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負扣稅能成為治療澳洲房產重疾的一劑猛葯嗎?
《問與答》 與 ABC全國廣播網《晨間》節目 主持人Patricia Karvelas
最新民調顯示,六成以上民眾支持取消針對房產投資者的負扣稅。 (ABC News: Tony Ibrahim)
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2020年大選前的民主黨初選中競選總統候選人時,許多人說那段時間的政治環境不適合她的個人敘事。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這場運動過後,她當過檢察官的經歷,以及別人眼中她與警方以及執法機構的密切關係都是哈里斯不想提到的東西,因為她害怕來自自己所在的進步一派的指責。
四年後,檢察官這一公眾形象卻成了她求之不得的有利條件,這讓我們反覆想到哈里斯所處的情況。一個時期的政治環境已經改變,「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已經煙消雲散,對犯罪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突然又變得有利了。
環境背景決定一切。
政治與時機密不可分,有的時候,時代思潮(Zeitgeist)會對你有利,而有些時候則不是。
2019年聯邦大選時,時任工黨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鼓足勇氣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從根本上動搖了澳大利亞稅收制度。他認為,這個國家已經準備好接受自己的提議,但結果表明,他的那些想法顯然不適合當時的環境。
那麼現在情況有改變嗎?我們對不平等和住房不平等的危機感改變了政治範式嗎?五年前的肖頓走在時代的前面了嗎?
與哈里斯不同,肖頓永遠不會有機會看到政治情緒是否對他有利,看到這個時代是否會更適合他和他的想法。
政治情緒發生變化
往往只有某人離開的時候,大家才可能意識到自己有多想他,這也讓政界人士和媒體開足馬力工作,並認識到在國會任職17年的比爾·肖頓毫無疑問是個有缺陷的人, 但他有堅持信念的勇氣。
問及他是否走在了澳洲政治浪潮的前面時,肖頓告訴我,他承認自己在2019年大選中有太多重要政策遭到選民拒絕,但他也對那些改革背後的理念的價值直言不諱。
「在稅收政策問題上,我有一個籠統的堅定看法,即澳大利亞的所得稅太高,而房產稅要優惠得多。澳大利亞創造生產力的是那些賺取收入的人,而不是被動投資,」他周五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全國廣播電台《晨間》(RN Breakfast)節目中說。
「話雖如此,決定權在人民——49%的人接受我們的政策,51%的人不接受。我認為安東尼和吉姆對莫里森的富人減稅政策進行了修改,並與所有1360萬人分享,這是一個絕妙的主意,尤其是在生活成本危機的情況下。
「如果你有很多房產,適用於你的稅收制度就是優惠的。如果你賺取[工作]收入,就要按直接稅率交稅。
「拋開稅收政策不談,我們在澳大利亞確實面臨著代際不平等的挑戰。但我不得不說,這種不平等的原因並不是誰老或誰年輕。擁有富裕的父母從來沒有這麼重要過,」肖頓坦率地說道。
「所以,我們真正的問題是財富不平等。而且我們的年輕人面對的問題是,他們必須繳商品及服務稅(GST),他們還要按邊際稅率繳稅。」
肖頓並沒有努力讓自己的住房和稅收改革起死回生,但自從他提出的改革遭到拒絕以來,這個國家的政治情緒明顯發生了變化。他可能會繼續推動這些政策,但沒有他,這些想法也依然會存在。
多數人支持負扣稅改革
綠黨和跨黨派獨立議員敦促工黨政府進一步改革住房體系,讓自住房房主受惠,並解決聯邦預算中500億澳元的房租稅收減免成本。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問與答》(Q+A)節目委託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公司YouGov開展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對擁有自住房的權利有信心,並支持房市價格下跌5%以提高住房可負擔性。
YouGov的民意調查中,有一個數字顯示了在該議題上的政治熱度發生了多大的的變化。受訪者被問及是否支持禁止擁有三套以上住宅的政策,這樣想買房自住的首次購房者將有更多機會,同時有錢的投資者不也會推高市場價格。63%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針對三套住宅的購買限制,只有37%的人反對這一政策。
特別有意思的是,支持變革的人中有54%是支持聯盟黨的選民。
圖表:64%的受調者支持針對房產投資的改革措施,36%的受調者持反對意見。
對1500多名選民的加權民調樣本顯示,六成多的人支持這些政策,即取消房地產投資者負扣稅,禁止擁有三套以上住宅,並可以用養老公積金購房。80%的受調者希望大幅增加社會住房建設,為中等收入者提供負擔得起的租金。
YouGov的最新研究發布前,受住房運動「居者有其屋」(Everybody’s Home)委託,由調研公司紅橋集團(RedBridge)實施的一項民調顯示,只有極少數澳大利亞人支持維持有利於住房投資者的稅收環境。
這項針對1500名澳大利亞選民的調查發現,58%的受調者,也可以說五分之三的受調者支持限制或取消負扣稅和資本利得稅收折扣。
只有22%的人表示希望維持目前的稅收政策,而20%的人表示不確定。
Analysis from the ABC’s experts
關於稅收變革,我們了解到什麼?
澳大利亞的住房危機正成為眾矢之的。這個問題折射出澳大利亞一代人的挫折感,他們認為住房體系對自己不利。租房群體日益成為有影響力的選民群體。
澳大利亞國家住房供應和負擔能力委員會(Australia’s National Housing Supply and Affordability Council)的主席蘇珊·勞埃德-赫維茨(Susan Lloyd-Hurwitz)上周在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發表講話,對稅收審查表示歡迎,「特別是在如何支持更多住房供應方面」。
「但這需要由稅務專家來完成,而不是房地產專業人士,」她說。
「而且,還需要留意意外的後果和過渡安排,以及整個系統如何協同一致工作。」
這個委員會由聯邦政府在去年12月成立,旨在為住房業提供獨立的專家建議。
今年5月,委員會發布的首份住房系統狀況報告發現,在目前的時間框架內,全國有120萬套住房的目標不太可能實現。
這就是兩難困境所在,僅僅依靠增加供應的策略普及推廣的速度太慢,公眾越來越失望,要做出改變,複雜性與花費的時間超出了一個政治循環周期。
工黨關於住房政策的信息在其內部一直令人沮喪。政府已經承諾在住房方面投入320億澳元,但由於他們缺乏公眾信用,所以你不會知道這個承諾。
發生變化時,精明的政界人士會抓住公眾情緒,知道如何了解公眾的想法和意見。
公眾的想法告訴他們所有人,在住房問題上採取漸進主義再也沒有用了。
本文作者帕特里夏·卡維拉斯(Patricia Karvelas)是ABC全國廣播網《晨間》節目的主持人,也是《朝野國會》(the Party Room)播客的一名主持人。她還在ABC電視台每周一晚上9:35主持《問與答》節目。
文章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中文
澳洲房產取消負扣稅稅收變革評論 *以上內容系網友FindAus自行轉載自澳華財經在線,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