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昆士蘭41歲的政府官員妮娜·蒙若(Nina Munro)在嘗試通過大量飲水來緩解感冒癥狀時,險些因低鈉症喪命。
她每天飲用多達四公升的水,加上服用感冒藥,導致體內鈉含量嚴重不足,引發癲癇發作,並在重症監護室(ICU)中與死神擦肩而過。
綜合外媒報導,41歲的蒙若(Nina Munro)起初出現咳嗽、喉嚨痛、耳痛等狀況,在6個禮拜內就看了5次醫生,服用3輪類固醇藥物、3輪抗生素,使用鼻噴劑與退燒藥。
然而她的病情未見改善,反而因服藥使鈉含量下降。當地醫生認為這是類固醇戒斷現象,建議她多喝水以改善癥狀。隔日眼睛出狀況再度就醫,醫生依舊建議多喝水。
蒙若根據醫生的建議,每天喝下約四公升的水,以為可以通過大量飲水排出體內的毒素。她表示,「我以為需要喝大量的水,才能把體內不好的東西排出來」。
然而當晚她的情況惡化,出現了嚴重嘔吐、視覺模糊等癥狀,丈夫急忙叫救護車送醫。
在醫院,醫生髮現妮娜的血鈉水平已降至每升100毫當量,遠低於正常最低值135毫當量。她的鈉含量下降主要是由於過量飲水與藥物共同作用所致。這種情況導致了「水中毒」,即體內的鈉被過度稀釋,危及生命。
經過五天的治療和觀察,妮娜的鈉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出院后,醫生建議她每天限制飲水量至1.5公升,並只在感到口渴時飲水。由於癲癇發作,她被禁止駕駛六個月。
據悉,水分可透過腎臟幫忙排除體內廢物,並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等重要功能,連細胞內脂肪代謝時也需要水。適當的飲水能預防便秘。水分過多或不足都會由腎臟來調節,所以如果有腎功能異常,則可能因水分無法排出而產生水腫。會以為喝水體重增加,通常是因為吃太咸,鈉的攝取過多,身體為了稀釋鈉濃度而保留水分,就造成水腫。
然而水分固然重要,但喝太多反而會過度稀釋體內的鈉濃度造成低血鈉症,也是俗稱「水中毒」(例如在正常情形下,飲水量卻高達4000至5000 cc/ 日),導致身體浮腫和頭痛,嚴重的話會致死。腎臟功能差、血壓高,則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飲水量。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華人生活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