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分享:這5種食物我永遠不會吃
最近,一位醫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永遠不會吃的5種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這位醫生名叫Jessica Kiss,是美國一位獲得認證的家庭醫生,專註於家庭醫學,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醫學知識。
在最近的視頻中,她說:「作為一名醫生,有五種東西我永遠不會吃。」
第一種是被重新加熱的炒米飯。
Kiss醫生解釋說:「因為當炒熟的米飯放在室溫下一段時間后,就會滋生蠟狀芽孢桿菌。」
這種細菌會在室溫下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而且還會形成耐熱的芽孢。
常規的加熱烹調不易殺死芽孢,也不能破壞已產生的毒素。
因此,當你在微波爐中重新加熱米飯時,如果加熱不徹底,很難殺死蠟狀芽孢桿菌。
而食用被這種細菌污染的米飯,有可能會食物中毒,產生噁心、嘔吐的癥狀。
醫學上還有一種專門的病,就叫「炒飯綜合征」,指的就是由蠟狀芽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而「剩下的炒飯」是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
因此,Kiss醫生強調,煮熟的米飯最好及時放入冰箱冷藏,如果一直放在電飯煲中保溫可能還好,但絕對要避免食用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的米飯。
第二種是野餐時在空氣中放置很長時間的任何食物。
Kiss醫生說:「我寧願餓著,也不會吃這種食物,因為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太高了。」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說法,野餐時,不要將食物放置在「危險溫度區」——4℃~60℃之間——超過兩小時。
因為這個溫度區間內,食物容易快速滋生各種細菌,進而導致食物中毒。
如果室外的溫度超過30度,你要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一小時。
Kiss醫生說:「我見過太多這種情況了,周末節假日過後,醫院的急診室擠滿了感染食源性疾病的患者。」
第三種是經過染色的任何食物。
Kiss醫生說:「雖然我偶爾也會吃,不是百分之百完全不吃,但99%的時間,我都不會吃那些含食品染料的東西。」
「因為這對你的身體不好,我能不吃盡量不吃。」
第四種是瓶身凹陷的罐頭食品。
因為擔心肉毒桿菌中毒。
肉毒桿菌中毒是一種罕見但可能非常致命的疾病,由肉毒桿菌毒素引起。
據美國疾控中心稱,這種毒素可能會出現在「罐裝不當」或發酵的食物中。
Kiss醫生說:「如果一個罐頭出現了凹陷,而我不是當場看到它掉落的,我會擔心肉毒桿菌中毒,這樣的罐頭我是不會吃的。」
第五種是葡萄柚。
Kiss醫生解釋說:「因為葡萄柚會與許多藥物相互作用。」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說法,葡萄柚可以與一些抗焦慮藥物和預防高血壓的藥物產生相互作用,還有許多其他的藥物也會與葡萄柚相互作用。
因此,Kiss醫生說:「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藥物,一定要確保這些藥物不會與葡萄柚相互作用,否則會影響藥效。」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