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全澳可憐的女孩,竟然成了「珀斯李行亮」?

2024年11月29日 10:30

最近,《再見愛人》里的麥琳無數次登上熱搜。她那種霸道、控制欲極強的做派,簡直快把觀察室的嘉賓們氣出工傷了。

然而,麥琳的直接「受害者」,她的老公李行亮,雖然一直痛苦不堪,卻似乎始終沒辦法、也不想真正脫離麥琳的掌控。

真實日常也好,節目效果也罷,大家都覺得,現實中,像麥琳和李行亮這樣的畸形關係,應該是八百年都見不到一回吧!

然而,這話還是說得太早了,「麥琳和李行亮」居然就在身邊:上周,轟動全澳的Floreat虐童案中,受虐女童的父母被判有罪,然而沒過幾天,女孩居然寫信給檢察官,要求撤銷對其父母的指控……

1

受虐女孩竟給父母求情!

經過長達四周半的審判,珀斯Floreat虐童案終於「塵埃落定」,涉案女孩的父母每人或面臨最高20年的有期徒刑。

女孩的父母在法庭外

就在,以及其他一些關注案件的朋友終於長舒一口氣,祝願女孩早日擺脫陰影、開啟新的人生時,一封來自女孩的信,卻讓所有人吃了一驚:「請你們撤銷對我父母的指控。」 這是女孩寫給州檢察官的一封信中的請求。

顯而易見,女孩似乎對判決結果並不滿意。她不但不希望父母入獄,而且從她寫的內容來看,她甚至認為他們不需要受到懲罰。

但陪審團可不這麼認為。

在上周的審判過程中,「久經沙場」的Linda Black都差一點為女孩的遭遇落淚:其一是身體虐待。

女孩被父母強迫素食、少食,高強度練舞,導致嚴重發育不良。在2021年入院檢查時,17歲的她體重只有28.1公斤(9歲兒童的平均體重),身高只有146.7厘米(11歲兒童的平均身高);

受虐女孩被餓得皮包骨

其二是情感虐待

由於被父母過度控制,女孩基本毫無生活技能,社會化程度低下,甚至十幾歲了還穿著尿布。在專業測試中,她的成績排在最後0.1%,已是同齡人中最低能的一批。

但面對這樣的指控,女孩的母親甚至還要求女孩本人出庭作證,直接導致女孩驚恐發作。

在旁人看來,這位母親如此要求可能是希望女孩能看在父母子女一場的情面上,為二人開脫。

但事實情況讓人更加憤怒 — 這對父母壓根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母親告訴陪審團,她的女兒永遠是她的小女孩。

通過限制女兒長高,限制她與同齡女孩交往,限制她發展適合年齡的興趣和擁有任何程度的獨立性,她終於做到了這一點。

當女孩的父親看到自己的那麼嬌小、虛弱、病態和嚴重體重不足時,他竟然告訴檢察官,她是很瘦,但還不是太瘦。

「你的視力有問題嗎?」他被檢察官憤怒地問到。

州檢察官Jehna Winter告訴法庭,確保這對父母能認罪的關鍵是,他們要認識到自己忽視並傷害了他們的女兒。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看,女兒的求情信或許會讓二人永遠都認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做錯了……

2

害怕女兒獨立?

對於這起案件,珀斯臨床心理學家Donna Stambulich對涉案父母「複雜」的心理行為進行了分析。

Stambulich表示,他們這樣做,其根源很可能是為了滿自身的情感需求。

「常見的驅動因素包括害怕被遺棄、未解決的個人創傷、對孩子獨立性的焦慮,以及難以接受兒童發展的自然進程。」

女孩的房間

「在某些情況下,自戀型人格特質可能會導致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女孩的父親今年40多歲了,是一名資深IT專業人士,曾在珀斯多家公司擔任管理職位。

女兒出生后,他成了家裡的經濟支柱,而他的妻子則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了全職媽媽,一心一意照顧女兒。

五年前,他們全家搬到了Floreat,並花了近200萬購買了一套四居室的房子。

父親收入不菲,母親家庭富裕,從買房的事情上也能看出,二人還是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按理說,這樣的條件完全有能力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然而,「對孩子獨立性的焦慮」似乎讓這對父母十分擔心,讓別人教育自己的女兒,會不會讓她脫離了掌控?

