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澳洲人拒當被任意宰割的「韭菜」,終於行動了

2024年11月15日 13:22

最近一段時間,的大超市們遭了不少的大棒。

比如就因為折扣欺詐問題被吊起來打。

今天澳媒透露,的GMP Law已向聯邦法院提起了集體訴訟,直指超市巨頭Coles和Woolworths涉嫌「虛假折扣」。

據稱,兩大超市在價格上「玩花樣」,先偷偷漲價15%以上,再貼上「折扣」標籤讓消費者以為撿了便宜。

GMP Law表示,如果消費者願意加入這次訴訟,一旦勝訴,可能為消費者爭取到每人$200到$1300的退款。

GMP Law的主席Gerard Malouf不客氣地表示:「這次集體訴訟就是為了給消費者討個公道!我們不能容忍這種欺瞞消費者的套路。」

他強調,這次訴訟不僅為了追回消費者的損失,更是為推動澳洲零售行業的透明化。

這一波操作源於澳洲消費者監管機構ACCC的獨立起訴。

早在9月,ACCC就對Coles和Woolworths發起指控,稱兩大超市在2022到2023年期間至少在200種商品上使用了類似手法。

ACCC調查發現,Coles涉嫌在15個月內對245種商品先漲價再「打折」,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享受了優惠,實際上不過是「明降暗漲」。

針對指控,Coles表示會堅決應戰,Woolworths則表示會「仔細審查這些指控」。

GMP Law還特別提醒消費者,加入集體訴訟無需預付任何律師費,只有贏得官司才會產生費用。

任何認為自己在這次價格「虛假折扣」中受到影響的消費者都可以加入訴訟。消費者可以直接訪問GMP Law的官網,找到該集體訴訟的頁面,填寫相關信息進行報名。

另一家集體訴訟公司Carter Capner Law也在行動,正在全澳範圍內尋找代表作為案件主申請人出庭。

而Coles集團主席James Graham在年度大會上回應了這次指控,稱公司一直在積極配合政府和ACCC的各種調查,並表示「我們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不過ACCC仍不買賬,指控這兩家超市在高通脹時期趁機撈一把。

面對這場「超市大戰」,不少消費者表示終於等到了機會,「明明是買菜,結果被當韭菜割了」。

如果集體訴訟獲勝,參与的消費者有望拿到幾百到上千的賠償,也希望這次能真正敲響警鐘,讓澳洲的零售巨頭們在價格上少玩點貓膩,多點真誠。

而雖然訴訟針對的都是Coles和Woolworths兩大巨頭,但也被連累 「攤上事了」!

不過,原因恰恰相反!

近日,在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超市價格調查中,來自德國的折扣超市巨頭ALDI成為了焦點。

研究表明,Aldi的價格顯著低於Coles和Woolworths。

在本周召開的一場ACCC聽證會上,ALDI的高管就遭到了 「拷問」,要求其解釋是如何做到比Coles和Woolworths更便宜的。

而這家一向低調的企業也坦率地解釋了原因。

Aldi表示:他們的門店面積較小、員工數量較少、商品種類有限,這三點都幫助他們控製成本,將節省下來的費用直接讓利給消費者。

Aldi澳洲採購部總監Jordan Lack表示:這些小細節使我們能夠保持低成本,並將其回饋給消費者。

據Aldi透露,其門店平均僅售1800種商品,相比之下,Coles和Woolworths的商品數量則高達2萬至2.5萬種。

以購買樹莓果醬為例:在Coles,消費者可以選擇7個品牌;

在Woolworths,有8種品牌可選。

而在Aldi,只有1個品牌可供選擇。

Aldi在此次ACCC調查中強調:這種精簡的商品選擇是其價格比Coles和Woolworths低10%至1/3的主要原因之一。

Lack說道:我們認為,增加商品種類會通過供應鏈增加成本和複雜性。

零售專家Gary Mortimer對此表示認同,他表示:當商品選擇和種類減少時,供應商和批發商的數量也會減少,從而實現規模經濟。

接下來的兩周內,ACCC將密集質詢Aldi、IGA母公司Metcash以及Coles和Woolworths的高層,深入調查他們的定價策略。

ACCC預計將在明年2月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詳細說明澳洲消費者是否以及如何在購物結賬時面臨更高的壓力。

不過,Mortimer對此表示謹慎樂觀:我認為這並不一定會帶來價格下降,但可能會帶來更高的透明度。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