經完全脫離了現實。

更糟糕的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等待時間還在變得更加漫長。

數據顯示,在2023年6月時,澳洲內務部已經堆積超過14萬份此類簽證申請,而到了今年6月,積壓數量已經超過15萬份。

而就在積壓數量不斷上升的同時,移民局每年針對父母移民類別的最高配額只有8500人。按照這個節奏,源源不斷的新申請將徹底淹沒移民局。

如果用莫納什大學新聞研究院的研究員Peter Mares的話說,就是「即便熬到了簽證獲批來澳洲,也已經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

那麼,既然父母移民難於登天,又何必開設這條通道呢?既然開通了,又為什麼要設置如此低的配額呢?

很顯然,讓父母移民到澳洲團聚是許多「澳漂」的終極目標,這也是澳大利亞把多元文化社會、優渥安逸的生活環境,以及安全放心的食品等優勢「商品化」的一個關鍵營銷手段。

「給從異國他鄉來澳洲的人一個希望,一個念想,一個奔頭吧」,今年37歲,來澳洲22個年頭的Marvin告訴《澳洲財經見聞》的記者。

「如果說是去美國、英國發展的留學生,可能想法還不太一樣,畢竟很多可能是衝著藤校或者財富500強企業去的,但我覺得很多來澳洲的就是圖個安定,最後把父母接過來,後院里燒個烤,平常公園裡溜達溜達,我感覺來澳洲的就挺隨的。」

澳財記者:「您早年來澳洲的時候就想著要把父母接過來嗎?您的父母是不是已經了?」

Marvin: 「我的父母身份很多年前就辦好了,當時的隊伍沒這麼長,付費類的(簽證)下來很快的……我剛來那會兒非常想家,所以肯定是想把父母接過來的,但是後來很搞笑的就是我爸媽根本住不慣,最多住三個星期就要往回跑了,所以身份相當於白辦了……我媽一直說錢(申請費)都糟蹋了。」

但是,正是因為有父母移民通道的存在,才讓澳大利亞在國際人才市場中的吸引力位居前列,而父母移民政策,就成了政策,甚至是國策的一個重要環節。

那麼,既然父母移民簽證如此重要,為什麼每年的配額遠遠不足以消化市場需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和全世界大部分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那就是錢。

如果說「人口=紅利」是現代經濟的硬道理,那麼「人口老齡化」就是足以摧毀任何一個經濟強國的最大威脅。

年輕人口對經濟的貢獻,無論是創造價值、就業、消費還是生育子女,都是現代化經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從純經濟角度來看,GDP的幾大核心要素,消費(C)、政府支出(G)、投資(I)、進口(I)和出口(X),都離不開年輕人產生的經濟活動。

相比之下,垂暮之年來到澳洲的老人們的經濟價值,不但遠遠低於年輕人,並且對社會資源的需求也遠高於年輕人——看病的次數、大病的治療費用(公立醫療體系),甚至政府養老金的配額,都是經濟負擔。

如此用冰冷的經濟價值來量化老齡人口,特別是在許多子女在澳洲學習,並置房置業之後,是否相當於在冷漠地踐踏人性?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後疫情時代(政府大量發放津貼導致赤字驟增),特別是國際局勢迅速變化的今天,似乎已經被政策制定者拋之腦後。

隨著澳洲大選的逐漸靠近(2025年9月前必須舉行),移民政策極有可能成為澳洲兩黨必爭的政治籌碼,那麼無論是連任還是逆襲,都面臨同一個問題:到底怎麼改善父母移民簽證這個難題呢?

莫納什大學新聞研究院研究員Peter Mares認為有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模仿美國、加拿大以及紐西蘭的抽籤制。

所謂抽籤制,就是將所有申請人的檔案放進一個隨機的抽獎系統中,不分先來後到,也基本不存在付費與否,主打的就是一個「公平」。

該研究員指出:「父母移民抽獎系統至少可以更公平,不至於讓那些付款5萬澳元(付費類)的申請人插隊。」

但是,這種「公平」的代價又將由誰來承擔呢?對社會資源的消耗最終將落在納稅人身上,這種「公平」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公平呢?

所以,父母移民問題,往小了說其實就是錢的問題,往大了說,是經濟增長和資源分配的問題。

至於兩黨在明年澳洲聯邦大選前如何巧妙處理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議題,將是爭奪那些期待與父母團聚的澳洲華人選票的關鍵戰區。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