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澳洲這個島華人佔比85%,有「小新加坡」之稱!背後真相令人不可思議

提起,有的人第一印象是島上的移民拘留中心、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被用作臨時隔離中心,或是島上紅蟹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但對許多來說,這裡是他們的家。

據報道,聖誕島是海外華人佔比最多的島,還有遊客把它稱為「小新加坡」。

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大小小共擁有8222個島嶼,數量十分驚人。

這個因聖誕節而獲名的偏遠小島位於洋東北部,是澳大利亞七個海外領地之一,位於西北方向約2600公里處。

儘管聖誕島面積不大,僅有約135平方公里,但由於四面臨海,擁有大約80公里的海岸線。然而,陡峭的懸崖和峭壁包圍著海岸線,僅有13處淺灘,使得進出這座島嶼變得相當困難。

島上唯一的港口是「飛魚灣」,也是唯一的人口聚集地,全島的人口都集中在這裏。儘管總人口僅約2000人,但聖誕島的發展並不可小覷。

然而,最令人驚訝的是聖誕島上的人口構成。

在這個僅有2000人左右的島嶼上,超過85%的居民是華人,大約有1700人,其餘300人則分為馬來人和歐洲人後裔,形成鮮明的人口差距。

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數據顯示,聖誕島多元文化濃厚,約有六成居民在家裡講英語以外的語言,包括馬來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話和印度尼西亞語。

島上居民的出生國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英格蘭、紐西蘭和蘇丹等。

值得注意的是,聖誕島雖然是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的小島,但是卻擁有高達85%的華人!

而且,據聖誕島郡規劃、治理和政策主任蘇忠雄(Chris Su)表示,島上華人的實際數量可能更高。因為一些人因語言障礙,沒有參与人口普查。

所以,聖誕島上通用的語言是粵語,官方語言是英語,而普通話也可以作為一種日常交流語言使用。

但這座偏處於印度洋的僻靜小島,為什麼會生活著這麼多華人呢?

原來,鮮為人知的是,聖誕島的華人歷史超過百年。

早在明末清初時期,由於戰亂和動蕩,中國沿海地區的居民紛紛遠赴東南亞尋找生計。這一潮流被稱為「下南洋」,成為清朝晚期時的流行趨勢。

直至19世紀末,聖誕島上發現了磷酸鹽礦,數百名華人契約勞工從中國廣東、福建等南部城市遠渡重洋,來此從事磷酸鹽礦開採工作。

一些人最終長眠於此,其後代也在這片土地紮根。

然而,明明擁有如此眾多的華人居民,聖誕島的管理者卻是澳大利亞,這一情況引發了廣泛的疑問:聖誕島既然華人人口最多,又臨近印度尼西亞,為何由澳大利亞管理呢?

聖誕島曾是由新加坡來管理的,而在1958年1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以290萬英鎊的價格購買了該島,因此獲得了聖誕島的主權和管理權。

但新加坡對這個佔地面積僅為135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小島的影響延續至今,島上亞洲文化濃厚,還有人稱它為「小新加坡」。

而且,新加坡在管理聖誕島時,遷移了大量華人居民到這個小島上,因此華人數量眾多。

據蘇忠雄表示,許多新加坡遊客來到這裏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就像四五十年前的新加坡,令人不可思議!」

「因為你能看到各種面孔——馬來西亞面孔、華人面孔、印度面孔和少量的西方面孔,這和新加坡的人口構成非常接近。」

此外,蘇忠雄說,聖誕島也擁有和新加坡一樣的建屋發展局(HDB)公共住房。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買到新加坡設計的公共住房的地方。」他說。

除了人口構成和建築風格,蘇忠雄補充道,聖誕島在20世紀末之前一直沿用新加坡的法律、貨幣和教育體系。

「所以,比起偏遠地區,這裏更像新加坡。」

聖誕島的多元文化氛圍也很濃厚。

聖誕島是澳大利亞唯一一個有兩天春節公共假期和兩個開齋節(Hari Raya,也稱Eid al-Fitr)公共假期的地方。

(開齋節是社區的主要慶祝活動,標志著齋月的結束。)

除了每年春節期間舉辦慶祝活動外,在中秋節、中元節等傳統節日,島上居民也會在島上的半山公館聚首一堂。

當然,正是聖誕島如此特殊的人口構成,才成就了該島多元文化的氛圍。

總結起來,聖誕島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儘管它地處偏遠,但卻有著豐富多彩的人口構成和獨特的管理歷史。

華人在這個小島上佔據絕大多數,但島嶼的歸屬曾多次更迭,最終落入了。而其島上特殊的人口構成造就了現如今充滿多元文化氛圍的聖誕島。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發現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