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又一家外航停飛中國!說都怪中國航司…
歐美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
近期,多家歐美航空公司宣布停飛中國航線,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些航空公司的決策背後,是一系列複雜的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航線停飛的直接原因
今年7月,維珍航空宣布將在2024年夏季航季結束時終止其飛往中國大陸的唯一航線,最後一班從倫敦飛往上海的航班已於10月25日起飛。
8月,英國航空也宣布將停飛倫敦到北京的直飛航線,該航線將於10月26日終止,至少停飛至2025年11月。
澳大利亞航空和美國的一些航空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
這些停飛決定的直接原因是俄羅斯領空對歐美航空公司關閉,導致航線不得不改道,飛行時間增加。
例如,從倫敦飛往上海的航班比以前多飛行了約1小時,而回程則多飛行了約2小時。
這不僅導致燃料成本和人員成本的增加,還使得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競爭壓力與成本上漲
除了航線改道導致的成本上漲,歐美航空公司還面臨著來自中國國內航空公司的激烈競爭。
由於中國航空公司可以飛越俄羅斯領空,這使得它們在飛行時間和成本上具有優勢。
荷蘭皇家航空的首席執行官馬里安·林特爾就公開表示,希望歐盟採取措施打擊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
她指出,由於不能飛越俄羅斯領空,歐洲航空公司的成本更高,而中國航空公司則可以節省2到4個小時的飛行時間。
航空公司的應對措施
面對成本的不斷上漲和競爭壓力,一些航空公司正在制定重大的緊縮計劃。
北歐航空也宣布將停止哥本哈根和上海之間的航班運營,這是該公司在中國內地運營的唯一一條直飛航線。
停飛的理由包括航線改變導致旅行時間更長、成本更高,以及面臨來自中國國內航司的競爭。
這一輪的停飛潮對歐美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它們需要尋找新的航線和策略來降低成本,同時提高競爭力。
對於旅客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從歐美飛往中國的航班選擇將減少,票價可能會受到影響。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