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嚴重!澳洲大批人出逃+拋售房產!虧本也要趕緊賣,「感覺不太對…」

2024年11月15日 16:20

房市近期迎來顯著降溫。

根據媒體報道,主要城市的待售房產數量和不良資產房源均持續上升,房市正經歷一場「寒冬」。

近年來,的經濟一直籠罩在陰霾之中,尤其是樓市表現尤為慘淡。

與其他澳洲州份房價暴漲的態勢形成鮮明對比,墨爾本的樓市漲幅明顯滯后。

每年10月,本是樓市的小陽春時節,但墨爾本卻出現了罕見的拋售潮,房價開始快速下跌。

數據顯示,墨爾本的舊房源數量在截至10月的一年中增長了11.3%,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房源在市場上滯留超過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房價方面,墨爾本在10月份再次下跌0.2%,同比下降了1.9%。這表明賣家數量多於買家,市場供大於求的現象愈發明顯。

|高管理費用與老房子難賣

在墨爾本,最難賣的房源當屬管理費用高、物業費高的公園以及需要翻新的老房子。

維州政府最近調整了最低租賃標準,導致市場上出現了更多需要翻新修繕的房子。

這些房源對於投資者來說,預期收益太低,因此他們不願意承擔額外的費用,紛紛選擇退出市場。

|新房源激增與區域差異

墨爾本10月份的新房源數量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高出3.4%,主要集中在內城區、西區、西北區、東北區和外東南區。

這進一步證明了市場的滯銷現象。

相比之下,內東區、內南區和外東部的房源數量則低於五年平均水平,但房價依然呈現下跌趨勢。

|稅負過重:土地稅與空置房產稅的雙重打擊

墨爾本樓市困境的根源之一在於維州政府的稅負過重。

土地稅變化政策大幅降低了房產價值的免稅門檻,使得許多房東難以承受。

此外,明年1月份即將實施的空置房產稅或空置土地稅也將對房東產生更大影響。

這些稅收導致房東成本上升,紛紛拋售多餘的房產。

數據顯示,維州政府對大約38萬處房產徵收了新的土地稅,每年平均稅額高達878

然而,該計劃適得其反,許多房東因此極度不滿,導致三分之一的未付土地稅賬單已逾期12個月以上。

房東抵押貸款壓力也達到了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金融機構SQM Research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澳待售房屋數量達到253,327套,較9月份增加3.9%,同比增長4.2%。

同時,新掛牌房源數量也顯著增加,從9月至10月的增幅達6.2%,新上市房源達到82,458套,同比增加3.4%。

先別高興太早,這其中部分房子可不是什麼好的資源房源!

許多房主正因財務壓力而將房產推向市場,掛牌量的增多不僅僅是市場供應的增加,另一組數據揭示了更嚴峻的市場現狀:因財務壓力被迫出售的不良資產房源也在增加。

(圖片來源:Realestate)

10月份全國不良房源同比增長3.3%,其中表現尤為突出,不良房源數量月增率達5.6%,年增長率則飆升至28.4%,表明當地房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困境。

SQM Research的總經理Louis Christopher指出,維州的不良資產數量已經超越疫情前水平,成為澳洲第一個出現這一趨勢的大州。

他表示:「我們不再能將維州的數據視為溫和。這一現象可能預示著墨爾本房產持有者正在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並且在聖誕節前降息的概率為零,降息的話可能要等到2025年年中了。」

這一趨勢也逐漸擴展至澳洲其他地區,全國範圍內掛牌超過180天的舊房源較去年10月增加10.1%,達到69,658套,尤其在墨爾本、達爾文、和霍巴特等城市,長期未售房源比例上升超過10%

