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與中國自貿協議即將生效,引發主權擔憂

2024年08月19日 8:40

來源: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 賈尚傑

資料照片: 2024年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歡迎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

資料照片: 2024年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歡迎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

新德里 — 

馬爾地夫正在準備實施近七年前與簽署的有爭議的自由貿易協議(FTA)。該協議將在法律程序完成後於今年9月生效,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Mohamed Muizzu)不久前在獨立日講話中宣布了這一決定。

可是穆伊祖總統的決定卻在國內政壇引起軒然大波。反對派人士稱,此舉將損害馬爾地夫的經濟主權與獨立。

馬中最初於2017年12月馬爾地夫時任總統阿卜杜拉·亞明執政期間簽署。該協議被視為馬中關係的一個裡程碑。但是跟的自貿協議雖然已經獲得議會批准,但其生效還需修改一些法律。然而2018年上台的薩利赫政府卻認為與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是前政府犯下的一個錯誤,甚至表示要退出這一協議,致使議會一直沒有通過相關議案。不過,親中國的穆伊祖去年贏得大選后,便又開始大力宣傳兩國自貿協議帶來的種種經濟好處。

根據馬中自貿協議,馬爾地夫產品,尤其是水產品,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市場。這對於島國馬爾地夫的經濟至關重要。作為交換,中國出口馬爾地夫的產品將獲得降低關稅的待遇。該條款涵蓋了從建築材料到消費品等一系列產品。

穆伊祖總統自2023年就任后,即把落實該協議設定為其政府經濟戰略的一塊基石。馬爾地夫政府稱,馬中兩國自貿協議將引來更多投資,強化貿易關係,並鞏固馬爾地夫在洋地區的重要地位。

穆伊祖政府還指出,源源不斷進入馬爾地夫也是兩國自貿協議為該國經濟帶來的一項利好。旅游業是馬爾地夫經濟的重要支柱,馬爾地夫政府因此希望維持中國遊客激增的勢頭。

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高級研究員大衛·布魯斯特在接受之音採訪時表示,馬中自貿協議給馬爾地夫帶來的多種潛在利益不容忽視。他說,從戰略角度而言,馬爾地夫與中國的自貿協議可以被視為馬爾地夫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登陸點。這對於馬爾地夫漁業出口至關重要。但是,馬爾地夫必須在這種收益和過於依賴單一經濟夥伴的風險之間權衡利弊。

此外,馬爾地夫反對派也對實施自貿協議的長期影響表達了強烈擔憂。批評人士指出,該協議偏向中國,並可能使馬爾地夫陷入經濟依賴,進而對該國主權構成威脅。馬爾地夫與中國最初簽署自貿協議時,正值中國大力推動其「一帶一路」計劃。中國將這項計劃描述為旨在強化各國經濟連接與合作的一項全球開發戰略。但馬爾地夫對「一帶一路」的參与不乏爭議。支持者將此視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機會,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意在藉由該計劃擴大在地區的影響力。

金奈的政策分析師兼時評人薩西亞·摩爾希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達了類似的關切。他說,馬爾地夫與中國簽署的自貿協議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協議帶來了經濟契機;但另一方面,協議也對馬爾地夫主權構成了嚴重風險。這種風險來自於中國經濟實力的過度擴張轉化成政治影響力。

馬中自貿協議反對者的擔憂根植于對「債務陷阱」的恐懼。他們擔心,依賴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將導致馬爾地夫在無力償還時失去對關鍵資產的控制。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類似情況曾在參与「一帶一路」的其他國家出現。譬如,斯里蘭卡在無法償還中方提供的建設漢班托塔港貸款時,被迫將這座港口租給一家中國公司99年。馬爾地夫反對派領導人擔心,一旦馬爾地夫過度依賴中國貸款,類似情況可能會在馬爾地夫重演。

這種反對聲浪背後,是馬爾地夫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可持續性引發的更廣泛關切。儘管兩國自貿協議承諾增加貿易與投資,但協議也會引致經濟失衡風險。這將使馬爾地夫過於依賴中國。新德里的安全與分析師斯利帕迪·納拉亞南對美國之音表示,馬爾地夫需要謹慎處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兩國自貿協議儘管在某些方面會帶來利好,但協議可能導致的經濟失衡會將馬爾地夫置於險境。因此,馬爾地夫必須確保本國經濟政策免受外部壓力掣肘。

