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以其多元化著稱,為家長與孩子們鋪設了豐富多彩的求學之路。孩子們不僅能夠踏入歷史悠久的公立學校,享受國家資源的全面支持;也能選擇精緻獨特的私立學府或充滿信仰氛圍的教會學校,體驗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文化底蘊。
此外,他們還可在全男生、全女生或男女混合的學校環境中成長,每一種選擇都承載著對孩子個性發展與全面素質培養的深思熟慮。
然而,正是這份選擇的多樣性,有時也讓家長們在規劃孩子的教育藍圖時感到一絲迷茫與抉擇的難題。如何在眾多優質選項中找到最適合孩子成長的那一條路徑,成為了家長們共同面臨的溫馨而又略帶挑戰的課題。
剛剛,澳洲根據2023年NAPLAN 9年級數據揭示了維州、新州、昆州和南澳的單性別學校和男女混校到底誰表現最佳。在這裏分享給大家,供各位擇校參考。
1、維州單性別學校VS男女混校
NAPLAN 數據分析顯示,維州頂尖的單性別公立學校的表現優於男女混校。
《先驅太陽報》對 2023 年 9 年級平均 NAPLAN 數據的分析顯示,精英男校?Melbourne High 取得了704.4的成績,成為全州表現最好的學校。
排名第二的則是精英女校Mac. Robertson Girls』 High School,平均 NAPLAN 分數為 700.8;
隨後是精英男女混校Nossal High School(687.8)和Suzanne Cory High School(684.8)。
其他表現突出的學校包括私立女校?Presbyterian Ladies』 College?(671.2),9 年級學生學費為 32,888澳元。
家長們還需為成績優異的男女混合學校 Ballarat Clarendon College(666.8)和 Huntingtower School(653)的 9 年級學生支付超過 2萬澳元的費用。
與此同時,Fintona Girls』 School (660分)的 9 年級學費超過35,000澳元。
一所超出標準的男校是天主教高中 Parade College,其九年級學生的平均成績為 570.6。
校長Mark Aiello將學校的成功歸於其多樣化的教學和學習項目,以及為學生提供的支持。
「每個學生都參与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會,以發展他們的計算和讀寫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我們鼓勵學生在 NAPLAN 中取得個人最好成績,但我們不會給他們施加過大的壓力。
「以學生的福祉為中心始終是我們教學和學習計劃的重中之重。」
9 年級學生中,幾乎四分之三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卓越」或「優良」的水平,而 77% 的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這些水平。
該校在拼寫方面也取得了類似的成績,並且超過 60% 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或「優良」的成績。
但 NAPLAN 成績並不完全代表成功,Parade College 還通過測試來確定哪些學生可能需要在某些科目領域獲得額外支持。
Aiello 先生說:「教學團隊可以與健康和學習多樣性團隊合作,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支持並接受適當的挑戰。」
具體排名如下所示:Top20
21-50名
51-100名
101-150名
維州 485 所男女混校 9 年級學生的平均分數為 563.5,而該州63所單性別學校的 9 年級學生平均分數為 603.85。
2、新州單性別學校VS男女混校
對新州數百所學校的 NAPLAN 9年級成績進行分析后發現,悉尼頂尖的女子學校在學術方面的表現優於男子學校,而男女混校則落後。
《每日電訊報》透露,根據最近的9年級NAPLAN考試成績,女子私立學校的成績平均比男子學校高出 10 分,比男女同校的公立學校高出 70 多分。
對近 800 所公立、天主教和獨立中學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名單上的 73 所女校在五項讀寫和算術評估中的平均得分為 607.2,私立學校的得分略高於公立學校。
34所私立男校的平均得分為 597.1,而21所公立男校的平均得分則下降至 584.5。
公立和私立男女混校的學校平均分數最低,分別為 578.7(275 所學校)和 543.9(390 所學校)。
然而,在該州排名前 100 的學校中,只有不到一半是單性別學校,而且絕大多數學校只招收女生,女生數量是男校的兩倍多。
私立女校協會首席執行官Sonia Berry表示,雖然單一性別教育對女生的學術益處「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但女生在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科方面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
「在單一性別的學校中,女生具有強烈的幸福感,更高的學術自我概念,更強的社會支持感,以及更低的抑鬱和同伴壓力發生率。」
Southern Highlands的Frensham 的校長Geoff Marsh表示,女校的成績比男校好,這可能是因為女校更加關注課堂,減少了干擾。
「通過根據女生的學習需求和喜好來調整教學,女生們有了充分發揮潛力的機會,她們會覺得自己在男女同校的環境中能夠勝任通常由男生主導的角色。」
他的觀點得到了Darlinghurst女校SCEGGS和Tangara School for Girls 校長的贊同,Tangara校長 Rita Sakr表示,學習過程中的分心(或不會分心)是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
「我可以這麼說,因為我確實在男女同校、男校和女校都教過書,」她說。
「我確實發現女生們非常專註——她們往往會互相激勵……而且因為她們沒有男女同校時可能存在的那些社交干擾,我發現這也有助於她們取得優異的成績。」