數據顯示,墨爾本長期未售房源同比增長11.3%,增長6.4%。10月,這兩地共有12,998套舊房源滯留市場,表明即使在傳統的熱門房產市場,房屋銷售也明顯受阻。

這一現象意味著正面臨全面的銷售停滯。

房貸壓力創新高:近半數房主無力承擔月供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房主的房貸壓力正逼近歷史新高。根據Finder.com.au的最新調查,有近一半的澳洲房主在支付每月房貸方面遇到困難。

10月份,有47%的家庭表示他們面臨房貸壓力,這一比例遠高於今年1月的35%。房貸負擔的加重,顯示出家庭財務狀況在數月內的急劇惡化。

澳洲聯儲自2022年5月以來持續加息,導致房貸利率不斷上升,許多房主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無法承擔日益增加的還款額。

Finder.com.au的數據顯示,10月份抵押貸款人的平均每月還款額高達2682澳元。由於大多數家庭已經耗盡儲蓄和應急資金,不少房主的財務狀況日益吃緊,面對未來數月可能仍不見降息的局面,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Louis Christopher指出,澳洲央行本月決定將現行現金利率維持在4.35%不變,自2023年11月以來一直未調整。

一句話讓市場更是感到無法喘息…

面對降息無望的困境,Graham Cooke建議房主在聖誕節期間「保持節儉」,並嘗試與貸款機構協商更具競爭力的利率以減輕負擔。對於那些貸款機構拒絕調低利率的家庭,再融資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消費引發內疚,財務規劃成難題

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讓許多澳洲家庭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據Finder.com.au的調查,生活成本上升導致不少家庭在非必需消費上感到內疚。

數據顯示,51%的澳大利亞人在外出就餐或購買服裝方面感到負擔,而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在酒吧消費或購買美容產品時也會感到內疚。

這種消費內疚表明,澳洲家庭在財務壓力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減少非必需品支出。

個人理財專家Sarah Megginson分析稱,這種內疚感的背後,是許多家庭缺乏財務規劃的表現。她指出,面對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澳洲家庭應該在消費決策上更加謹慎,避免衝動消費。

她建議家庭在進行財務規劃時優先考慮生活必需支出,並制定消費限額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從而在長遠上實現財務健康。

Megginson進一步表示,很多家庭在應對生活成本上升時沒有形成有效的理財策略,這使得他們在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時變得被動。她提醒家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保持節儉,養成合理消費和儲蓄的習慣,以應對可能持續的財務壓力。

|大批澳洲年輕人出逃…

提到澳大利亞,往往會聯想到其休閑的生活方式和宜人的自然環境,這個國家一度被稱為「幸運國度」和十大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之一。

然而,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滿意度已跌至歷史最低點,居民的幸福感也大幅下降,尤其是年輕人正感到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經濟和心理健康問題成了他們幸福感下滑的主要原因。

這一趨勢正挑戰著人們對「社會進步」的期待,專家們呼籲儘快解決不平等問題,以避免澳大利亞變成一個只有富人才能感到幸福的國家。

許多人正在離開澳洲,或者離開主流城市……

經濟壓力成幸福感下降主因

根據Australian Unity在6月進行的調查,他們測量了2000多名澳洲成年人在經濟、健康和社區聯繫等方面的主觀幸福感。

結果顯示,年輕人尤其感受到生活成本危機的沉重壓力。18至34歲人群的心理壓力和孤獨感達到新高,數據顯示,他們在住房、日常開支、工作不穩定等方面面臨極大困難。

在接受調查的成年人中,有超過一半的55歲以下人群表示,由於經濟壓力,他們不得不削減基本生活支出。許多人感到在經濟上比父母那一代更加拮据。

Australian Unity的財富與資本市場CEO埃絲特·科爾(Esther Kerr)表示,代際間的幸福感差距不斷擴大,老一輩擁有房產和儲蓄,而年輕人因高昂的生活成本、有限的收入和不穩定的工作陷入經濟困境,難以積累財富

