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這一行業面臨寒冬!本土品牌大量倒閉!原因竟然在這

2024年09月08日 10:24

這兩年的時尚產業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各種時尚品牌不是破產了就是合併了。

然而數據顯示,在購買新衣服的數量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人都多。

儘管如此,這個行業卻在慢慢衰落…

採礦業是的重要支柱,而時尚產業雖然不如採礦那樣光鮮亮麗,卻雇傭了更多的人員,甚至在出口額上超過了釀酒業。

澳洲時裝協會周二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時尚行業處於垂死狀態。

並警告稱,如果沒有政府的投資,特別是在維州,該行業三分之一的份額位於該州,情況將變得越來越糟。

2019年以來,維州的服裝製造業已經縮水了2億,跌幅高達18%。

如果政府採取適當的措施,例如支持使用數字採樣技術減少浪費的「智能工廠」。

該行業有望為州經濟帶來2.25億澳元的額外收入,創造1500個新的工作崗位。

然而,如果這些支持遲遲不到位,到2030年,維州可能會損失9800萬澳元和700個工作崗位。

過去一年,澳洲時尚品牌的倒閉潮已經初現端倪,甚至一些曾經炙手可熱的品牌,如Dion Lee,也因為未找到買家而不得不宣布關閉。

其實,澳洲人不是不願意支持本土品牌,而是許多消費者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行業比我們想象中更加脆弱。

雖然時裝協會在支持本地製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僅靠這一點還遠遠不夠。

疫情剛開始時,「買澳洲貨」一度成為潮流。

澳洲本土消費者的愛國情懷爆棚,紛紛選擇支持本土品牌,尤其是在發起的「我們穿澳洲貨」運動,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然而幾年過去了,這種熱情逐漸冷卻,那麼,消費者的支持跑哪去了呢?

答案是:跑到了這樣的平價品牌那。

上周,Kmart銷售額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自有品牌賣得風生水起,服裝款式琳琅滿目。

而另一邊,H&M等快時尚巨頭也在賺得盆滿缽滿,尤其是超快時尚品牌Shein,T恤一件低至1.59澳元,這價格還要什麼自行車!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壓力,買衣服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季節性的娛樂,而成了一項奢侈消費。

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更為實惠的品牌。

儘管生活成本飆升,澳洲人對時尚的消費卻創下了歷史新高。

根據澳洲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澳洲人每年平均購買56件新衣服,按人口比例計算,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

然而,每件衣服的平均價格僅為13澳元,這意味著其中大部分來自那些快時尚品牌。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