據悉,女孩的外公曾經想出錢讓她去一所名牌女校上學,這所學校每年的學費高達28,000澳元。

但這對父母拒絕了,而是選擇在家教育女孩

拍攝於女孩14歲時

在其他方面,這對父母的控制欲也是強得可怕:

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來訪,女孩父親都表示女兒正在上鋼琴課,不能入內打擾,要不就表示女孩不在家。每次都不讓工作人員看到女兒。

女孩的母親則嚴格管理女孩的日常生活:幫女兒上廁所,設置刷牙計時器規定刷牙時間,連何時吐出漱口水都要管控。女孩外出郊遊時,父母也會全程陪同。

在後來社區部門不斷回訪施壓,強制女孩父母將孩子帶去醫院檢查時,二人表示像心電圖這樣的項目 「過於侵犯」,堅持不再做更多的檢查。

3

涉案父母其實從未替女兒考慮!

Stambulich表示,將孩子當成嬰兒的父母往往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影響缺乏了解。

「他們通常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為必要的保護或愛與關懷的表達。」她說。

「這些父母可能會盡量減少或完全否認他們的養育方式帶來的任何有害影響,認為他們的行為對孩子的發展有益,而不是潛在的損害。」

除了對孩子「畸形的愛」,女孩的父母在處理其他關係上也「一團亂」。

據悉,這位母親與其父親,也就是女孩祖父的關係很緊張。

她聲稱,在她小時候,父親虐待自己,在有了女兒后,他還不讓自己和女兒單獨呆在一起。

這位母親還表示,她和兄弟姐妹幾乎也沒有什麼來往。

在為期四周的審判期間,她的家人沒有一個出庭。

此外,在整個審判過程中,涉案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也一直受到審視,丈夫對妻子有操縱、控制和辱罵的指控。

而這位父親也並沒有沒有否認這一點。

檢察官Jehna Winter表示,此案非常特殊。這對父母應該是很愛女兒的,但不幸的經歷讓他們有心理怪癖,因此也以扭曲的方式對待女兒:故意讓女兒保持瘦小、幼稚,讓女兒需要、依賴自己,顯得自己很有價值。

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想過改變這種狀況。

不教會孩子怎麼獨立生活,讓她永遠這樣「幼稚」下去,成年後很容易受到剝削和虐待。

Stambulich說,「幼稚化」的影響可能非常深遠。

「短期內,兒童可能會經歷情感發育遲緩、自尊心低落以及同齡人關係中出現嚴重困難。」她說。

「他們經常難以掌握基本的決策技能和適合其年齡的社交互動。

「長期後果可能更加嚴重,可能導致慢性依賴、持續的關係困難、焦慮和抑鬱,以及在履行成年人責任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許多經歷過幼稚化的成年人難以設定界限,可能難以建立自己的獨立身份。」

女孩在案件判決后寫信為父母辯護的行為,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慢性依賴」跡象。這種依賴並非單純的情感紐帶,而是一種深刻的心理機制,使她難以認清自己獨立人格的價值與需求。

她的請求,恰恰揭示了「幼稚化」帶來的長期影響 — 無法設定自我界限,難以與父母分離,甚至在極度壓迫中仍然渴望維持與父母的關係。

儘管女孩依然試圖為父母辯護,但法律與社會的最終責任是保護孩子的成長與獨立。從法律的角度看,這對父母的行為無法再被視為「過度保護」,而是對孩子人格和自由的摧殘。

女孩的未來或許仍充滿挑戰,但希望她能夠逐漸走出陰影,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與人生。

素材來源:WAtoday, The West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小黃鵝,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