她警告說:「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幸福感只屬於富人的國家。」

經濟不平等衝擊健康滿意度

不僅是經濟壓力影響了幸福感,健康問題同樣對生活滿意度造成了負面影響。

調查顯示,澳大利亞人對自身健康的滿意度也已跌至歷史最低水平,甚至低於新冠疫情期間的水平。

特別是那些年收入在10.4萬澳元以下的年輕家庭,他們的健康滿意度顯著低於高收入人群。專家指出,經濟壓力與健康狀況密切相關,不少人因經濟不穩定而面臨身心健康的雙重負擔,增加了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的風險。

迪肯大學的首席研究員凱特·萊塞特博士(Dr. Kate Lycett)在分析中表示,這種代際和收入不平等現象令人擔憂。

她指出,「這些發現違背了人們對社會進步的預期,每一代人都應該比上一代生活得更好。但現實中,我們看到年輕人比父母一代面臨更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迫切需要解決這一加劇的不平等問題。」

高房價壓垮年輕人

在澳大利亞高昂的房價和租金下,年輕人對住房的可負擔性抱有極大的擔憂。雖然房地產市場的增長讓部分中老年人積累了財富,但年輕一代卻發現購房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高房價不僅使得年輕人難以實現置業夢想,還讓他們陷入「租金負擔」循環,無法通過積累資產提高生活質量。

數據顯示,房價高漲讓許多年輕人只能勉強支付生活開銷,而缺少儲蓄與固定資產的情況下,他們的幸福感也大打折扣。

埃絲特·科爾指出,55歲以上的老一代普遍擁有房產和相對豐厚的儲蓄,而年輕人卻因經濟壓力和不穩定收入無力積累資產。這種代際間的不平等會導致住房擁有權的「世襲化」。

國民呼籲推動公平經濟政策

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和幸福感下滑的現狀,澳大利亞社會各界呼籲政府採取更公平的經濟政策。

一些專家建議政府通過提升最低工資、增加補助、改善社會福利等方式來幫助低收入群體,減輕年輕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

此外,解決住房問題也是政策改革的重點,政府應推出更多支持年輕人購房的政策,避免房屋所有權變成富人家庭的「特權」。

除了經濟改革,澳大利亞還需要加大對心理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投入。心理健康問題正成為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然而很多年輕人由於經濟困境無法獲得充足的心理健康支持。

專家認為,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擴展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範圍,能夠有效幫助年輕人緩解心理壓力,讓他們擁有更健康和穩定的生活。

生活成本危機結束,才是幸福感回歸的關鍵

生活滿意度的下降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面對生活成本上升、代際差距擴大和不平等問題,公眾對政府更加公平、透明的經濟政策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抱有極高的期待。

結束生活成本危機和經濟壓力,將會是提升全民幸福感的關鍵。確保每位澳大利亞人都能負擔得起基本生活需求,使年輕人擁有希望和未來,才是重建「幸運國度」的必由之路。

結語

曾經被譽為「幸運國度」的澳大利亞,如今正經歷一場幸福感的低谷,生活滿意度的降低已經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要實現真正的社會進步,不僅需要經濟的增長,更需要社會公平的推動。未來的澳大利亞是否能夠重拾居民的幸福感,關鍵在於政府如何採取有效政策應對生活成本危機,併為年輕一代和低收入人群創造更多的支持和機會。唯有如此,澳大利亞的每位公民才能不論貧富、年齡,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市場的疲軟、不良資產的增加和房貸壓力的加劇,已經成為困擾眾多家庭的重大問題。在高房貸利率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澳洲家庭的財務負擔正不斷加重。儘管市場復甦前景不明朗,但通過合理規劃和精打細算,澳洲家庭仍有機會在當前環境中找到平衡點,緩解財務困境。

在未來,澳洲房市的走勢如何仍是一個未知數。然而,對於那些身處財務壓力中的家庭,積極的理財規劃、控制消費和保持靈活的財務選擇,或許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關鍵。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