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氣人了!悉尼多個名校「霸王條款」被曝光!不給錢這些事情都免談…

2024年10月24日 10:37

現階段的的目標,那就是想努力從媽媽們兜里多掏得一點錢出來。

對於許多家長而言,送入讀私校不僅意味著承擔高昂的學費,還需要面對各種複雜的條款和潛在的額外費用。

孩子霸凌退學錢照給

面對送孩子上,媽媽們不僅要承受昂貴的學費,還要應對那些隱藏在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每年動輒$3-4萬的學費、校服、書籍、課外活動等已經足夠讓人頭疼,而當孩子因為欺凌或其他原因不得不退學時,許多媽媽才發現,提前一個學期通知退學的「霸王條款」帶來的高達$1萬澳元的罰款簡直讓人無語。

更可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孩子遭遇了校園欺凌,學校依然堅持收取學期費用,不願做任何讓步。

更荒謬的是,有些學校甚至要求家長簽署保密協議,試圖掩蓋欺凌的真相。

最近,的一位12歲女孩因為不堪欺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社會對校園欺凌問題的廣泛討論。

女孩的父母在過去兩年裡多次向學校反映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儘管他們正在為女兒尋找新的學校,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

這樣的悲劇讓每一位母親的心都在滴血,也引發了人們對學校在保護學生安全問題上所做承諾的質疑。

,私立學校以其昂貴的學費和高標準著稱,但當面對退學問題時,家長們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是孩子在學校所遭受的欺凌帶來的心理傷害,另一方面是那些在合同條款中隱藏的高額退學費用。

許多媽媽選擇默默承受,畢竟與學校打官司的成本往往高於退學費用。即便如此,作為母親,我們又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受傷呢?

一位澳洲首都領地的家長因未能提前一個學期通知學校孩子的退學,遭到了Brindabella Christian College的$3785澳元罰款。

然而,這位父親並沒有選擇妥協,而是將學校告上了民事與行政法庭。為了保護隱私,這位父親選擇匿名。

他表示:由於疫情期間失業,他已經無法承擔高昂的私校學費,他曾提議支付一半的罰款作為妥協,但學校的律師堅持要求全額支付

這位父親在法庭上辯稱,學校能夠隨意更改合同條款,例如提高學費,卻不給家長提供無罰退學的機會。他感到壓力重重,尤其是面對學校的律師時,他發現自己幾乎找不到任何支持,甚至消費者權益組織也無能為力。」

法庭高級成員Elspeth Ferguson判定,合同中的通知條款因其不公平性而無效。她指出,這份合同是基於「接受或離開」的標準合同,家長們根本沒有協商的餘地。Ferguson認為,這種做法讓家長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並且通知條款缺乏透明度。

這也引發了人們的反思!

許多人對此次判罰表示滿意,並希望其他州也能夠效仿。

還有人擔憂道:「學校都有很長的等待名單,這使得他們的合同更容易受到挑戰。他們今後恐會努力隱藏這些等待名單。」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人對私校的貪婪行為表示了不滿。

公校也玩起了霸王條款?

最近,悉尼的知名學校出了個「霸王條款」,頗有「不給錢就不辦事」的態度,惹惱了一眾媽媽們。

而蠻橫的主體竟然是:悉尼頂尖公立學校、悉尼男子高中(下簡稱SBHS)

SBSH告知家長預計他們將為孩子的教育繳納超過$250澳元的捐款,並要求在發放孩子的成績單之前結清賬目。

不給錢就不給畢業證

SBHS的2024年校報顯示,「學生在與校長會面,討論他們的成績報告時,必須沒有『未付清』的財務捐款。」

去年5月的校報中,校長也表示,「學生們一直在用他們的手機向我展示電子收據的副本,從而使我能夠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報告。」

這事兒很快就發酵到了教育局。

一月份,新州教育部部長Murat Dizdar開始了第一次「含蓄說教」,在發布會上,他敦促公立學校校長在請求財政捐款時注意自己的語言,因為生活成本壓力給家庭帶來了壓力。

他說,校長不得暗示學校自願捐款是強制性的,不得使用「費用」或「征費」等術語,也不得提供付款獎勵或後果。

但SBHS的媽媽們卻在上個月收到的一封信強調了為兒子的教育支付超過$2500 澳元的重要性,併為在學期頭幾周內支付這筆費用的家庭提供了$250 澳元的折扣,也算是直接打了9折。

2022 年學校收到了$104萬澳元的自願捐款,比任何其他公立學校都多。

校長 Kim Jaggar 博士寫道:「為了有效運營,學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學校自願捐款來補充政府補助。」

他補充說,學校的運營「如果沒有家長的高度支持就無法維持」。

學校在 2024 年設定的自願學校捐款為$1180澳元。

然而,要交的錢可不止如此:繳納課外監督稅($165)

技術稅($345)

向學生研究和資源基金捐款($190)

每年持有 P&C 會員資格($105)

信中甚至還在不斷PUA媽媽們,寫道:「我們期望您提供全力的財政支持,為您的兒子在悉尼男子高中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信中指出,只有錢到位了,才能使學校能夠「與私立學校同行競爭」 。

悉尼男子高中是著名的新州 GPS 男子學校體育組織中唯一一所公立學校。

交點小錢圖安穩

根據去年的數據,學生在與校長會面以接收和討論他們的報告時,必須沒有「未償還」的財務捐款。

去年5月,校長在撰寫的一份時事通訊展示了在學校支付系統遇到技術困難后,在會議前結算財務賬目的重要性。

「學生們一直在用手機向我展示電子收據副本,從而使我能夠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報告。」

「因此,如果網站上沒有顯示任何欠款,請在面試時攜帶手機上的付款照片。」

這濃濃的壓力簡直就是撲面而來。

根據 My School 的數據:到 2023 年,該校 70% 的註冊學生處於社會教育優勢前四分之一,8%的學生處於最後50%的水平。

這與東郊私立學校 Scots College 和 Cranbrook 的社會教育優勢分佈類似,這些學校 12 年級學生的學費超過 $46,000 澳元。

也難怪不少媽媽笑言:這也算是花小錢辦大事

有媽媽特別感恩學校:

也有表示這比錢其實真的不多的:

也有誇讚性價比其實已經奇高了:

還有覺得自己盡了綿薄之力的:

還有人一針見血:「公立學校就該免費。」

但對於一些local群體,畫風可就不對了。不少媽媽隻眼,少些彎彎繞繞,政府多做點事兒吧~

比如說:這是一個荒唐的隔離教育體系,私立學校/鄉村學校的學生比例最高,然後再加上OC,這些學校的數量不斷增加,取決於政客們追求的選票,然後是標準的公立學校。再加上宗教因素,我們會得到什麼?人們不理解或不接受彼此的文化和習俗,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誰是輸家?整個。但誰又有勇氣去改變它呢?

在Twitter上,也是討伐聲一片,認為公校「商業化」和澳洲學校資助系統一片混亂。

有人認為,「公校教育應該是免費的,公校需要花錢,是因為學校商業化。」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悉尼辣媽幫,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