貿易失衡是馬中關係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儘管馬爾地夫對華出口有所增長,但仍然遠低於中國對馬爾地夫的出口量。持續擴大的貿易赤字可能會加劇馬爾地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使其更容易受制於外部影響力。此外,兩國自貿協議還可能對馬爾地夫的經濟多元化努力產生更廣泛的影響。該國經濟對旅游業和漁業的倚重使其易於受到國際需求波動和環境因素等外部衝擊。批評人士指出,馬中自貿協議或許未能充分滿足馬爾地夫經濟多元化的需求,並有可能使馬爾地夫受困於對少數關鍵領域和單一主導性貿易夥伴的依賴。

馬中自貿協議引發的最緊迫關切是協議對馬爾地夫主權的潛在影響。批評人士指出,與中國洽簽嚴重偏向中方的協議或將削弱馬爾地夫在經濟和政治上獨立決策的能力。政策分析師兼時評人薩西亞·摩爾希對美國之音表示,經濟主權不僅限於對本國資源的控制,也關係到確保本國決策符合本國最佳利益,而不必受到來自外部力量的不良影響。馬爾地夫必須對此保持審慎,以避免其主權遭到經濟依賴的削弱。

也有人擔心,隨著馬爾地夫日益依賴來自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其外交政策可能會愈加與北京的利益契合,甚至會以本國優先議題為代價。此外,馬爾地夫地處印度洋的戰略位置也令問題進一步複雜化。中國透過經濟和軍事手段在該地區日益擴大的存在引發了印度等地區強國的擔憂。這些國家傳統上將馬爾地夫視為本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

馬爾地夫進一步靠攏中國可能會產生顯著的地緣政治影響,並可能改變印度洋的力量平衡。因此,馬爾地夫國內政壇也有人呼籲更謹慎處理對華關係,並確保本國外交政策的平衡與獨立。有專家警告說,馬爾地夫在就馬中自貿協議的未來展開辯論的同時,必須謹慎考慮潛在的利弊。馬爾地夫政府不僅應尋求受益於自貿協議帶來的機會,也必須因應反對派人士和專家表達的關切。

為緩和這種擔憂,穆伊祖總統曾表示,馬爾地夫將繼續和其他國際夥伴保持接觸,包括印度。這標志著他的政府立場出現顯著變化,尤其是在反印度勢力主導的「印度出去」運動之後。這場運動在穆伊祖總統前任執政期間曾一度甚囂塵上,並導致馬爾地夫與印度關係緊張。但是,最近的事態顯示,穆伊祖總統正在軟化對印度的態度。很多人認為,馬爾地夫試圖平衡其外交政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印度外長蘇傑生最近訪問了馬爾地夫。外界將這次訪問視為兩國關係緩和的努力之一。在訪問期間,兩國重新確認致力於強化雙邊紐帶,並將重點放在經濟合作、安全和地區穩定上。馬爾地夫重新與印度交往被視為穆伊祖總統的一個戰略舉措,以確保馬爾地夫在對外關係中維持平衡,避免對單一國家過於依賴。

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高級研究員大衛·布魯斯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強調平衡策略的重要性。他說,馬爾地夫應該將經濟夥伴關係多元化,以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通過擴大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馬爾地夫能夠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確保維持對經濟政策的控制。

除了加強與印度的關係,馬爾地夫還可能尋求加深與其他地區國家的經濟關係,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西方國家。通過將經濟夥伴多元化,馬爾地夫可以構建更具韌性的經濟,並減少面對外部壓力的脆弱性,以便更好地捍衛主權。

但是,反對派對穆伊祖總統的意圖仍然保持懷疑。他們說,本屆政府最近與印度的往來更多是做做樣子,而不涉及實質。其意圖是為了緩和來自國內外的輿論批評,而不是顯著調整馬爾地夫的對外關係。反對派持續呼籲在馬中自貿易協議和其他關鍵領域的決策中允許更多透明度和公眾參与。

馬爾地夫政府在處理這些複雜問題過程中對自貿協議的經濟利益和國家主權的風險採取平衡策略至關重要。專家認為,馬爾地夫有必要採取謹慎和前瞻的姿態。

馬爾地夫與中國未來的經濟關係最終將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決策。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決定由馬爾地夫人民的最佳利益主導至關重要,以確保國際貿易和投資在不損害主權的情況下產生經濟收益。

中國駐馬累使館未就美國之音的電郵採訪要求作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