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社會的發展來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但與此同時,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壓力。
對於現在澳洲的年輕人來說,面臨的最大壓力似乎就是房貸的壓力、生活成本的壓力,這些壓力也致使他們的消費習慣與嬰兒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存在明顯不同。
最近,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就基於對700萬個匿名交易賬戶的分析,形成了一份名為「Cost of Living Insights」的報告,該報告也清晰的展示了不同年齡段的消費情況。
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25歲至34歲人群的支出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雖然35歲至59歲人群的支出有所增長,但其增幅明顯低於日常用品價格的普遍漲幅——同期平均漲幅為3.6%。
這也意味著,在價格增長的情況下,60歲以下的每個人都花得更少,某些情況下甚至大幅減少。
相對而言,60歲及以上的人尤其是75歲及以上的人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從具體數據來看,這些人的消費增速明顯超過了物價上漲的速度,即使是在通脹存在的情況下。
另外,就在上周,CBA首席執行官Matt Comyn在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conomics Committee發表講話時,還對各年齡組消費行為的變化進行了分析。
他說,澳人的「非必要」支出(那些對生活來說不是必需的)已經大幅減少。
「更大比例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正被迫只進行必要的支出,並正在減少非必要支出。」
他還補充說,25歲至34歲人群的儲蓄金額也在大幅下滑。
Matt Comyn
「這是意料之中的,一般來說,年輕人的儲蓄金額較少,他們的金融緩衝能力和應對能力也都較弱。」
「大部分債務,尤其是房貸,集中在35歲至44歲的人身上。」
「因此,他們也承受著貨幣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即使是那些沒有債務的人,也能感受到通脹的影響。」
澳聯儲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問題的真實性,澳聯儲的研究顯示,年輕人的收入更多來自工作,而老年人則更多來自於已積累的資產。
而且即使是在疫情爆發之前,工資增長的停滯和低水平也意味著年輕人的收入落後于老年人。
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大量財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房貸的壓力。
澳聯儲還稱:「一些抵押貸款持有者(往往更年輕、收入更高)目前正經歷著痛苦的財務緊縮。」
「而那些儲蓄較多的人(往往年齡更大)則正從更高的存款回報中受益。」
另外,就在今年年初,澳聯儲還對「儘管就業強勁但年輕人的可支配收入卻一直在下降」的原因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高通脹——降低了人們的購買力;二是稅收——正以高於大流行前平均水平的速度上漲,三是債務——抵押貸款還款額正隨著官方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總的來說,目前這種代際上的消費差異更多還是由當下的這種環境造成的,想要減輕這種差距,或許還有很多要做。
*以上內容系網友FindAus自行轉載自最西澳,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