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刷屏! 極光藍眼淚同時出現, 澳洲絕美景色百年不遇! 史上最炎熱夏季來到, 全澳開啟火爐模式

2024年10月13日 14:36

這兩天的美景可謂震撼了全世界,

當極光和藍眼淚交相呼應,

大自然的瑰麗展現的淋漓盡致!

圖源:小紅書

這一幕恰好被的鏡頭記錄了下來,但是鏡頭也完全無法展現當時的神秘與美麗。

粉紅色的天空,粉紫色的光線,海面上一片熒光藍,這一幕絕對讓人永生難忘,也是幾十年未曾出現的過的場景。

可是,大自然的偉力不只是這樣極為罕見的震撼美景,澳洲正在體驗大自然的另一種偉力,

今年夏季,

會更加極端!

今年可能是澳洲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個夏季,恐怖熱浪已經開始席捲,乾旱、山火,天災的威脅不斷加劇!

極光+藍眼淚

澳洲美景震撼全球

這兩天,澳洲極光成了最火爆的詞語,徹底在全網刷屏了!

從10月11日開始,無數澳洲人只是輕輕抬頭,就看到了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見證的美景!

新聞媒體,社交媒體上面到處都是澳洲絕美極光的現場照片。

其中最激動的是還是華人,今年的5月份澳洲極光閃現,多個地區都能看到震撼一幕,偏偏悉尼因為陰雨連綿,整個夜空被烏雲遮蓋,極光也被擋得嚴嚴實實,

這一次終於得償所望!

圖源:小紅書

這一次悉尼也是多雲天氣,很多華人為了不錯過這絕美的一幕,直接驅車遠離城市,有的跑到了藍山,還有的半夜跑到了Jervis Bay!

圖源:小紅書

不惜奔波也是有回報的,大家確實被極光的瑰麗所震撼!看極光這可是大多數人人生清單中都會有的一項,那種神秘與美麗,沒有親眼目睹過真的無法體會。

圖源:小紅書

諸多華人也紛紛曬出自己拍攝的照片,與所有人分享美麗!

圖源:小紅書

澳洲媒體也是徹底刷屏了,憑藉著更專業的設備,媒體公布的照片更為震撼!

紫色綠色粉色的光芒交相輝映,在星光點點的夜空上譜寫了最夢幻的一幕!

這其中一位澳洲華人可能是最幸運的,他不僅看到了極光,同時看到了大海中飄蕩的藍眼淚,兩者交相輝映,幾十年難得一遇的場景被他完整的記錄下來!

圖源:小紅書

藍眼淚不常見,極光更是罕見,是怎樣的幸運才能同時見證兩種美景!

圖源:小紅書

很多人也是羡慕異常,恨不得自己就在現場。

圖源:小紅書

即便錯過了這一次的極光大爆發,大家也不用過於苦惱,專家表示,隨著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未來澳洲極光爆發的次數會增多!

能看到瑰麗的自然美景是好事,但同時可能出現的則是,

澳洲將會面臨

更多極端惡劣天氣!

比如說澳洲可能遭遇有史以來最炎熱的夏季,現在澳洲已經進去了炙烤模式…夏季的乾旱和山火危險也可能大爆發!

有史以來最熱夏季

澳洲已經進入火爐模式

就在昨天,澳媒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澳洲氣象局發出預警

今年的夏季,

可能是澳洲有史以來,

最炎熱的夏天!

今年夏天究竟有多熱呢,氣象局是這樣說的:全澳平均氣溫,

都會處於歷史高點!

高溫也就算了,氣象局預測,今年夏季每天的最低氣溫,

也可能在歷史溫度

最高的前20%行列!

聽起來已經汗流浹背了吧?進入夏季以後,每天的最低氣溫可能已經是以往夏天的最高溫度了。

今年夏天溫度更加酷熱,這一點大家其實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想到溫度會如此恐怖。

因為現在澳洲的溫度就已經高於以往的平均溫度,

全澳都在進入火爐模式!

過去3年時間,澳洲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夏季平均溫度已經高於歷史夏季平均溫度1.6攝氏度了,

今年情況只會更嚴重!

專家是這樣說的:溫度遠高於平均溫度,

已經不是罕見事情!

高溫只是今年夏天澳洲惡劣天氣的一部分。

專家認為大家更應該今年夏天澳洲出現的極端天氣,

乾旱、山火、洪水、暴雨

可能會在澳洲不同地區同時爆發!

在澳洲部分地區,因為溫度過高海水溫度也會隨之升高,大量海水蒸發會增加大氣濕度,

從而導致暴雨頻發,

降雨量遠超平均值!

多地爆發洪澇的風險直線上升。

但是在另一些地區,高溫可能會導致乾旱持續,維州遠西部和西南部的地區如Wimmera和Grampians,由於春季繼續保持乾燥,火災風險最大。

這些地區的乾燥植被非常容易燃燒,從而更易引發和傳播火災。

此外,與洲類似,北領地的一些地區,如Alice Springs、Barkly和Savannah也收到了類似的火災預警。

這個情況在今年夏天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總結看來,今年夏天澳洲人可能會銘記在心,高溫、乾旱、暴雨、洪水、山火,各種災害可能頻繁上演。

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如果環保不能進一步推動,氣候更極端之下,人類的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