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澳洲陷入「男人荒」!澳洲大學男女比例公布,男生首次跌破這%!脫單難,真不怪我啊媽…

2024年08月17日 16:06

之前坊間就流傳:大學男女比例失衡,許多學校都是女多男少,小姐姐們找對象都不好找。

許多大學留學生都表示脫單好難啊~~~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今年上半年報道,在澳洲絕大多數大學中,男生已成為少數群體,僅有兩所大學的男生數量超過了女生。

隨著女性主導的職業領域的增多,以及缺乏非大學教育的選擇,女生在大學中的比例已升至60%以上。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22年,澳洲國內的男生入學人數佔比首次降至40%以下。

多年來,男生的佔比其實一直都在下降,但最近的數據顯示,男生正在主動選擇不上大學。長達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大學學位能帶來多重益處,包括更高的收入和全職工作機會、更好的健康狀況以及更緊密的社區聯繫。而大學男生比例下降,這可能意味著著大量澳洲男性可能會面臨較差的生活結果。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網路)

有九所大學的女生入學人數佔比超過了62%,其中以(ACU)以高達75%的女生佔比位居榜首。該校在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和堪培拉都設有校區,是最大的護理和教學課程提供者之一,這兩個領域中女性佔主導地位。

在澳洲,只有新南威爾士大學和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的男生人數超過了女生,而麥考瑞大學、大學的男女生比例接近持平。

這其實是真的有理可據哦!

近日,Times發布的大學排名中,其中有一項就是男女比例。

大家快來看看自己學校的男女比例吧!

我們先看看近2年內的~~

綜合實力排名前100的澳洲大學們,男女比例如何呢?

墨爾本大學,男女比例43:57

除了部分工科專業,墨大大部分的專業都是女生居多。

有些專業甚至是難覓男生的蹤影,比如教師專業···

澳國立,男女比例48:52

相比于墨大,這個比例還算是較為平衡。

不過許多澳國立的同學還是抱怨沒有對象,可能大家都是在一心學習,無心男女之愛了吧。

大學,男女比例45:55

同樣是女生居多,許多昆大的小姐姐可能不得不找別的學校的對象,或者是只能談異地戀甚至是異國戀。

莫納什大學,男女比例43:57

同樣是一所墨爾本的學校,與墨大的比例相同,看來在墨爾本留學的小夥伴們,真的是要落淚了。

悉尼大學,男女比例41:59

悉尼大學的同學在哪裡!八大中女生比例最高的大學非悉尼大學莫屬,在校園裡確實一眼望去女生更多一些。

UNSW,男女比例54:46

終於有一所男生多的大學了,不過這個結果並不意外,畢竟UNSW的工科專業可是鼎鼎有名!

除了這些,再看看剩下2所八大的情況:大學,男女比例51:49

相對來說,阿大的男女比例比較均衡,男生稍微多一些。

西澳大學,男女比例51:49

與阿德萊德大學相同,男女比例比較均衡。

而其他澳洲大學的男女比例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圖:

再來看看更早幾年的吧~~

生脫單難?

原因在這裏!

早在2019年,也有一項相關統計,這個現象恐怕可以得到解釋。

圖源:網路

這項統計就是:澳洲高校男女比例排名!

從這項排名來看,排名越靠前,表示這個學校里的女生佔比越高。

圖源:網路

高校中,女生平均佔比55.7%,也就是說,總體來看,女生還是稍多於男生的。

具體來看幾所華人較多的學校吧。

下面幾所學校是女生佔比多的學校:Latrobe大學女生佔比 61.2%,

迪肯大學女生佔比59.7%,

大學女生佔比58.5%,

悉尼大學女生佔比57%,

大學女生佔比57%,

莫那什大學女生佔比56.5%,

昆士蘭大學女生佔比55.4%,

墨爾本大學女生佔比55.2%,

麥考瑞大學女生佔比54.7%,

澳國立大學女生佔比51.8%,

悉尼科技大學女生佔比50.3%。

下面的學校就是男生佔比較多的學校了:RMIT大學女生佔比48.8%,

斯威本大學女生佔比48.6%,

阿德萊德大學女生佔比48.3%,

新南威爾士大學女生佔比46.1%。

看了這個排名,大家是不是為自己的單身找到了一絲借口,不是咱們不優秀,實在是男女比例失衡啊…

而更多報道也在表示,澳洲正在出現「男人荒」!

澳大利亞出現「男人荒」

在澳大利亞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最近,很多報道均表示,一場「男人荒」悄然興起,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儘管從表面上看,男性市場似乎並未出現明顯的短缺,但眾多符合條件的女性卻發現自己陷入了尋找伴侶的困境之中。

這一矛盾現象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社會心理與經濟壓力,以及當代約會文化的深刻變革。

男性缺席的約會現場

幾周前,墨爾本郊區舉辦的一場專為35歲以上異性戀者設計的約會活動,竟意外地成為了女性的專屬聚會。

這一現象深刻反映了當前男性在參与此類活動時的猶豫與退縮。

Bumble常駐性學家Chantelle Otten指出,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阻礙了男性邁出這一步。

社會期望帶來的經濟與職業壓力,讓許多男性在未達到自認為「成功」的標準前,不敢輕易涉足約會領域。

同時,對拒絕的恐懼及過往的負面經歷,也讓他們更傾向於躲在屏幕之後,享受在線約會的匿名與低風險。

女性的心聲:從期待到絕望

喬治亞·史密斯就有這樣的經歷。

她 20 多歲,按照所有社會標準,她都非常適合約會,但史密斯女士說約會是一場「噩夢」。

「外面的世界就像一個污水坑——我認為很多女性已經厭倦了在約會中付出所有的情感和精神勞動,」她說。「我一直努力去結識新朋友,但我為與男性建立聯繫所付出的精力卻很少得到回報,這非常令人沮喪。他們想要擁有女朋友的所有好處,但沒有名分——因此,如果他們想在不告訴你的情況下見其他人,他們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史密斯女士說,她對墨爾本的約會環境感到絕望,但不知道她能做些什麼不同的事情。

「我覺得我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也許我們需要的是整個文化的轉變,但我真的只是希望男人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女性如喬治亞·史密斯般,儘管自身條件優越,卻在約會市場上屢遭挫折。

史密斯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而是廣大女性在約會市場中普遍面臨的困境。

她們對現狀感到絕望,渴望看到男性能夠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與努力。

面對這一困境,Otten女士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她鼓勵人們從小事做起,逐步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加入興趣小組、參与社交活動、嘗試集體約會或雙重約會等方式,都是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的有效途徑。

同時,她也強調了慢節奏約會的重要性,認為通過時間的沉澱與深入的了解,才能建立起充實而持久的關係。

「戒除男孩」潮流的興起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在約會中感到疲憊與倦怠的女性而言,「戒除男孩」的潮流為她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這一趨勢鼓勵女性暫時放下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轉而專註于自我成長與提升。

通過培養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投入事業與興趣愛好中,她們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與價值所在。

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當代女性對自我價值的深刻認識與追求,也預示著約會文化正向著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

澳大利亞的「男人荒」現象,實則是對當代約會文化與社會心理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愛情與伴侶的過程中,不應忽視對自我價值的探索與實現。

同時,也呼籲男性能夠勇於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與努力,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平等、和諧的約會環境。

最後,報道給出建議,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需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新的可能與挑戰。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