SCEGGS的校長 Jenny Allum 將女性專屬的環境描述為「自信」的助推器。
「你不會因為努力嘗試而被貶低……在女校中,振作起來,下次再接再厲是一種文化。」
NAPLAN考試結果的趨勢與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系統最近採取的行動背道而馳,這些行動旨在將傳統上只招收男生的學校改為男女同校,或將女生和男生的校區合併。
Newington College向男女同校的轉變尤其在學校社區內外引發了爭議。教育研究員?Helen Proctor 教授表示,在家長越來越要求男女同校、不考慮學業成績的文化氛圍下,男子學校可能正在消亡。
「男校總體上都存在問題。」
「他們確實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且家長們不太願意把孩子送到男校。」
「無論公平與否,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系列醜聞中,人們將這些醜聞歸咎於這是一所男校——而女校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一直發展順利。」
具體排名如下所示:Top20
21-50名
51-120名
121-170名
在新州,678 所男女混校的平均得分為 556.5;
而 119 所單性別學校的平均得分為 600.64。
3、昆州單性別學校VS男女混校
NAPLAN 數據的獨家新分析顯示,昆州單性別學校的學生表現優於男女混校的學生。
該州排名前五的單性別學校中有四所是女校。
男女同校的公立精英中學Queensland Academies fo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以 694 分的平均成績位居榜首;
而單性別私立學校Brisbane Girls Grammar和Brisbane Grammar分別以 648 分和 647 分位居第二和第三。
BGGS 校長 Jacinda Euler Welsh 表示,對於 9 年級的女生,他們試圖將重點從學生之間的競爭力轉移開。
「女孩們互相支持,盡最大努力,她們認真對待學習,並慶祝彼此的成功,所以這是一個真正互相支持的姐妹情誼環境。」
當九年級的女孩徹底理解了「激發」她們興趣的內容時,她們的學習效果最好。
「因此,在女生課堂環境中,例如在九年級,你必須解釋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特定的主題?我們為什麼要發展這些技能?我們如何慶祝成功?」
「女孩們喜歡看到自己取得成就,不斷進步,並且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校長將學校的高成績歸功於讓女生們將自己視為「自己學習的副駕駛」。
「這不僅僅是少數傑出人物取得成功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能比原本可能做得更好一點。」
談到 NAPLAN,Euler Welsh 女士表示,與其他學校一樣,他們注重的是考試前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
「如果你專註于這個過程以及其中涉及的所有要素,那麼就會產生最好的結果,同時也會促進終身學習,帶來巨大的長期利益。」
BGGS 9 年級學生 Karin Sagara 表示,她覺得就讀女子學校讓她能夠專心學業。
「這也讓學校與女孩們相處更加舒適,尤其是談論那些在男女混合學校不太舒服的話題。」
「這裏的學校非常開放,我覺得這讓每個人都感到穩定和舒適,並且彼此之間也更加親近,建立了牢固的關係。」
Brisbane State High School是第二好的公立學校,平均分為 642 分。
該校是一所男女同校的學校,因持續取得 NAPLAN 高分而聞名。
BSHS 校長 Greg Pierce 表示,NAPLAN 成績體現了學校積極學習和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
他知道研究表明單性別學校的學生成績更高。
「這裏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我們擁有兩全其美的優勢,我們的女學生可以與其他女校競爭,而男學生也可以在 GPS 中競爭。」
「如果從性別角度來看,我們的學生有機會在性別方面與昆州的許多不同領域、其他學校和其他學生競爭。」
這位校長說,男女同校在課堂內外創造了更加均衡的機會。
「在我看來,BSHS的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是,系主任、年級主任和高級領導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來開發學習教學法和策略。」
BSHS 9 年級學生 Lucy Choi-Lawrence 表示,學校更加包容,她覺得自己已經為 NAPLAN 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由於是男女同校,她感受到了強烈的社區意識。
「我從小學開始就上的是男女同校的學校,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不同,但是,是的,我真的很喜歡我們學校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ACU 學習科學與教師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Laura Scholes 表示,單性別學校通常是資金充足的私立學校,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壓力更大,包括 NAPLAN 測試。
「九年級是青少年在社交和發展方面經歷許多轉變的一年。」
「單性別學校可能會花更多時間為學生準備 NAPLAN 並減少干擾。『為考試而教』這句老話仍然適用。」
Scholes教授表示,男女同校有其好處,其中包括消除「性別規範」。
