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引發熱議!澳洲製造的零食,竟來自中國!大批商品被曝,別被「袋滑鼠志」忽悠
最近,
一張超市商品照片
讓大批澳洲網友瞬間炸鍋!
一款熱門商品標籤上寫著
澳洲製造的零食,
仔細一看竟是來自中國!
一張照片引發熱議,
「澳洲製造」竟來自中國!
最近,一位眼尖的購物者在附近Woolworths超市的貨架上發現了一包蜂蜜味澳洲堅果,這包零食上竟貼著十分矛盾的標籤。
標籤上面寫著:澳大利亞產品(中國分揀)
Product of Australia
(Sorted in China)
這位購物者在X上分享了照片並配文稱:在澳洲種植,然後運到中國包裝,再運回來銷售,這真的是太蠢了。
這篇帖子發布后,大批澳洲網友看到都坐不住了:很多人都紛紛表示
真的不理解…
一名網友表示:澳洲勞動力成本確實很高,但高到要把產品運到中國,再運回來?
另一名網友表示:我覺得產品不必要的運輸並不利於消費者,更不利於環保。
大家更是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如果Woolworths品牌的堅果
是在海外分類的,
是否可以歸類為「澳洲製造」?
對此,Woolworths 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這些澳洲堅果100%產自澳大利亞。我們提供這樣的原產國標籤,是為了幫助顧客方便做挑選。
然而這隻是解釋了這麼備註的原因,但是背後為什麼還要進行中國分揀,這個環節還是令人十分迷惑。
其實澳洲商品發往
中國包裝的原因很簡單!
大批澳洲商品發往海外包裝
背後只有一個原因!
澳洲將種植的堅果和其他食品送往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進行包裝再運回本地,雖然聽上去不合邏輯,但將產品運往中國包裝后返銷澳洲:其實相比在澳洲本地包裝,
這樣的成本更低!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澳洲勞動力成本太高,導致本地企業為了控製成本,不得不選擇海外加工模式。
這種商品模式
在澳洲很多商品都能見到!
從新鮮海鮮到加工水果,澳洲出口到中國或東南亞地區完成處理,再進口銷售的商品種類繁多。
其中常見的幾種商品有:
冷凍海鮮:澳洲捕撈的蝦和其他海產品,通常會出口至泰國、越南進行去殼、清洗等加工步驟,然後再進口到澳洲銷售。
水果與堅果:澳洲種植的堅果(如澳洲堅果)常被送往中國進行分揀和包裝后,再以「澳洲產品」的身份回歸市場。
肉類製品:部分澳洲肉類也會運往海外進行加工,以節省處理和分銷費用
很多網友也在帖子下面也有相關的討論,網友評論表示:「勞動力成本正在扼殺澳洲的就業機會。」
「今年,澳洲已經有13,000家企業因為成本問題倒閉了。」
「在本地包裝的成本太高,農民根本負擔不起。」
看來很多寫著澳洲製造的商品,只是產出於澳洲,很多過程都是在海外其他國家完成。
不僅是商品送往海外包裝后,然後印製上了「澳洲製造」。
其實澳洲超市里的商品標籤,
有很多大家注意不到的細節!
別相信標籤!
「澳洲製造」不一定來自澳洲…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對澳洲製造的標誌並不陌生,金色袋鼠和綠色三角形背景的圖案,幾乎人人皆知。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標誌背後真正的含義:它代表商品加工或包裝在澳洲完成,
並不代表產品是澳洲公司擁有,
也不代表其原材料全部來自澳洲!
根據Norco合作社的研究顯示,81%的消費者誤以為某些帶有「澳洲製造」標籤的品牌是澳洲公司擁有,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
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番茄醬品牌包裝上寫著「澳洲製造」,可成分表一看:只有20%原料來自澳洲,
品牌還是外國公司所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澳洲乳製品和海鮮品牌被海外企業收購。
例如Tassal被加拿大的Cooke公司收購,Huon Aquaculture被巴西JBS收購。
因此,大家很多超市常買的商品,可能只是印著「澳洲製造」,卻根本不是澳洲品牌。
為了避免標籤上的誤導,
想要買到真正的澳洲商品,
大家可以在購物多關注以下幾點!
查看公司信息:不僅關注產品是否「澳洲製造」,還要查明公司是否屬於澳洲本地。例如,某些產品雖然在澳洲加工,但是外國公司的品牌。
關注原材料來源:查看產品成分表,看原材料是否來源於澳洲。例如,盡量選擇註明「100%澳洲原材料」的產品。
了解本地品牌:通過搜索了解哪些品牌是真正澳洲本地廠商,商品是真正的「從農場到餐桌」都是澳洲製造。
大家以後買買買也要擦亮眼睛,
千萬不要只看標籤就下手,
還是要多做功課、多研究!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悉尼生活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