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萬澳人入不敷出,專家卻稱:你沒那麼痛苦!「生活成本危機言過其實」
你是否是因物價壓力而感到焦頭爛額?但有經濟學家表示,澳洲的生活成本危機被誇大了,你的生活根本沒那麼痛苦。
據RealEstate網站報道,Finder專家小組中的幾位經濟學家認為,本周二現金利率保持不變並非什麼大問題。
儘管在Finder的消費者情緒調查中,81%的受訪者(相當於近1800萬澳洲人)表示在10月份感受到經濟壓力。但在這個25人的小組中,有7位評論員認為,澳洲當前生活成本危機的嚴重性被誇大了。
Monash大學的Mark Crosby指出,雖然工資增長停滯不前,但人們的生活普遍比前些年要好,失業率也保持在低位。
「生活成本上漲主要源於能源價格攀升和一些一次性因素,」
「對於收入水平最低的群體而言,這些成本上漲的問題確實應該得到解決。但對中等收入者來說,我們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
(圖片來源:RealEstate)
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Jakob Madsen表示贊同。他指出,實際工資幾乎沒有下降,尤其是與歷史上其他金融危機相比。
「在大蕭條期間,澳洲實際工資下降了30%以上;在1450-1900年間,義大利的實際工資下降了75%;以及在二戰期間,多數國家的實際工資直線下跌。」
「從這個角度看,稱澳洲現在面臨生活成本危機未免有些誇大其詞。」
GSFM公司的Stephen Miller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3.5%的核心通脹率和4.35%的基準利率並不算高。」
來自Fresh Economic Thinking的Cameron Murray則聲稱,有些人存在「金錢錯覺」。
「人們看到自己購買的商品價格上漲,就認為是外部因素導致的,卻認為自己的名義收入增加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殊不知這也是通脹帶來的影響。」
在1931年經濟大蕭條時期,在悉尼西環形碼頭排隊領取救濟金的隊伍。(圖片來源:RealEstate)
據澳聯儲預測,到今年年底,實際工資將比疫情前水平下降5%以上,這相當於實際工資水平退回到2013年,基本抵消了10多年來的經濟增長成果。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道,自2019年以來,食品和飲料等多種日用品的物價上漲了20%。
PropTrack高級經濟學家Eleanor Creagh也表示,自2020年以來,全澳房價上漲了39.9%。
Finder消費者研究主管Graham Cooke表示,一些房主可能等不到明年2月降息,難以緩解經濟壓力。
「即便通脹率已回落至澳聯儲2-3%的目標區間,這也不會觸發央行自動開始降息。房主恐怕要失望了。」
「在10月份,有47%的貸款人難以按時還款,創下歷史新高,成千上萬的人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
「許多人都寄希望於2025年的降息。」
(圖片來源:RealEstate)
然而,這些家庭可能還要等更久。
Creagh警告說,在降息前,澳聯儲可能希望通脹率在目標範圍內進一步回落。
「儘管經濟持續低迷,但除非出現外部衝擊、失業率上升或核心通脹率下降,否則澳聯儲可能會按兵不動,以期將通脹率持續拉回目標水平,」她說。
「家庭仍面臨壓力,消費者信心低迷。儘管就業增長強勁,9月失業率穩定在4.1%,但過去一年勞動力市場已有所放緩。」
「就業和通脹放緩可能促使澳聯儲在2025年2月啟動降息,但就業市場韌性和通脹的頑固性,或將延緩這一進程。」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