「男女混校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減輕全是女孩和全是男孩的同齡群體文化中一些最不受歡迎的特徵。」
「男女混校可以發展出更具包容性和社會凝聚力的文化。它們可以提供超越狹隘績效衡量標準的空間。」
具體排名如下所示:Top20
21-50名
51-100名
平均數據顯示,昆州 460 所男女混校9年級的平均得分為 542.3,而 50所單性別學校的平均得分為 591.1。
專家表示單性別學校的「干擾較少」對此有所幫助。
南澳單性別學校VS男女混校
新數據顯示,南澳單性別學校的學生成績優於男女混校的學生。
在 195 所男女同校的中學中,NAPLAN 9年級平均分數為 549.5。
2023 年,只有 17 所擁有9年級學生的單性別學校參加了考試,平均分數為 585.6。
然而,表現最好的五所男女混校的平均成績均高於表現最好的五所男校/女校。
Glenunga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是唯一一所進入前十名的公立學校,取得了最高的平均分數(638)。
St Peter』s Collegiate Girls』 School 以平均分數 614.4 在單性別學校中排名第一,略高於男校St Peter』s College(610.2)。
Belair 的St John』s Gramar School卻逆潮流而行,校長Richard Anderson表示,這所男女同校的「culture of giving it your best」是其成功的關鍵。
「性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教的個人。」
「其中一部分也是真正了解個別學生,了解他們的優勢和需求,然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我們已經做過很多次審計和審查,現在我認為我們對我們在包容性方面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但這與 NAPLAN 並沒有什麼關係。
「這不僅僅是培養高素質人才。」
該校最近完成了耗資 1500 萬澳元的升級,其 2023 年 9 年級 NAPLAN 成績在該州排名第二。
今年 10 年級的學生 Lachie Fisher 和 Liv Tijdhof 去年完成了考試,他們表示很看重男女同校的模式,學校文化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我感覺這樣好多了,因為你學會了如何與異性合作,」Liv說。
「在我們每天學習數學、英語和科學時,老師們都給予我們大力支持,這非常有幫助,總體來說是有益的,這在 NAPLAN 成績上就體現出來了,」Lachie 說道。
「他們尊重每個人,無論性別。」
弗林德斯大學教育分析師 Andrew Bills 表示,單性別學校的平均分數更高並不奇怪,因為它們幾乎都是私立學校。
「這些學校吸引的主要是來自受過良好教育且經濟富裕家庭的特權年輕人,他們的成績也反映了他們的社會經濟優勢。」
南澳州只有一所單性別公立學校——Kingswood地區的Mitcham Girls High School,該校 9 年級學生的平均成績為 588.2 分。
反對黨教育發言人、前教育部長 John Gardner 表示,近年來,公立學校對單性別女子教育的需求「一直強勁增長」。
「單性別教育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但我們也看到一些學生在單性別環境中茁壯成長。」
「家長在選擇一所好學校時會考慮很多因素,而學生的性別只是學校的一個方面。」
南澳州私立學校協會首席執行官 Anne Dunstan 表示,NAPLAN 數據「提供了學生在特定領域取得成就的高級指標」,但警告不要根據某一特點或群體「做出膚淺的判斷」。
南澳天主教教育執行董事 Neil McGoran 表示,學校「使用一系列數據集來指導教學」,包括 SACE 完成情況、學校評估、幸福感調查和 NAPLAN,以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具體排名如下所示:Top20
21-50名
51-100名
以上就是這四個州的學校相關排名!
誠然,無論是實施男女分校制度還是推行男女混校模式,兩者均蘊含著獨特的優勢與價值。在探討教育選擇時,家長們普遍將學術成就視為首要考量,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若方法不當,有時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教育的精髓,在於其個性化與差異化,即「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這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其特定的興趣、天賦及學習節奏。因此,家長在為孩子挑選學校時,應秉持審慎而細緻的態度,深入剖析孩子的個性特質、學習風格及未來願景。
擇校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匹配之旅,旨在為孩子找到那片能夠滋養其心靈、激發其潛能的沃土。家長需綜合考慮學校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校園文化以及是否能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與機會。通過這樣全面而細緻的對比與評估,方能確保所選學校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讓他們的天賦與才華得以璀璨綻放。
總之,擇校不應僅僅是對外在條件的簡單比對,而應是一場深刻理解孩子、精心規劃未來的過程。唯有如此,我們方能真正踐行「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孩子們鋪設一條通往成功與幸福的康庄大道。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澳洲中學,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